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洲[湖北省武漢市鸚鵡洲]

鸚鵡洲[湖北省武漢市鸚鵡洲]
鸚鵡洲[湖北省武漢市鸚鵡洲]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鸚鵡洲,系清乾隆[愛新覺羅·弘曆]年間(1736-1795)新淤的一洲,曾名補課洲,嘉慶間(1796一182O)將補課洲改名鸚鵡洲,並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了禰衡墓。墓為石建,方形,額題漢處士禰衡墓,甚為古樸別致。

基本信息

簡介

原在武漢市武昌城外江中。相傳由東漢末年彌衡在黃祖的長子黃射大會賓客時,即席揮筆寫就一篇“鏘鏘戛金玉,句句欲飛鳴”的《鸚鵡賦》而得名。後彌衡被黃祖殺害,亦葬於洲上。歷代不少名人,“藏船鸚鵡之洲”縱觀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詩篇,唐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李白“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孟浩然“昔登江上黃鶴樓,遙看江中鸚鵡洲”,更是傳頌一時的佳句。但此洲在明末逐漸沉沒。現在漢陽攔江堤外的鸚鵡洲,系清乾隆年間(1736-1795)新淤的一洲,曾名“補課洲”,嘉慶間(1796一182O)將補課洲改名鸚鵡洲,並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了彌衡墓。墓為石建,方形,額題“漢處士彌衡墓”,甚為古樸別致。

武漢的規劃中,在經過專家的多方論證後,這裡將興建一座鸚鵡洲大橋,直接溝通雄楚大道鸚鵡大道,成為與長江大橋並行的一道橋樑。2009年內,武漢市將完成鸚鵡洲長江大橋的前期工作。據了解,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昌連線鮎魚套附近,漢陽連線馬鸚路,將主要分擔長江大橋的交通流量。鸚鵡洲長江大橋建成後,武昌的雄楚大道將真正成為和珞喻路一樣的繁華街道。

名稱來由

鸚鵡洲鸚鵡洲

相傳三國年間,名士禰衡由劉表薦引給江夏太守黃祖。禰衡和黃祖的兒子黃射非常要好,常常在一起玩耍作樂,飲酒賦詩。那時候,長江中有一座江心洲,洲上一片荒蕪,雜草叢生,野兔出沒。有一天,黃射邀請禰衡到江心洲上去打獵飲灑。江夏太守的兒子請客,又選在長江當中的沙洲上,去的人不少,有的人還帶著歌伎、美女打算痛痛快快玩個夠。那天,一位名叫碧姬的歌女斟了滿滿一盅酒棒到禰衡面前說:“久聞先生清高的美名,只恨沒有緣份見到你,今天有幸,希望先生滿飲此杯,別嫌我卑賤低微。” 禰衡沒想到在酒場上遇到知己,很受感動,按過灑杯一飲而盡。
正在笑鬧的時候,有人將一隻羽毛碧綠的紅嘴鸚鵡獻給黃射,黃射高興地又將鸚鵡奉給禰衡說:“這隻鸚鵡轉送給你,但是你要寫一首詠鸚鵡的文章,讓今天參加宴會的人欣賞欣賞。”碧姬一聽,馬上挽起袖子磨墨。禰衡是個有名的才子,才華過人,只因生在亂世,才智不得舒展,所以一直心存怨恨。今天他見了鸚鵡,不禁觸動心事,便借物抒懷,一揮而就寫了一篇《鸚鵡斌》。那賦的意思是說:鸚鵡是一隻神鳥,可是沒有人認識它,只把它當作籠中的玩物。禰衡寫完賦後,又把鸚鵡轉贈給了碧姬,以表達同病相憐的情意。後來,這篇《鸚鵡賦》被黃祖看見了,他怕禰衡以後得志對自己不利,就藉故把他殺害了。黃射把他埋葬在江心洲上。
碧姬穿一身重孝,帶著禰衡轉贈給她的鸚鵡來到洲上,哭倒在禰衡墓前,表示願意隨他的靈魂一起飛去。她哭夠了,就一頭撞死在墓碑前。那隻鸚鵡徹夜哀鳴,第二天,人們發現鸚鵡也死在墓前了。江夏城裡的人們集資為碧姬修了一座墳墓,把鸚鵡也一同葬在洲上,從此,人們就叫江心洲為鸚鵡洲。後來,到了明成化年間,鸚鵡洲沉入江底。可是三百年後,漢陽南門外江邊又升出一個新沙洲,人們在沙洲上發現了碧姬的屍體,那隻鸚鵡已經變成了一塊綠色的翡翠石。這隻翡翠鸚鵡被地方官拿去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便將漢陽南門外的新沙洲,重新命名為鸚鵡洲。

