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敏

李靜敏

李靜敏,男,中共黨員,1969年11月出生於林州市姚村鎮,1989年畢業於太原機械學院機械工程系,大學文化程度,高級工程師,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安陽市九次黨代會代表、安陽市七屆政協委員,林州市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林州市青年商會會長,現任河南鳳寶鋼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2005年、2007年該公司榮獲“河南省明星民營企業”榮譽稱號,李靜敏也先後獲得“安陽市勞動模範”、“安陽市優秀共產黨員”、“安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安陽市明星民營企業家”、“安陽市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等榮譽稱號。

前言

——記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林州市青年商會會長、河南鳳寶鋼鐵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靜敏
如果說一個人的奮鬥歷程促進了一個地區行業的發展,無疑他是一個對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
——筆者題記

人物檔案

當河南鳳寶鋼鐵有限公司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升起在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畔時,該公司總經理李靜敏也成了引人注目的新聞人物。
他從一名優秀學子到公司經理,在人生的奮鬥歷程上,幾多辛勞,幾多輝煌。許多人讚譽他彈奏出了一個新時代青年企業家拼搏、進取、向上、勇往直前的樂章。
李靜敏是一個書生經理,但給人的是勤勞樸實的印象,散發著青春的活力,透露出深邃而博大的內涵。

