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威爾斯

吉米·威爾斯

吉米·威爾斯(英語:Jimmy Wales,原名:Jimmy Donal "Jimbo" Wales,1966年8月7日),維基百科(Wikipedia)創始人之一,現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會榮譽主席,同時擁有一家名為 Wikia 的營利公司(和 Wikipedia 沒有直接關係)。2006年5月,吉米·威爾斯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2010年初,吉米·威爾斯自行刪除色情圖片對維基百科加以整頓,卻因此而被逼退位。2006年10月,他離任理事會主席,由弗洛朗斯·尼巴爾-德伍阿爾接任。而他自己則取得榮譽主席的名銜。

基本信息

簡介

早年及教育

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
吉米·威爾斯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Huntsville出生。父親是雜貨店經理,現已退休;母親及祖母經營小型的私校,“是傳統的單課室校舍”(原文:‘in the tradition of the one-room schoolhouse’),威爾斯就是在那裡接受教育。學校將一至四年級以及五至八年級各分成一組,威爾斯所在的年級通常有四名學生。在2005年時代周刊將吉米·威爾斯寫成是在家中接受教育。嚴格上來說這並不正確,因為他是在小型私校中上課,但由於母親與祖母是他的國小老師,故他也承認某程度上與在家接受教育相類似。該校的教學理念深受蒙特梭利影響,給予學生較大自由度選修科目。憶述國小生活時,威爾斯稱他曾花大量時間閱讀一本叫《World Book》的百科全書

預科及大學

八年級之後,他入讀了大學預備學校Randolph School。該校是早期支持電腦實驗室,將電腦套用到教學的學校。威爾斯曾表示,入讀該校對他家負擔很重,但他的家長對教育十分重視,故仍供他入讀。“我的家庭對教育很堅持…是很傳統的觀念,認為知識和讀書是改善生活的基礎。”他於奧本大學取得財務學學士學位,後於阿拉巴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離開時取得碩士學位。之後他到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主校區攻讀財務學的博士課程。他在兩所大學攻讀博士時出任助教,但沒有完成論文,未能取得博士學位。

事業

威爾斯其後在芝加哥任職期貨及期權交易員,他形容在六年時間所賺取的金錢已“足夠他和妻子過下半生的生活”。1996年,他成立了搜尋網站Bomis。該網站於2005年中參與售賣成人內容,他在2005年9月接受C-SPAN的Brian Lamb訪問,Lamb形容威爾斯曾參與出售“骯髒的圖片”(原文:‘dirty pictures’),威爾斯回應稱,該網站是“男性導向的搜尋器”(原文:‘guy-oriented search engine’)而在接受雜誌WIRED訪問時,他亦不同意Bomis屬於色情網站。“若R級電影是色情,它是色情;換句話說,不是,它不是。”他現沒有積極參與該公司的運作。2000年3月,他推出一個線上百科全書計畫,稱為Nupedia(即維基百科的前身),並且聘請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作為主編。當威爾斯仍是Bomis的CEO時,他曾向Nupedia和Wikipedia捐出逾100,000美元。

履歷

WIKI前的人生經歷

1966年8月7日,吉米·威爾斯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漢斯維爾

1989年,威爾斯從歐本大學的金融系畢業,後來他又取得了印第安那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學位(沒能獲得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期權定價。

1994年,威爾斯離開學術界決定從商,並前往芝加哥發展。在芝加哥的幾年時間裡,威爾斯從事利率和外匯的投機,發了一筆大財。

1998年,威爾斯移居聖地亞哥並開了一家網路公司。

WIKI後的人生經歷

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
1999年10月20日,價值1250美元的32卷本《大英百科全書》全部上網,供人們免費查詢與下載。這在當年是轟動一時的新聞,經全球1200多家媒體報導後,竟在一天之內惹來1500萬的洶湧人流,令剛剛開通的網站頃刻間崩潰,兩個星期內都無法正常運轉。《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的免費午餐沒有持續太久,兩年後由於網路廣告發展艱難,《大英百科全書》不得不放棄“免費”的承諾,宣布向個人用戶收取60美元的年費。於是,吉米·威爾斯誕生了建立一個真正“開放、免費”的網路百科全書的的想法。