歷史佳話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兮,合火德之明輝。惟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遊高峻,棲峙幽深,飛不妄集,翔必擇林。紺趾丹嘴,紫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於羽光,因殊智而異心…… 這是東漢名士禰衡所寫用以自況的《鸚鵡賦》中的一段,長江中的鸚鵡洲因此賦而得名。  

武漢鸚鵡洲武漢鸚鵡洲

禰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樂陵西南)人。少有才辯,為人“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嫉惡如仇”,恃才傲物,屢侮權貴。先是曹操召其為鼓史,令其改服鼓吏之裝,藉以辱之,他卻在曹操及眾賓客面前裸身更衣,後又在營門外,擊鼓罵曹,為曹操不容,遣送與劉表,劉表亦被其侮慢,乃轉送給部下江夏太守黃祖。禰衡又諷刺黃祖是“廟中之神,雖受祭祀,恨無靈驗”,終被性情暴躁的黃祖殺害,終年僅26歲,葬於江中芳洲之上。後人為紀念這位剛正不阿的名士,便借《鸚鵡賦》將他埋骨之處稱為鸚鵡洲,並在洲上建正平祠,供人憑弔。古往今來,不少墨客騷人來游鸚鵡洲,憑弔禰衡墓,留下無數詩篇,使鸚鵡洲芳名遠播,禰正平精神長存。請看清代詩人沈德潛《鸚鵡洲吊禰處士》詩云:

蟻視曹公氣不摧,蘭焚碎劇堪哀。
故人慷慨推奇士,亂世縱橫露俊才。
洲沁何妨激濤浪,文章那肯辱蒿萊。
只今後代經過者,煙水茫茫酹一杯。

被崔顥描寫為“芳草萋萋”的鸚鵡洲究在何處,即是在大江武昌一側還是在漢陽一側,可說是歷史上的一段公案。由於“洲聚於沙,而沙轉於水”,鸚鵡洲幾經變遷,有了古、今之分。有人認為,古鸚鵡洲在武昌一側,今鸚鵡洲在漢陽一側,因此有武昌鸚鵡洲與漢陽鸚鵡洲之說。而有的人認為,今鸚鵡洲固然在漢陽,而古鸚鵡洲也靠近漢陽岸邊。將兩說的根據加以比較以後,我們傾向於前一種說法。讀明人楊基《眉庵集》《望武昌》二首:

鸚鵡洲上有禰衡墓,墓碑在上個世紀60年代還在鸚鵡洲上有禰衡墓,墓碑在上個世紀60年代還在

吹面風來杜若香,離離煙柳拂鷗長。
人家鸚鵡洲邊住,一向開門對漢陽。
春風吹雨濕衣裾,綠水紅妝畫不如。
卻是漢陽川上女,過江來買武昌魚。

題為《望武昌》,“開門對漢陽”,可知詩人觀察事物的立足點是在鸚鵡洲上。“過江來買武昌魚”的漢陽女,顯然來到了鸚鵡洲上或洲邊。鸚鵡洲的位置不是一目了然了嗎?又黃福《後樂堂稿》《過武昌》亦有句云:“城頭黃鶴樓,城外鸚鵡洲”。這信手拈來的例證足以作為對前一種說法的補充。

靠近武昌的古鸚鵡洲約在明末清初被沖毀消失。漢陽江邊在宋元時代亦有沙洲湧出,但有確定的名稱:劉公洲。宋漢陽知軍劉誼曾在洲上耕種收穫,故名。此洲明嘉靖以來漸沒。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間,武昌的白沙洲為水所沒,而漢陽又有新洲淤出,白沙洲民吳某等竟稟官爭奪這塊地方,請求以新淤洲地斷給他們以補白沙洲課稅,並命名補課洲。漢陽縣民以鸚鵡洲久為漢陽古蹟,今既淤出,近在南紀門外,不應遠隸武昌,遂爭訟於官府。經漢陽縣令裘行恕3次具稟力爭,新洲仍歸隸漢陽,並恢復鸚鵡洲名,以存古蹟。漢陽鸚鵡洲就是這樣來的。漢陽縣民所謂“鸚鵡洲久為漢陽古蹟”,乃爭訟時一種強詞,其理由蓋由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詩句而來,我們斷不可以爭訟之詞作為古鸚鵡洲亦在漢陽岸邊的根據。

