地棲鸚鵡

地棲鸚鵡(學名:Pezoporus wallicus),又名地鸚鵡,是住在地上的鸚鵡之一。它們呈黃綠色,有較深色的斑紋,有點兒像野生虎皮鸚鵡的頭部及背部,這可能是保留了共同祖先的特徵。

基本信息

地棲鸚鵡學名:Pezoporus wallicus),又名地鸚鵡,是住在地上的鸚鵡之一,其他的有夜鸚鵡純綠鸚鵡鴞鸚鵡。它們呈黃綠色,有較深色的斑紋,有點兒像野生虎皮鸚鵡頭部及背部,這可能是保留了共同祖先的特徵。
地棲鸚鵡若受到騷擾時,會立即飛離地面再逃入樹林中。它們會在黎明及黃昏時活動,飛行時保持寂靜。

分類

地棲鸚鵡共有3個亞種,分別為:
1.東方地棲鸚鵡(P. w. wallicus)是指名亞種,分布在昆士蘭南部、新南威爾斯及維多利亞州,但已經從南澳大利亞州消失。它們被列為近危,估計有4000隻。
2.塔斯曼尼亞地棲鸚鵡(P. w. leachi)是最不瀕危的亞種,廣泛分布在塔斯曼尼亞西南部。
2.西方地棲鸚鵡(P. w. flaviventris)是澳洲大陸第四最稀有的鸚鵡,西澳州最瀕危的特有種。

特徵

地棲鸚鵡長30厘米。主要呈綠色,羽毛上有黑色及黃色斑紋。前額有橙紅色的幼紋。頭部、頸背、上背及胸部綠色,羽毛有黑色的羽軸。腹部、大腿及尾巴底都呈綠黃色,西方地棲鸚鵡的腹部及尾巴底是淡黃色及有黑色斑紋。喙呈灰褐色,瞳孔白黃色,腳灰褐色,爪並不怎么彎曲。
雛鳥較為沉色,沒有前額的橙紅色幼紋。尾巴較短,瞳孔褐色。

分布及棲息地

東方地棲鸚鵡散布在昆士蘭東南部至澳洲西南部、塔斯曼尼亞及一些離岸島嶼
塔斯曼尼亞地棲鸚鵡分布在塔斯曼尼亞西南部。
西方地棲鸚鵡分布在澳洲西南部,由珀斯北部至傑拉爾頓及沿南岸東至伊斯瑞利海灣。它們棲息在海岸平原、蘆葦床墊及鈕扣草地區。

行為

西方地棲鸚鵡是獨居的。它們是偽裝的能手,但若受到騷擾,會逃避再飛走,在短距離內降落。它們飛行時及在早上會發出叫聲,同類會有所回應。它們會有季節性的地區性遷移。它們主要吃種子,尤其是鈕扣草。繁殖期介乎9月至1月,會在地上挖坑築巢,藏在樹枝下。鳥巢以葉子、草莖、蕨類及細枝造成。每次會生3-4隻蛋,孵化期為21日。雛鳥會留在巢中3星期。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鸚形目 Psittaciformes
科:鸚鵡科 Psittacidae
屬:Pezoporus
種:地棲鸚鵡 P. wallicus

生活習性

西方地棲鸚鵡是獨居的。它們是偽裝的能手,但若受到騷擾,會逃避再飛走,在短距離內降落。它們飛行時及在早上會發出叫聲,同類會有所回應。它們會有季節性的地區性遷移。它們主要吃草的種子,尤其是鈕扣草。繁殖期介乎9月至1月,會在地上挖坑築巢,藏在樹枝下。鳥巢以葉子、草莖、蕨類及細枝造成。每次會生3-4隻蛋,孵化期為21日。雛鳥會留在巢中3星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