吉米·威爾斯與當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哲學系博士生拉里·桑格合作開發了免費的線上百科全書 Nupedia。一開始,他們顯然對百科全書抱著敬畏之心:Nupedia百科全書的條目全部由具有專業背景的專家和學者編寫,他們戰戰兢兢地按傳統百科全書的規矩,列了知名學者的花名冊,設定了7道編校程式細細把關,每個編寫者還必須傳真自己的學位證書驗明正身,但時間很快證明了他們的不自量力——18個月的努力和25萬美元只換來了12個詞條。這次的失敗令吉米·威爾斯認識到百科全書的水有多深,像《大英百科全書》那樣的精英路線顯然走不通,不久,他發現了Wiki——一個原始碼開放的合作軟體:Wiki一詞來源於wee kee wee kee。

1995年,wiki技術的創始人美國人沃德·坎寧安開發了這種在Web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的社群協作式寫作技術的時候,把這句意為“快點快點”的夏威夷語縮略成了現在廣泛使用的wiki。而wiki從技術變成了維基百科全書則是在6年之後,吉米·威爾斯決定套用這種技術,開拓一部人人可書寫的百科全書。

2001年1月15日,英文版的維基百科全書正式問世了。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維基的條目達到了200條,一年之後增加到1.8萬條。2004年9月,維基百科全書的條目達到100萬條,此時它的投資總額達到了5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威爾斯的個人投資。對此威爾斯如此表達:“用世界上每一種語言免費傳遞一個完整而全面的百科全書,即使最貧窮和最受壓迫的人也能輕鬆查閱”。

2004年7月,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在一次訪談中明確對封鎖問題表示:“如果封鎖維基,將是對審查者的極大諷刺,因為我們不是他們宣稱的任何一種審查對象;審查維基等於承認,恰恰是中立的事實資料令其擔驚受怕。我們不是政治宣傳機器,我們不是網路賭博,我們不是色情。我們是一部百科全書。”

2005年8月5~7日吉米·威爾斯出席在德國法蘭克福青年旅舍舉辦的維基百科大會,維基百科大會開場時像個夏天朋友們的聚會。來自5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維基人從電腦螢幕背後走出來聚首討論維基百科的發展,解決問題。從印度中國,從以色列莫三比克。創始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對此評價:“惟一缺代表的是南極洲。”2005年10月,吉米·威爾斯在突尼西亞“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中發表演講。

2010年,維基網站上的色情圖片已經成為內部爭論的話題,而當此訊息傳到維基百科的投資者,並要求威爾斯關注時,威爾斯馬上要求編輯刪除可能涉及淫穢的圖片。2010年4月27日,媒體報導稱,威爾斯已私下從伺服器刪除許多色情圖片,且下令刪除其他數千張圖片。不過,很多被刪除的圖片如今又再度出現在原來的網頁上。熟悉內情者表示,威爾斯有意刪除維基百科的色情圖片,維基媒體基金會的編輯上周表示反對。很多編輯和管理者認為此舉有違維基百科讓人們自由編輯線上百科的本質。威爾斯受到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壓力,已經交出控制權。訊息人士表示,威爾斯雖仍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總裁,但已不再能刪除檔案、解僱管理者、分派計畫或編輯任何內容。

2012年3月媒體報導,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將擔任英國政府科技顧問,主要針對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讓政府決策透明化,以及讓公民參與政府決策。英國內閣辦公室證實了這一訊息,表示威爾斯將幫助英國政府,利用新科技輔助公共決策。

個人影響

2006年,尼葛洛龐帝的100美元筆記本項目決定預裝維基百科,對此吉米·威爾斯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夠在100美元筆記本提供我們的內容。”

100美元筆記本電腦本身是為全球貧困地區的學生帶去知識,大家知道並不是每個地區都可以進行網路連線的,所以我們這裡提供線下版本的維基百科,這也是維基百科作為傳播知識這一功能上的核心任務。