勇挑重擔,書寫林州鋼鐵歷史新篇章

李靜敏不僅擁有當代大學生勇於創新、敢於挑戰的工作熱情,而且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工作能力。1989年6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李靜敏到安陽市工具機廠參加了工作。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怨無悔,苦心鑽研,耐心求教,從技術員到工程師,從員工到專業設備公司副經理,走出了個人事業蒸蒸日上的廣闊天空。尤其在主持安玻信益二期封接面研磨機的研製攻關中,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帶領攻關組人員潛心鑽研,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題,大膽創新製造工藝,終於順利完工,得到了用戶的好評。該設備的成功開發,為工具機廠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填補了國內空白,所在集體也因此榮獲“河南省科技先鋒崗”稱號,本人也因工作出色,屢立功勳,多次榮獲工具機廠先進工作者和勞模稱號。
李靜敏是土生土長的林州人,雄偉的太行山和蜿蜒的洹河水賦予了他不屈不撓的性格和勤奮努力的好習慣,儘管在安陽工作順風順水,但他並沒有滿足,時刻在關注著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家鄉的每一個變化都令他欣喜若狂,心潮激盪。
2001年初,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紅旗渠鋼鐵公司由於經營不善,企業陷入困境,生產步履維艱,開工率不到50%。林州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由河南定角實業總公司董事長李廣元以租賃紅旗渠鋼鐵公司全部固定資產形式進行自主經營,流動資產一次性買斷,原在冊職工全部接受安排工作,李廣元決定利用原生產場地,上馬80萬噸煉鋼連鑄線,他選中了遠在百里之外的李靜敏。
李靜敏得知這一訊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思敏捷的他意識到:林州自古生鐵暢銷,各方面優勢十足,然而由於多種原因,鋼鐵產業鏈短,抗風險能力差,建設煉鋼生產線,更重要的是和定角公司帶鋼線連成一體,實現鐵鋼材一體化,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是個很好的戰略決策,對帶動地區鋼鐵工業的迅速崛起,改變地區鋼鐵工業格局、促進地區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地區鋼鐵工業的戰略調整等多方面將會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突破。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自己又不懂冶煉專業,離開事業正一帆風順的工具機行業,風險很大。李廣元也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沒有退路,只有乾好,決不能給政府丟臉”,“選擇了就不要後悔,就是要飯也不要後悔”。李靜敏在客觀分析了入世後鋼鐵業的前景和中國廣闊的市場後,深刻地理解了林州市委、市政府“工業創強市”和“一黑一白”的戰略。他想,如果創業成功,對林州是很大的貢獻,更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反覆認真考慮後,李靜敏下定決心,毅然辭職,回到養育自己的故鄉林州。
籌建之初,資金缺少,人手缺少,食宿簡陋,交通閉塞,可以說每一個困難都能把人壓倒,但所有這一切沒有嚇倒李靜敏,他召集全體籌建人員開了一個會,意味深長地說:“同志們,上世紀60年代,我們的先輩在一窮二白、沒有任何救濟的艱苦條件下,肩扛手挪,自力更生創建了偉大的紅旗渠,震驚了世界。而今,作為他們的兒女,作為紅旗渠精神的傳人,面對這些困難,我們能被嚇倒嗎?答案只有一個:不能。我們要用自己的大腦和雙手去創造條件,不管前面還有多少溝溝坎坎,也不管還要承受多少風風雨雨,既然我們大家聚在了一起,選擇了這條路,就應該接過先輩們戰天鬥地的大旗,義無返顧地走下去,直到勝利的那一天。如果說紅旗渠的通水給我們林州人帶來生存和希望,那么,我們目前要完成的鋼廠投產,也將給林州的快速發展傳遞出了一個信號:林州自古有鐵無鋼的歷史將被改寫,為了我們心中的理想,為了全市百萬父老鄉親的期待,努力吧,奮鬥吧,勝利永遠屬於我們!堅持就是勝利!”寧要苦幹,不要苦熬。他提出了“鐵肩勇扛創業旗,竭力拚搏鑄鋼魂,團結奮進寫春秋,創新發展樹永恆”的鋼魂精神,充滿深情的講話,高瞻遠矚的分析,擦亮了所有籌建人員的雙眼,使他們看到了前方的曙光,鼓舞了團隊的鬥志。
人常說:困難是塊石頭,對於強者,它是墊腳石,對於弱者,它是絆腳石。的確,順境中成功算不上真正的強者,而能直面挑戰、正視困難、逆風飛揚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才會不斷創新,創造出一流的業績。在整個租賃機制的轉換過程中經歷了傳統思想和新觀念的激烈碰撞。長期以來,國有企業職工對企業的依賴心理相當嚴重,儘管企業已陷入困境,卻難以接受讓民營企業介入的嚴峻現實,他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反覆宣傳外地企業改革的成功經驗,不厭其煩地解答職工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發動民眾圍繞企業的歷史、現狀、前景和出路展開討論。細緻的思想工作,使廣大職工看到了改革為企業帶來的希望。
於是,一場“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壯烈場景每天都在上演,而李靜敏吃住在辦公室里,每天堅持在建設一線,和同志們一起忙前忙後,研究施工方案,拚命學習鋼鐵知識,在難忘的三百多個日夜裡,李靜敏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不知克服了多少難以想像的困難。反覆推介項目,取得金融部門的理解,爭取資金支持;千方百計選擇設備廠家,自己組織施工隊伍,既降低了造價又加快了工程進度;投產之初力排眾議,堅定地選擇全國一流水平的安鋼二煉來幫助投產,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決策是正確的。
努力換得開心果,辛勤澆開幸福花。李靜敏傾注了全部心血的轉爐煉鋼生產線終於在2002年9月9日順利投產了,林州發展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投產當年,就實現鋼坯產量10萬噸,產品供不應求,受到了客戶的青睞。他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第一步總算沒有辜負給他重託的領導和親人,沒有辜負林州百萬父老的熱望。
李靜敏沒有因一時的成功而止步不前,董事長李廣元也適時提出了跨越式發展的“三步走”戰略,他積極貫徹這一戰略決策,奏響了加快發展的主鏇律。
第一步,新建了300m3煉鐵高爐及配套項目,於2003年8月順利投產,年新增燒結礦產量30萬噸,新增生鐵產量20萬噸。
第二步,建設了400m3煉鐵高爐和帶式燒結機項目,年新增生鐵產量50萬噸,新增燒結礦60萬噸,2005年8月順利投產,標誌著公司年產百萬噸鐵能力的初步形成。
第三步,新建了50噸轉爐、10000m3制氧機、600噸混鐵爐和二機二流板坯生產線,年新增板坯產量60萬噸,新增煉鋼能力60萬噸,標誌著公司年產百萬噸鋼能力的初步形成。
伴隨著一個個項目的開工,伴隨著一個個項目的投運,李靜敏和他的團隊一起書寫了林州鋼鐵歷史新篇章。李靜敏切實感受到了發展對於一個企業尤其是鋼鐵企業生存的重要性,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太困難,經營一個企業如同逆水行舟,迎風擊浪,不進則退,退則有折戟沉沙的危險,惟進才有一搏,惟進才有出路。