今鸚鵡洲從清同治年間起,已漸漸與漢陽江岸連成一片了。舊中國,它是長江流域最大的竹木市場,居民多為做木材生意的湖南人。如今,它不但是長江上最大的竹木轉運站,而且是武漢市的新興工業區對外貿易港口

歷史典故

芳草萋萋鸚鵡洲芳草萋萋鸚鵡洲

崔顥看見的那個芳草萋萋的鸚鵡洲,李白看見的那個“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的鸚鵡洲,還有孟浩然“昔登江上黃鶴樓,遙看江中鸚鵡洲”的那個鸚鵡洲,已在明朝末年隨著一個王朝傾覆而沉沒。中國文化中有太多的宿命意識,又總以天人感應的方式顯現出來。一個王朝的傾覆和一個江心之洲的沉沒其實沒有絲毫聯繫,然而在發生的那一刻,以及往後,卻讓人倍感奇異、蹊蹺。

如今的鸚鵡洲,在漢陽攔江堤外,大約是清乾隆年間的流沙慢慢又淤積起來的一個江心洲,這是大自然對殘缺世界進行的一次修補。有一段時間,它就叫補得洲,又有人說叫補課洲,莫名其妙。這洲一直荒蕪著,只有蘆葦和水草瘋長。到了嘉慶年間,忽然有人想起了一個死去了一千多年的人——禰衡,便將這樣一個與原先那個鸚鵡洲毫無瓜葛、陰陽兩隔的荒涼沙洲,又命名為鸚鵡洲。還在洲上重修了禰衡墓,同時修復的還有歷史,以天衣無縫的假相掩蓋了真實。禰衡墓自然也是假的了。一個畢生求真最終又因性情過於率真、認真而死於王權斧鉞之下的冤魂,到頭來連自己的葬身之處也是假的了。這一切對於遠隔千百年的天才禰衡,也許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吧?又是清明時節,但不見清明雨紛紛,竟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神話故事

關於這則美麗的神話故事,歷年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這位仙人是黃子安,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費褘,第三種說法沒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紹如下:

鸚鵡洲風景之一鸚鵡洲風景之一

一、以為是仙人黃子安:依《南齊書州郡志》記載:「古代傳說,有仙人子安嘗乘黃鶴過此,故名。」指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因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黃鶴經過此地,所以命名為黃鶴樓。

二、以為是仙人費褘:依《圖經》的記載說:「昔費褘登仙,嘗駕黃鶴還憩於此,遂以名樓。」認為黃鶴樓命名的由來,是指費褘屍解為仙后,曾駕著黃鶴回來,並在這棟樓休息,所名為黃鶴樓。《太平寰宇記》則說:「蜀費文褘登仙,嘗駕黃鶴憩此。」此指出費褘是蜀人,而與前面的費褘多了一個「文」字,《三國志蜀傳》中有一位名叫費褘的人,字文偉,屍解為仙的費褘、費文褘,是不是就是這位蜀人費文偉,因不見其它記載,不得而知,但是因為都是神話傳說,年代久遠,記載會有一些出入。

三、只說是一位仙人:這個傳說的記載比較詳細,出自《報應錄》。原文是:「辛氏昔沽酒為業,一先生來,魁偉襤褸,從容謂辛氏曰:許飲酒否?辛氏不敢辭,飲以巨杯。如此半歲,辛氏少無倦色,一日先生謂辛曰,多負酒債,無可酬汝,遂取小籃橘皮,畫鶴於壁,乃為黃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黃鶴蹁躚而舞,合律應節,故眾人費錢觀之。十年許,而辛氏累巨萬,後先生飄然至,辛氏謝曰,願為先生供給如意,先生笑曰:吾豈為此,忽取笛吹數弄,須臾白雲自空下,畫鶴飛來,先生前遂跨鶴乘雲而去,於此辛氏建樓,名曰黃鶴。」

