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人參1兩,胡黃連1兩,天竺黃半兩(研),乾蠍21個(微炒),天漿子2-7個(乾者,微炒)(以上6味為細末,次入下藥),青黛1分,硃砂1分,龍腦1錢(並細研)。【製法】
上件一處拌勻,煉蜜為丸,如黍米大。【用法用量】
每服10粒,人參湯送下。【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三引張渙方中藥方劑之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參黃丹用於驚疳夾熱,夜臥驚悸。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丹道修煉源自黃老列莊養生思想,丹道的修煉在戰國時期已然盛行,是人們在自我意識的覺悟下,對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種修持方式。即是人的潛意識最深層處理性與感性的覺...
起源 丹經 各家釋名 丹道修行層次 學術探微丹砂,dansha;硃砂。《書·禹貢》:“礪砥砮丹。”孔穎達疏:“丹者,丹砂。”《文選·左思〈吳都賦〉》:“赬丹明璣。”。
簡介 釋義 示例 常用詞語 康熙字典解釋丹道的修煉,是人們在自我意識的覺悟下,對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種修持方式。即是人的潛意識最深層處理性與感性的覺悟,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長生久視及羽化成仙及...
起源發展 閱讀丹經 丹道文獻 丹道釋名 學術探微:《周易參同契》與外丹黃老道家曾做丹書戒。丹經一詞最早出自漢班固 《漢書》卷八十六 :"蘇林曰炔音桂 言丹經行無比 師古曰比音必 ...... 切君子作文為賢者諱丹經為世儒宗...
閱讀丹經 閱讀研習 閱讀範圍 分門別類 數術認識外丹原稱煉丹術。道教為避免其與內丹相混淆,改稱外丹。這是以爐鼎燒煉礦物類藥物,製取“長生不死”仙丹(又稱金丹、靈丹等)的一種實驗方術。
簡介 黃白術地參,植物名,名貴的中草藥,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主要價值 保健功效 各家論述黃師參,男,中國三山(今福州市)人,詩人。師參字子魯,號魯庵。
詞人簡介 詞人作品參附雞——雞的做法之一,具有溫腎固沖,補氣攝血的功效。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附子《周易參同契》 ,是東漢魏伯陽所著,簡稱《參同契》,道教早期經典。全書托易象而論煉丹,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而會歸於一,以乾坤為鼎器,...
基本介紹 作品鑑賞 歷史影響 內容簡介 同名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