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衷中參西》上冊。
藥物組成
潞黨參6錢,天門冬4錢,生赭石(軋細)8錢,清半夏3錢,淡蓯蓉4錢,知母5錢,當歸身3錢,柿霜餅5錢(服藥後含化徐徐咽之)。
加減
若服數劑無大效,當系賁門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2錢。
主治
中氣不旺,胃氣不能息息下降,而乘虛上乾,致痰涎並隨逆氣上並,以壅塞賁門,而生噎膈反胃者。
臨床套用
噎膈一叟,年六十餘得膈證,向愚求方。自言猶能細嚼焦脆之物,用湯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順,即嘔吐不能再食,且嘔吐之時,帶出痰涎若干。診其脈關後緩弱,關前又似滑實,知其上焦痰涎壅滯也。用此湯加邑武帝台所產鏇覆花二錢,連服四劑而愈。
各家論述
治此證者(膈證),當以大補中氣為主,方中之人參是也。以降逆安沖為佐,以清痰理氣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慮人參性熱,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當歸、柿霜,以清熱潤燥,生津生血也。用蓯蓉者,以其能補腎,即能斂沖,沖氣不上沖,則胃氣易於下降。且患此證者,多有便難之虞,蓯蓉與當歸、赭石並用,其潤便通結之功,又甚效也。
中藥方劑之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