這則神話的大意是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裡來了一位身才魁偉,但衣著襤褸,看起來很貧窮的客人,神色從容的問辛先生,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經過半年,辛先生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裡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黃色的鶴在牆上,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牆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謝說,我願意照您的意思供養您,客人笑著回答說:我那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一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白雲飛上天去了,辛先生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在此蓋了一棟樓,取名黃鶴樓。

神話啟示

鸚鵡洲鸚鵡洲

這三則神話,除了說明黃鶴樓命名的由來之外,還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為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幫助,成為巨富。

這首詩的作者崔顥,便是借著這些美麗的神話與傳說,寫出他在暮靄蒼茫中,登上黃鶴樓,遙望鄉關,只見水天浩蕩,渺茫無際,更加添了悵惆迷離的感傷,想著曾經駕鶴來此休息的仙人,永遠不再回來,就算作者想放下人世的種種憂愁,隨著仙人歸去,也不可能了。面對一江氤氳煙嵐,抬頭仰望亘古常存的白雲,感嘆人生短暫無常,而鄉愁不可解,返鄉的日子遙不可知,仙境又不可求,想這一生無所依歸,百感齊涌,心中的愁緒,便像江上的煙波,濃得化不開。
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及仿真,想與崔顥一較長短,有詩仙之稱的大詩人李白,有一次來到黃鶴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詩想與崔顥比賽,傳說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離開黃鶴樓,回去後愈想愈不甘心,又寫下一首《登金陵鳳凰台》詩,這個有趣的傳說。

主要景點

五府十八幫碼頭

鸚鵡洲文化區鸚鵡洲文化區

從鸚鵡洲頭起,上安化幫,上寶幫,上長衡幫,常德幫,敷圻幫,白水幫,祁陽幫,辰幫,沅幫,下長衡幫,二都幫,同利幫,下安化幫,曹家幫,清埠幫,下寶幫,歧埠幫,洪埠幫。
舊鸚鵡洲的街道
上安化幫和上寶幫—兩湖會館,叫“崇善街”;兩湖會館—辰幫(陳正泰木行地),叫“兩湖正街”;辰幫—曹家幫,叫“上瓜堤”;曹家幫—下寶幫,叫“下瓜堤”;下寶幫—腰路堤,叫“楊泗街”;腰路堤—洲尾,叫“潛龍街”。
正平祠(原漢陽縣第四國小)
正平祠裡面有“禰衡墓”、“財神廟”,祠內天井面江的牆壁上砌有一塊碑,上刻崔顥的詩“芳草萋萋鸚鵡洲”。禰衡墓四方形,八尺見方,用一人高、整塊的花崗岩砌成,上刻“漢處士禰衡墓”;墳堆上裝飾圓葫蘆形的石頂;並長著一棵巨傘撐開般的樹。1954年洪水沖毀正平祠。1966年文革掃四舊拆毀禰衡墓。
陶鑄在鸚鵡洲的足跡
陶鑄,湖南省祁陽縣人。1921年3月,剛滿13歲的陶鑄跟隨姨外婆到武昌白沙洲安徽蕪湖,連續三年,在同族陶瑞卿經營的“瑞森祥木記”上當學徒,學記數碼,做些招待客商的雜役。瑞卿號的賬房先生見其好學,便利用晚間教他古文、書法。他等於是又半工半讀了三年。
1925年,“瑞森祥木記”虧本倒閉,陶鑄跟隨陶瑞卿回到武昌白沙洲。經陶瑞卿介紹,去漢陽鸚鵡洲,在竹木厘金局當錄事,負責開大票,每月工資只夠餬口。在厘金局幹了幾個月,在同鄉友人的資助下,於1925年秋,經上海轉赴廣州。1926年黃埔軍校第五期招生,便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入伍生。

