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建築
正文
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建築非常簡單。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原始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大致相同,建築多有相似之處。原始人工住所 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起先住天然山洞或巢居樹上,後來出現人工修築的豎穴和地面住所,如蜂巢屋(石塊砌成,密集似蜂巢),樹枝棚(用樹枝搭成穹窿形,有的在外面再抹粘土,見圖),帳篷(用樹枝和獸皮搭成)等。大抵漁獵者多住洞穴,畜牧者多宿帳篷,農耕者多居草屋。中國的吉林、山東、江蘇、浙江、台灣、河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附近均有舊石器時代人群居住洞穴遺址;古籍中也有巢居傳說的記載。
![原始社會建築](/img/d/6b1/nBnauM3X1YjNxYzM1UD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E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中國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超過7000處,遍布全國。其中最早的是河南新鄭裴李崗和河北武安磁山的兩處,距今已有7000~8000年。黃河流域的原始農業村落,大的面積達數萬至數十萬平方米。村落分區明顯,一般包括住地、墓葬地、窯址、窯穴,並已有防禦性塹壕。一般建築環列四周,面向公共中心,體現了氏族社會的特點。黃河流域典型的村落遺址如西安半坡遺址、臨潼姜寨遺址、鄭州大河村遺址,住房多為淺穴或地面建築,以木骨架抹草泥成為牆壁和屋頂。住房中央有火塘,地面經壓平火烤,堅硬光滑。氏族社會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出現套間房址、井址;普遍有石灰質的地面表層,光潔耐用。結構上已有承重柱列,柱腳和牆身之下有的墊燒土塊,有的經夯築加工。
長江以南,發現多處住房的樁基,可能是早期乾闌式建築(見毛家嘴乾闌遺址)。其中最早的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下層,約為公元前3500~前2800年遺存。木樁上有最早的榫卯遺蹟(見彩圖)。杭州灣一帶的原始社會村落已會開渠引水。
![原始社會建築](/img/8/5fb/nBnauM3X0UDOxczM1UD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E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紀念性巨石建築 原始社會晚期,有些地區已使用青銅器和鐵器,加工木、石的能力提高了,出現了紀念性的巨石建築,如祭奉太陽的石柱、環狀列石和埋葬死者的石室;某些地區已有橢圓形平面的神廟。早期石室較小,長不過2米,高不足1.5米;後期石室形如甬道,大的長達20米。石柱是直立的圓柱形石塊,大的高達20多米,重300餘噸。法國布列塔尼的卡納克有3000多根石柱,排成兩行,長達3公里。環狀列石是由不大的石柱排成的圓圈或幾個同心圓,柱頂用條石連線。保存最完整的環狀列石在英國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見彩圖)。中國台灣、山東和遼東半島有石棚等巨石建築遺存。
![原始社會建築](/img/9/b3f/nBnauM3X3IDOxgzM1UD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wE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配圖
![原始社會建築](/img/6/7d6/nBnauM3X2MzM2EzN1QjM2YzN3ETM3ADOyADMwADMwAzMxAzLyY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