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史成漢別名:牛漢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山西省定襄縣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
逝世日期:2013年9月29日
簡介
即牛漢1923年生,山西定襄人。中共黨員。1943年考入西北大學外語系學俄語專業,1946年因參加民主學生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二年,1949年後歷任人民大學研究部學術秘書,東北空軍直屬政治部黨委委員兼文教辦公室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委員,《中國文學》執行副主編,《新文學史料》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五四文學編輯室主任,編審。1995年因胡風一案劃為胡風反革命分子被關押二年,直到1979年秋平反。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現為中國詩歌協會副會長,中國作協全國名譽委員。著有詩集《彩色生活》、《祖國》、《在祖國面前》、《溫泉》、《愛與歌》、《蚯蚓和羽毛》、《牛漢抒情詩選》等十餘本,散文集《童年牧歌》、《中華散文珍藏本·牛漢卷》等七本,詩話集《學詩手記》、《夢遊人說詩》2本。近幾年日本、韓國彙編出版了牛漢的詩選集。《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
人物評價
綜合評價
牛漢就是時代浪濤中的堅強者,是當代不平靜詩壇的硬漢。即使在困難的狀況下,他仍能以各種題材展現自己昂奮不羈的堅強人格,抒發自己充滿深邃人性的情思。這位寫過長詩《鄂爾多斯草原》的詩人,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他的大部分作品多托草木以言志,借鳥獸以抒情。寄託著作者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為人們塑造了生命蓬勃而壯烈、渴望自由和奮鬥的崇高的藝術意象。
牛漢先生曾自我定位:“我不屬於任何美學的‘主義’,我不在什麼圈子裡。我讀的書很多很雜,恨不得把人類全部優美詩篇咀嚼完,但是我永遠不倚賴文化知識和理論導向寫詩,我是以生命的體驗和對人生感悟構思詩的。我的人和詩始終顯得粗糙,不安生,不成熟,不優雅。我的詩都是夢遊中望見的一個個美妙的遠景,我和詩總在不歇地向它奔跑,不徘徊也不停頓,直到像汗血寶馬那樣耗盡了汗血而死。死後升天或入地,變神或變鬼,想都不去想。這也可以說就是我這個人,以及我的詩的性格吧!”
個人評價
燎原:牛漢是中國現代詩歌原野上一棵汗血漚漬的大樹。他半個多世紀的詩歌,是民族多難歷史和生命迎血而嘯的證詞。在他的詩歌世界,那種來自蒙古族基因中北方草原式的徹骨的荒涼,與鷹隼、猛虎、汗血馬的悲憤和迅猛,呈現了靈魂在砍伐與傷殘中火花迸濺的真相。深刻廣大的悲憫情懷、對於民族痛苦的承擔、對於生命尊嚴的捍衛,使他的膽汁質詩人形象,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人格和良知的坐標。
沈奇:岩石般粗礪而堅實,火焰般狂野而熱切;來自骨頭,發自靈魂,立足於腳下的土地,取源於本真生命的真情實感,繼而以本質行走的語言風度和不拘一格的藝術形式,在時代風雲、人生憂患與艱難困苦的命運中,尋求不可磨滅的人性之光和生命尊嚴,並賦予思想者、尋夢人、海岸、草原、大樹及熱血動物這些核心意象以新的詩意和內涵,使之成為當代中國詩歌最為難忘的藝術形象和生命寫照——牛漢的詩,境界闊大,氣息沉鬱,是永不為時代所馴化、為苦難所摧折的獨立人格與詩化人生所發出的吶喊和追求;跨越時代的局限與意識形態的困擾,牛漢的詩歌創作,最終作為純正詩歌寫作的人格化身和生命寫作的傑出代表,為中國新詩的現實與未來,留下了無可替代的精神力量和藝術財富。
唐曉渡:牛漢的詩歌寫作縱貫現當代,是同時代詩人中影響卓著而又碩果僅存者之一。他近三十年來的作品風骨崢嶸,尤其鮮明地體現了其“自在生成”的美學品格:一方面,“一首詩從醞釀到誕生的過程,仿佛一個自在的生命”;另一方面,由於其自在性同時牽動著個體詩人的生存/語言整體,因此,一首詩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它能否既構成對這一整體的否定,又構成對它的重新肯定。牛漢的詩不“賦予”,只“揭示”。當他把他的每一首詩,詩中的每一行,每一句,以致每一個語詞,都置於囚禁/突圍、沉淪/救贖、遮蔽/澄明、毀滅/新生的臨界點上時,他也使自己置身於這樣的臨界點上,或者不如說,他就是這樣的臨界點。他與它們一起經歷那些方生未死、方死未生、生生死死的瞬間並融入所有這些瞬間,而無數這樣的瞬間構成了另一重天地,一個經驗和超驗、現實和夢幻、發生學和本體論混而不分的生命——審美時空。在這個意義上,牛漢的詩是真正的“大地之詩”,它來自“歷史的最隱秘處”,並由於持續發出“有著異常堅定不泯的記憶”的聲音,而成為對詩歌寫作行為以至詩歌自身的永不過時的質詢。
吳思敬:牛漢是一棵常青的世紀之樹。牛漢是豐富的,也是不可重複的。從青年到老年,不管是人生的逆境還是順境,他始終摯愛的是詩,他以旺盛的寫作衝動和不懈的藝術追求,為我們的時代奉獻了一批批的詩歌精品。牛漢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人品與詩品達到完美統一的詩人,他有一種大氣魄,他的剛正不阿與勇於抗爭為缺鈣的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一種精神榜樣。他始終葆有一顆童心,始終與青年詩人心靈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