2006年月,出席香港維基年會。中文維基年會,是由中文維基百科主辦的維基人會議。第一屆將在2006年8月26日至8月27日,中文維基百科在創立接近4年後首次在香港召開跨地區性的大會,探討未來的發展策略以及促進世界各地的中文維基人交流。

個人哲學

威爾斯一直是艾茵·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的熱誠追隨者。當他在接受C-SPAN的Q&A談話節目訪問時,他說道:“獨立的美德是他個人特質里最重要的部分。”

當他被問到他對蘭德思想的追隨是否會讓他與任何政治哲學有所關聯時,威爾斯才稱他自己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不過他說他並不喜歡這一稱呼,因為他認為美國的自由黨只是一群“瘋子”。他舉出“自由,個人權利,在與他人相處時絕不先行動用暴力”作為他處世的基本原則。從1992年至1996年之間他還經營了一個名為“客觀主義哲學討論”的網路論壇。

中立性

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es
對於有損維基百科中立性的行為,聯合創始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稱,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
2006年,威爾斯曾封殺過一家維基百科槍手公司yWikiBiz,yWikiBiz專門為各大企業在維基百科寫文章,收費49至99美元。
儘管威爾斯不允許他人從中獲利,但自己卻是個例外。知情人士稱,威爾斯每場有關維基百科的演講的費用超過7.5萬美元。而且,威爾斯還希望把維基百科基金會變成一家營利機構,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家庭

吉米·威爾斯和凱特吉米·威爾斯和凱特
2012年10月6日,《泰晤士報》等媒體報導,吉米·威爾斯日前大婚,其娶了前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助手KateGarvey。據稱,兩人是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認識的。

訪問互動百科

互動百科CEO潘海東向威爾斯贈送“維基百科”中文商標和圖片商標互動百科CEO潘海東向威爾斯贈送“維基百科”中文商標和圖片商標
2009年9月15日,吉米·威爾斯參觀了互動百科的工作環境和團隊情況,威爾斯向互動百科全體員工和媒體做了演講,並與潘海東就維基全球發展趨勢展開探討。吉米·威爾斯還代表維基基金會接受了由互動百科贈送的“維基百科”中文商標及圖片商標。

維基媒體基金會姊妹項目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標誌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標誌 維基媒體基金會(簡稱:維基媒體,英語:Wikimedia Foundation Inc.,簡稱:Wikimedia)是負責維基百科、維基詞典、維基語錄、維基教科書、維基文庫、維基物種、維基新聞和維基共享資源計畫的非營利組織,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註冊。它是由Bomis公司的執行長吉米·威爾斯2003年6月20日正式宣布成立的。
維基百科 www.wikipedia.org 2001-01-15 一個擁有285種語言、超過2200萬條條目的線上百科全書。
元維基 meta.wikimedia.org 2001-11-09 協調各維基計畫。
維基詞典 www.wiktionary.org 2002-12-12 多語言字典和詞典。
維基教科書 www.wikibooks.org 2003-07-10 教科書和手冊。
維基語錄 www.wikiquote.org 2003-07-10 名人名言的集錦。
維基文庫 www.wikisource.org 2003-11-24 自由的圖書館。
維基共享資源 commons.wikimedia.org 2004-09-07 共享的多媒體資料庫。
維基孵育場 incubator.wikimedia.org 2006-06-02 測試新的維基媒體計畫。
維基物種 species.wikimedia.org 2004-09-13 自由的物種資料庫。
MediaWiki www.mediawiki.org 2005-08-02 為維基百科量身打造的自由免費的wiki套裝程式。
Wikimedia Strategic planning strategy.wikimedia.org 2009-07-23 為所有維基媒體項目制定戰略方針。
Wikimedia Usability Initiative usability.wikimedia.org 2009-02-04
維基百科測試 Wiki test.wikipedia.org 2006-01-13 測試MediaWiki的最新版本。
維基新聞 www.wikinews.org 2004-12-03 自由的新聞資源。
Wikiversity www.wikiversity.org 2006-08-15 自由的研習社群。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