歷史變遷

1925年由陳煥楚等三人測繪的《鸚鵡洲湖南竹木幫全圖》,標出“五府十八幫”及各幫會館地圖,反映了民國初年鸚鵡洲行幫林立的狀況。

大武漢的土地越來越值錢。繼武漢盛唐集團以7.32億元“天價”競得龍王廟117畝地塊之後,漢陽鸚鵡洲858畝土地又被世茂集團以31.5億元拿下,成交價格曾經創下國內單宗土地交易最高記錄。鸚鵡洲是塊什麼地方?與琴台、歸元寺現在的名氣相比,鸚鵡洲可能遠遠不及。可在古時,它可是大大的有名,也曾轟轟烈烈演繹過無數名人、詩詞、商貿、會館吊腳樓碼頭的傳奇故事——— “陳正泰木行”位於“瓜堤上街,屬湖北幫會,黃陂人,當年為兩湖會館紳士名流。其百年老店分兩重天井、兩重大廳和廂房,外為青磚白壁牆,室內雕樑畫棟。現落滿滄桑,淹沒在萋萋荒草中。
沉沉浮浮地理變遷
崔顥的千古詠嘆“芳草萋萋鸚鵡洲”,原在武漢市武昌城外江中,是三國時名士禰衡的墓葬地。以文化沉澱劃分,鸚鵡洲成為中國著名的五大河洲之首。(中國著名的五大河洲———鸚鵡洲,白鷺洲桔子洲琵琶洲系龍洲。)
明成化年間,鸚鵡洲沉入江底。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出版的《湖廣通志》中“江漢合流圖”將並不存在的漢陽鸚鵡洲標出來。唐朝崔顥所詠嘆的“芳草萋萋鸚鵡洲”,因前一句是“晴川歷歷漢陽樹”,所以人們誤認為它在漢陽,其實古鸚鵡洲靠近武昌,明末清初的《江漢攬勝圖》顯示,鸚鵡洲還在江中。
1385年前後,靠近武昌的鸚鵡洲,經常水滯沙聚,港口日淤,商舟遂轉至漢陽。1642年,明將左良玉以巨船裝鐵石沒入漢陽沌口,致使江流發生變化,沌口與鸚鵡洲之間淤起一個沙洲。原居大江中的鸚鵡洲漸為水流沖刷,於崇禎末年完全沉於江中。

鸚鵡洲的老建築鸚鵡洲的老建築

三百年後的清乾隆年間(1736-1795),漢陽南紀門外江邊又淤出一個新沙洲,就是現在漢陽攔江堤外的鸚鵡洲,曾名“補課洲”。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江漢朝宗圖》中,新鸚鵡洲與漢陽城南紀門僅一河之遙。同治年間起,鸚鵡洲漸與漢陽江岸連成一片。

歷史文化流芳百世
鸚鵡洲歷盡滄桑,然而禰衡的浩然正氣長存於天地,傾倒歷代文人名士。不少遷客騷人“藏船鸚鵡之洲”賦詩憑弔,對江慷慨悲歌,在感慨古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命運鳴不平。從而形成慷慨士氣,以悲涼為美的風尚,使流走的氣勢得以頓蓄。
登黃鶴樓必望鸚鵡洲,陶然在水一方,是種可望不可及的朦朧美;而泊船洲渚,孤月高照,是貼近歷史,觸摸其傷痛的寂寞美。繼崔顥之後,李白對鸚鵡洲多次吟唱。其一生坎坷,雖有超人才華而不容於世,經歷與禰衡相似。他流放夜郎途中遇赦,登岸觸景生情,一時人生淒涼萬事不堪回首,揮毫一抒胸襟寫下《鸚鵡洲》,“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意猶未盡,又兩次登洲賦詩———《望鸚鵡洲懷禰衡》,“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和《贈江夏韋太守》“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顧慚禰處士,虛對鸚鵡洲。”孟浩然“昔登江上黃鶴樓,遙看江中鸚鵡洲……”更是流傳一時的佳句。
然而,最為仁人志士稱道的是禰衡不畏權貴的文人血性。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中慷慨悲歌,“豈有漢庭思賈誼,拼教江夏殺禰衡。陸沉預為中原嘆,他日應思魯二生。”其情千迴百轉,感人至深。
清末民國興起的碼頭江湖文化
清末鸚鵡洲在國內頗負盛名。兩湖總督張之洞搞洋務運動,“九省通衢”廣開商埠,碼頭物流汪洋,鸚鵡洲據此成為長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區最大的竹木集散地。斗轉星移,大江潮起潮落,遂成滄桑變故,鸚鵡洲滿載豐厚的文化財富,其繁榮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北京圖書館收藏的1923年《武漢三鎮街市圖》上,鸚鵡洲還與江岸有“夾河及攔江堤相隔”。