突出創新,標桿定在全國一流水平上

企業的活力,在於職工中蘊藏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而調動這種積極性和創造性,則靠的是企業的機制創新。
李靜敏清醒地意識到:長期以來國有企業沿襲多年的管理模式,與現代化管理要求相去甚遠,也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式的需要。同時,在企業生產規模擴大之後,新增職工較多,水平參差不齊,實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了調動和激發職工創造性、積極性的重要措施。
為此,他突破舊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謀求發展為目標,力求創新,在企業管理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首先,理順管理體制,調動整體積極性。他調整了內部的組織機構,界定了崗位職責,規範了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行為關係,實行部門個人收入與企業效益、成本聯掛的制度,形成了分工不同,目標合一的高效管理體系。
其次,完善用人機制,激發職工為振興企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在用人上,他倡導並推行了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工資能高能低的用人觀,實施了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崗位工和臨時工互動的用工機制。這種觀念與方法,對原來國有企業的職工觸動很大。過去曾講過多年,但國有企業員工身份的優越感始終是改革用人制度的思想障礙。而現在,這種改革卻成了激發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動力,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氛圍。管理創新,首先變化的是員工的精神面貌。
第三,最佳化分配機制,營造一個使職工從關心個人利益進而關心企業利益的環境。在工資分配中,既吸收民營企業的優點,也採納國有企業有益的成份,試行了新的結構工資制,其中內容包括:崗位工資,體現不同崗位的分配差別;技能工資,工作難易分配標準不一;工齡工資,依照參加工作年限,適當照顧老職工的利益;效益工資,以創造的價值與個人收入掛鈎,指標量化,精確計算。同時,對特殊工崗評選了崗位能手,發放了崗位津貼,制訂了獎金髮放方案,這種分配辦法也體現了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員工的工資水平,廣大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空前高漲。2006年,公司人均收入達到10950元,工資水平位居林州市前列。2007年一季度,又在去年的基礎上平均上調了30%。
第四,強化考評機制,狠抓制度落實。機制創新,貴在堅持。公司建立了三級考評網路,即:對公司經理層實行年度業績考評;公司管理層實行月度業績百分考評;分廠、車間生產單位實行噸鐵、噸鋼產量階段包乾與質量消耗、成本、安全等指標聯繫。考評方法覆蓋了全公司所有崗位,同時,引進新的績效考核管理模式,充分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一級考核一級,層層落實,層層把關,將績效考核納入工資管理中,乾好乾壞,區別對待,拉大差距,嚴格獎罰,促使各種比貢獻、創佳績的競賽活動高潮迭起,充分調動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
第五,實行預算管理。按照公司年度工作計畫,各職能部門逐月制訂詳細的月度計畫安排,落實到責任人,月底首先自我考核,評價打分,然後部門經理進行簽字打分,直接與工資掛鈎。
作為公司的一把手,李靜敏敢字當頭,從嚴管理,嚴堵漏洞,使各項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法制化、數位化、現代化,營造了人人有事乾,事事有人乾,人人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氛圍,人、財、物、進、銷、存均實現了網路化管理。
集中財務管理,收支兩條線,各單位的創收統一納入財務部集中管理,使資金的使用更趨合理、有效。創新使用金融手段,國際、國內信用證、票據融資等金融手段在鳳寶運用自如。
集中物資採購管理,招標議價,比價採購,降低了採購成本,打造堅強的供應鏈。
集中工程管理,工程計畫管理、檢審、簽辦有章可循,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加強現場管理,定置管理、物流程式、檢測手段、計量辦法、信息傳遞一整套規章制度相繼出台,工序管理漸上水平。
李靜敏和他的團隊大膽實施技術創新,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推進器。2006年年初,公司提出了低矽、低硫的冶煉要求,最初,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傳統的冶煉方法不允許也不敢冒險去嘗試,但是經過一再論證、實驗,終於成功了,400立方高爐利用係數達到3.8,居全國一流水平。過去的幾年,高爐噴煤富氧以來,它的作用就日益顯現,成為節能降耗的重頭戲,新1號高爐噴煤自2006年3月份投運以來,噴煤比一度達到150公斤/噸鐵以上,按噸鐵降50元計算,80萬噸鐵就是4000萬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其二是高爐煤氣燒石灰。年創產值1900餘萬元,而且由於自產石灰成份穩定,質量較高,也為煉鋼高產穩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三是新上方圓坯連鑄機和LF精煉爐工程,投運後,將為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產業鏈條延伸產生深遠的影響。
公司緊緊圍繞“成本線就是生命線”的指導方針,處處講成本,時時抓成本。兩個燒結車間經過工藝改進和設備改造噸結煤耗雙雙達到65公斤以下,同比降低30公斤;煉鋼廠在學習、借鑑先進單位基礎上,不斷探索濺渣護爐新工藝,轉爐爐齡突破10000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制氧廠以降低電耗作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點,制定考核目標及獎勵辦法,電耗比年初目標降低了兩個百分點,全年降低電耗成本47萬元。在節能降耗上,煉鐵廠對3號、4號爐磨煤機進行提速改造,更換了電機,重複利用磨輥,降低了備件消耗;石灰廠對高架料倉石子皮帶改造為跑車輸送帶,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輸送帶磨損率;對槽下振動篩進行改造,使每爐由日產35噸提高到80噸左右。幾年來,共實施大中型技改創新項目26項,公司主要產品成本大幅下降,噸鐵計畫成本投產時下降76元,噸鋼計畫成本下降49元。
李靜敏歷來十分注重企業循環經濟和綜合利用工作,專門組建成立了綜合利用分公司,專門負責廢物回收利用、生產過程廢物利用、循環式重複利用等工作,他提出:“效益決定發展,環境決定生存。”構建循環經濟模式就要堅持發展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
在他的決策和廣大員工努力下,公司先後投資建設了6000KWH高爐餘氣發電項目、8座餘氣石灰項目、鋼渣磁選再利用、濁水改造循環使用等綜合利用項目,累計年創產值近1億元。
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規範高效的管理機制,有條不紊的管理模式,瞄準國內先進的指標技術經濟,使企業走上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軌道。

