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回春》卷二。
藥物組成
人參(去蘆)5分,當歸1錢,白芍1錢,熟地黃1錢,白茯苓(去皮)1錢,麥門冬(去心)1錢,五味子10粒,陳皮7分,黃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1分。
加減
飽悶,加砂仁、白豆蔻;噁心,加烏梅、蓮肉、炒米;噦,加竹茹;煩躁,加辰砂、酸棗仁、竹茹;瀉,加炒白朮、山藥、砂仁、烏梅,去熟地、知母、黃柏;小水短赤,加木通、山梔;胃脘不開、不思飲食,加厚朴、白豆蔻、益智、砂仁、蓮肉,去熟地、黃柏、知母;腰痛,加杜仲、故紙、茴香;腿痠無力,加牛膝、杜仲;皮焦,加地骨皮;頭目眩暈,加川芎;虛汗,加黃耆、白朮、酸棗仁;夢遺,加牡蠣、辰砂、山藥、椿根皮;虛驚煩熱,加辰砂、酸棗仁、竹茹;口苦舌乾,加山梔、烏梅、乾葛。
功效主治
注夏病。陰血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眩眼花、腿痠腳軟、五心煩熱,口苦舌乾、精神睏倦、無力好睡、飲食減少、胸膈不利、形如虛怯、脈數無力。
製備方法
上銼1劑。
用法用量
加大棗1個,烏梅1個,炒米一撮,水煎服。
中藥方劑之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