五府十八幫碼頭五府十八幫碼頭

1925年由陳煥楚等三人測繪的《鸚鵡洲湖南竹木幫全圖》,標出“五府十八幫”及各幫會館地圖,反映了民國初年鸚鵡洲行幫林立的狀況。史料記載當時各幫會購地建會館二十餘座,居民二十餘萬;並成立有“竹木厘金局”,派駐官員收稅。
據傳1850年,湖南“湘資沅澧”的放 佬紛紛出洞庭,懷揣祖宗靈牌到鸚鵡洲落籍;同時招徠江西貴州工和木商。為爭奪碼頭,以兩湖為主的放 佬扎幫結派,形成“五府十八幫”;沿江三教九流,南北武林、訴訟高手薈萃長洲。在這裡有“好漢打不過碼頭”、“要想官司贏,除非打死人”之說。
作為東西南北、兩江交匯地,碼頭的繁榮刺激了生意場文化、茶館文化、江湖藝人文化、廟會文化、楚巫術文化。這些文化的興起,以及與古楚地濃郁的民俗文化結合,從而在兩千年翰墨流芳的基礎上,誕生出國內獨有的一道風景———碼頭江湖文化。
十里長洲民風古樸,街道由光潤的花崗岩石板鋪就,兩側酒旗招搖、茶館林立。這裡開商鋪大有講究,作為中介的木行,大門朝街面開;而資本雄厚的木莊相反,廚房抵街,大門朝江見自家木 。各商行門前擺著一缸善茶,免費供路人飲用;青黃不接時,各會館為老弱病殘廣施善、善米。

夕陽中的鸚鵡洲夕陽中的鸚鵡洲

洲上各縣人劃界而居,在自己幫會內安居樂業。從洲頭至洲尾移步換景,湘西的吊腳樓、寶慶的杉樹皮屋頂、洞庭湖平原的木屋、漢川刁汊湖的窩雞棚等地方特色建築沿街撒落。碼頭木 一直泊到江心,岸邊號子聲此起彼伏,遠播雲水間。不時江面鼓聲隱約,放 佬挾長江風浪,駕著大 從天際駛來;江灘立即回應,接 鞭炮如電光石火;木 順利到達,老闆在碼頭殺豬辦流水席,祭謝水神楊泗菩薩,宴請各路賓客。
每年六月六“楊泗會”,鸚鵡洲的幫會祭水神“楊泗菩薩”,大辦宴席供一幫老少團聚。七月七“盂蘭會”,各幫會館搭台辦廟會,請江城名角戲班說善書。同時各幫會為搶廟會風頭互不相讓,有時還發生磨擦。
會館建築是鸚鵡洲的瑰寶,其外觀飛檐斗拱、爭奇鬥豔,風火牆用糯米石灰漿砌成;大廳用料粗獷,柏木樑柱上雕著“八仙過海”、“童子拜觀音”、“蓬萊瓊閣”之類的浮圖;神壇紅燭高照、香菸繚繞,氣勢恢宏肅穆。牌樓上塑著鎏金大匾和彩色鬥神,兩旁浮雕“異鄉聚首,客地談天”之類的對聯,濃濃鄉情撲面而來。會館作為幫會的議事廳,裡面藏龍臥虎,散發著濃郁的江湖氣息;同時它也是同鄉會,為遇到困難的家鄉客免費半月食宿,並提供回家路費。

旅遊指南

景點美食

老通城豆皮老通城豆皮

面窩: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製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覆琢磨,他請鐵匠打制乾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致,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交通提示

武漢市區內乘坐公車或者巴士車到漢陽攔江堤外的鸚鵡洲。

景點特產

豆皮系在武漢郊縣產的豆絲皮上攤上雞蛋,再加糯米和配料製成。味鮮爽口,外脆內軟,油重而不膩,以此譽為“豆皮大王”的老通城最聞名。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其支店品嘗過,並稱讚豆皮的湖北風味。老通城豆皮製作精細,嚴把漿、皮、餡、制等關,其創新品種有蟹黃豆皮蝦仁豆皮全料豆皮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