以人為本,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上台階

進入鳳寶的大門,有一座孺子牛的塑像,在它高高的基座上,是歷年勞模的名字。這是李靜敏培養團隊精神、培育企業文化的一個縮影。
企業最高層次的競爭是企業文化的競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李靜敏深知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活躍因素,人是第一競爭力,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李靜敏深知,要想發展企業,保持企業永久的生命力,就要創建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打造百年發展之根基。為此,他煞費苦心,將寫著“鐵肩勇扛創業旗,團結奮進寫春秋,創新發展樹永恆,竭力拚搏鑄鋼魂”的牌匾掛上了會議室,並成為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和致勝法寶,成為企業精神。
經過幾年的錘鍊,伴隨著思想的升華,李靜敏又著手打造了高品位的企業文化,實現了與現代化企業的成功接軌,策劃整合出“創一流業績、建百年鳳寶”的企業目標;“發展企業、富裕員工”的企業宗旨;“科技引領、合力圖強”的企業理念;“忠誠盡責、踐諾守信”的企業道德;“真誠守信、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企業靠我發展、我靠企業生存”的價值觀;“制度管人、績效用人”的管理觀等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通過理念識別的培育,行為識別的養成,視覺識別的規範,促進了企業形象的全面改善。
李靜敏同志提出的“真誠守信,合作雙贏”的經營觀念,既得到團隊的大力回響,也得到了用戶的肯定。正是依靠這個觀念,鳳寶公司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市場難關。在2005年焦炭市場供大於求,供戶紛紛找上門來的時候,他不為利所動,堅持以合理公道的價格,與幾家焦炭廠家結為“盟友”。當別的廠家找“米”下鍋之時,鳳寶卻安然無“恙”。在鳳寶,質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貫穿於所有員工的心中,投產至今,沒有出現一起質量索賠事故,正是靠“質量、誠信”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心。南鋼、天津軋一、寶鋼商貿、中鋼集團、五礦集團這些“國家隊”把鳳寶當成可靠的“小兄弟”,多次被評為“優良客戶”。
李靜敏十分重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決策成立“國際貿易公司”,作為進出口的視窗,如今的“鑫寶國貿”,朋友遍及海內外,印度第五大公司安達尼集團、新加坡來寶公司、澳州BHP等都是鳳寶的供應商。鳳寶的產品出口韓國、越南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創匯幾千萬美元。當土耳其客商來廠參觀時說:“你們產品沒有打到歐洲太可惜了。”加大出口也是鳳寶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鳳寶給國家貢獻的關稅超過了3500萬元之巨。“鑫寶國貿”2006年納稅1400餘萬,位居姚村第一。2007年,李靜敏做出打造堅強的供應鏈的決策,篩選優秀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為鳳寶的擴產增效奠定堅定的基礎。
李靜敏還親自設計了廠徽、廠旗,指派專人編輯出版了每月一期的內部報紙《鋼魂》,內容包括企業決策、重大事件、好人好事、職工風采、工作交流、文藝副刊等眾多欄目,充分展示了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成為了弘揚企業文化的有力陣地。
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黨委於2005年10月正式成立,成為了林州第一個民企黨委。截至目前,新吸收14名基層骨幹和一線員工加入中國共產黨,吸收了近30餘名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對80餘名黨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使黨員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真正成為了各條戰線上的行家裡手,充分發揮了在生產、經營、建設上的模範帶頭作用。
在公司成立了工會組織,切實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成為職工與企業溝通交流的橋樑紐帶。從籌備工會到工會各項活動的開展,李靜敏都親臨指導,給予了有力支持。同時積極組織員工參加社會各界舉辦的晚會、慶典、體育等一系列文體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全年累計為馬家岩水庫建設、資助貧困學生和困難職工等捐款救助超過50萬元。公司先後獲得“安陽市愛心助學先進單位”、“安陽市模範職工之家”、“安陽市五一勞動獎狀”、“林州市宣傳工作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激情跨越,奮力打造百萬噸優鋼強企

