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
【別名】參苓散
【處方】茯苓3兩,人參3兩,白朮3兩,枳實(麩炒,去瓤)2兩,橘皮1兩半。
【製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胸中停痰宿水,自吹出痰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2盞,加生薑3片,煎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三因》卷十三
中藥方劑之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參苓飲,中醫藥方,用於胸中停痰宿水,自吹出痰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別名】參苓散
【處方】茯苓3兩,人參3兩,白朮3兩,枳實(麩炒,去瓤)2兩,橘皮1兩半。
【製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胸中停痰宿水,自吹出痰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2盞,加生薑3片,煎7分,去滓,空腹溫服。
【摘錄】《三因》卷十三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苓花紅糖飲,治運濕化痰,活血通經。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茯苓主治: 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
參考資料參苓白朮散,中藥方劑,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參、白朮、白茯苓、桔梗、蓮米、薏苡仁、淮山藥、扁豆、甘草組成。功用: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主治:飲食不...
方劑 注意事項 方劑歌訣 臨床新用【功能主治】平補,調和脾胃。用於脾腎勞虛所致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胃納減退。
拼音 使用說明書 相關文獻五苓散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藥物,是一種常用中成藥。由豬苓、茯苓、澤瀉、肉桂、白朮共五味中藥組成,具有化氣利水、健脾祛濕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內停水飲所致...
出處 組成 用法 歌訣: 功用地參,植物名,名貴的中草藥,且具有提神醒腦、開胃化食、補肝腎兩虛、強腰膝筋骨之效。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主要價值 保健功效 各家論述7.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9.當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服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通用名稱 產品說明 其他事項參附雞——雞的做法之一,具有溫腎固沖,補氣攝血的功效。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附子[用法] [功效]滋陰養血,補肝明目。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