在短短几年時間裡,李靜敏和他的團隊經營的鳳寶集團已經使原來處於停產狀態的國有企業發生了深刻變化,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盤活閒置國有資產,實現了企業的滿負荷生產;二是妥善安排了原有企業職工,且工資福利都有較大改善,人均年收入由租賃前的6000元增加到10950元;三是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公司先後榮獲“全國大型工業企業”、“全國雙‘五億’企業”、“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河南省百強企業”、“河南省明星民營企業”等榮譽稱號。主要產品榮獲河南省免檢產品和“河南省質量優、售後服務優雙優產品”榮譽稱號。三是實現了對周邊經濟的輻射帶動,採礦廠、煉鐵廠、運輸業、建築業等同時得到了極大發展;四是對國家及地方財政貢獻成倍增長。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實交本地稅金7500萬元。累計納稅超過2.3億元,連續3年居林州榜首。
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李靜敏並不滿足取得的成績,和董事長一道審時度勢,經鋼鐵研究總院論證,科學決策,大膽規劃,分步實施,決定實施新的發展構想:四個一流的經營目標和三步走發展戰略。四個一流的經營目標即 “建設百萬噸優鋼強企,實現鳳寶歷史新跨越”的戰略目標;“一流的人才研發隊伍、一流的贏利能力水平、一流的企業發展環境、一流的工資待遇水平”。
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投資2個億,做好50萬噸優質鋼生產的配套建設和30萬噸無縫鋼管的項目建設。
第二步投資3個億,做好30萬噸油井管項目建設和2號高爐配套建設,使無縫鋼管產量達到50萬噸。
第三步投資3個億,做好第二個50萬噸優鋼配套建設和軋鋼項目建設,最終實現100萬噸優質鋼材的生產能力。
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目前,總投資5.8億元的1080m3煉鐵高爐項目正在進行開工前的各項籌備工作,投運後,可新增生鐵產量80萬噸,實現利稅2億元。另外,總投資2億元的無縫鋼管項目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投產後,可年產優質油井管、中低壓鍋爐管、管線管30萬噸,實現利稅1.2億元。“十一五”期間,公司還計畫投資15億元,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優勢項目,積極推進鋼鐵產業資源整合,形成煉鐵、煉鋼、管材等較為完善的鋼鐵產業集群。最終使公司在“十一五”末具備150萬噸鐵、150萬噸鋼、150萬噸優質鋼材的生產規模,打造百萬噸優鋼強企,為地區鋼鐵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李靜敏將以自己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去挑戰人生,去迎接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風生水起立潮頭,劍膽琴心鑄鋼魂”,在搏擊風雨的改革浪潮中,他要翱翔雲霄,讓無悔的青春彈奏時代交響曲,用如椽巨筆描繪嶄新的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