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

鐵器

鐵器(Iron Implements)以鐵礦石冶煉加工製成的器物,鐵器的出現使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在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工煉鐵的是居住在小亞細亞前1300~前1100年。冶鐵術傳入兩河流域和古埃及,歐洲的部分地區於前1000年左右也進入鐵器時代。但當時冶煉的都是塊煉鐵,一直到中世紀末(1400年左右)歐洲發明水力鼓風爐以後,才出現冶煉生鐵。中國早在公元前1300年年前便已使用鐵器(商朝鐵刃銅鉞),但為隕鐵。公元前800年的虢國玉柄鐵劍則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冶煉鐵器。是我國進入鐵器時代的標誌。

產生和運用

鐵器鐵器
西周末年是中國的早期鐵器時代。雖然商代鐵刃銅鉞的發現,表明金屬鐵早在公元前1300年即已被中國人認識,但是中國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的確切時間仍是在西周末年。我國最早的人工冶煉的鐵器為三峽虢國鐵劍(公元前800年)。初期製作的鐵器多為削、刀等一些小工具。1976年,湖南省長沙楊家山65號墓(相當春秋晚期)中甚至還出土了一把鍛制的中碳鋼劍,長38.4厘米。經鑑定:它含碳達0.5%左右,並經過高溫退火處理,金相組織比較均勻。戰國中期以後,鐵工具在農業和手工業中逐漸替代傳統的銅工具而取得支配地位,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煉鐵技術也不斷提高,鐵器遍布七國,並傳播到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冶金業在中國的出現雖然晚於西亞和歐洲,但它的發展卻比它們迅猛,並在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走在世界冶金技術的前列。

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類型有農具、手工具、兵器及雜器,而以農具和手工具為大宗。與銘刻文字有關的手工具有:錛、鑿、錐、錘、刮刀、削、鉤、針、鋸、斧。《管子·海王篇》稱:工匠必有斧、錛、鑿、鋸、錘,是當時手工藝的真實寫照。正如《論語·衛靈公》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鐵工具遠比銅工具鋒利,它在銘刻文字中的運用,如同毛筆在書寫文字中的運用一樣,必然引發一場技術革命和藝術革命,這在石刻文字和古璽文字上尤其突出。

基本內容

鐵器(Iron Implements)以鐵礦石冶煉加工製成的器物。鐵器的出現使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在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工煉鐵的是居住在小亞細亞的西臺人,年代約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前1300~前1100年,冶鐵術傳入兩河流域和古埃及,歐洲的部分地區於前1000年左右也進入鐵器時代。但當時冶煉的都是塊煉鐵,一直到中世紀末(1400年左右)歐洲發明水力鼓風爐以後,才出現冶煉生鐵。

中國開始使用鐵器的年代目前尚無定論。考古發現最早的鐵器屬於春秋時代,其中多數發現於湖南省長沙地區。戰國中期以後,出土的鐵器遍及當時的七國地區,套用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農業、手工業部門中並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區的軍隊,裝備基本上也以鐵制武器為主。戰國時期的鐵器還經由朝鮮傳入日本。西漢時期,套用鐵器的地域更為遼闊,器類、數量顯著增加,質量又有提高。東漢時期鐵器最終取代了青銅器。

根據早期鐵器的金相檢驗,中國的塊煉鐵和生鐵可能是同時產生的。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是戰國冶鐵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此時早期的塊煉鐵已提高到塊煉滲碳鋼,白口生鐵已發展為展性鑄鐵。至遲到西漢中葉,灰口鐵、鑄鐵脫碳鋼興起,隨後又出現生鐵炒鋼(包括熟鐵)的新工藝。東漢時期,炒鋼、百鍊鋼繼續發展,到南北朝時雜煉生鍒的灌鋼工藝問世。至此,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代冶煉技術體系已基本建立。

在人工煉鐵以前,世界上許多文化發達較早的民族,都有過偶爾利用隕鐵制器的歷史。在古埃及前王朝墓中,發現過隕鐵管狀小珠;第11王朝墓中,曾出土裝以銀柄的隕鐵制護身符。在兩河流域烏爾王墓也出土有隕鐵碎片。美洲幾個古文化中心都使用過隕鐵制的箭頭、小刀和工具。中國商代台西遺址和劉家河商墓中,也發現過刃部用隕鐵鍛制的銅鉞。但隕鐵是天體隕落的流星鐵,與人工煉鐵的性質根本不同。隕鐵制器與人工煉鐵的發明沒有必然的聯繫。

冶鐵史始於塊煉鐵出現

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銅器,是1973年出土於陝西臨潼姜寨仰韶文化遺址(約公元前3700年)的原始黃銅片和出土於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遺址(約公元前 3100年)的青銅刀,中國冶銅術的起源當然不會晚於公元前3100年。根據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最新成果,夏代的紀年範圍為公元前2070年~前 1600年。也就是說,大禹活動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070年前後,距離冶銅術的起源至少已有千年之久。在長達千年的冶銅實踐中,無論是銅礦的冶煉、銅器的鑄造,還是冶煉設備的修造,都沒有理由不進步。

考古發現證實,中國早期煉銅使用陶尊,外部塗有草拌泥,起絕熱保溫作用,內面塗有耐火泥層,銅礦和木炭直接放入爐內。這一裝置不同於從外部加熱的“坩堝”式熔爐,可以使爐內溫度提得更高。可以想像,在這種內熱式陶尊爐中,當混入銅礦中的氧化鐵礦較多時,在煉渣中還原出鐵來幾乎是一種必然現象。而塊煉鐵在冶鐵史中首先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塊煉鐵也稱為鍛鐵,是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由鐵礦石固態還原得到的鐵塊。在西南亞和歐洲等地區,直到十四世紀煉出生鐵之前,一直採用塊煉法煉鐵。冶煉塊煉鐵,一般是在平地或山麓挖穴為爐,裝入高品位的鐵礦石和木炭,點燃後,鼓風加熱。當溫度達到1000℃左右時,礦石中的氧化鐵就會還原成金屬鐵,而脈石成為渣子。由於礦石中其它未還原的氧化物和雜質不能除去,只能趁熱鍛打擠出一部或大部,仍然會有較多的大塊夾雜物留在鐵里。由於冶煉溫度不高,化學反應較慢,加之取出固體產品需要扒爐,所以產量低,費工多,勞動強度也大。與生鐵不同,塊煉鐵含碳極低,質地柔軟,適於鍛造成形。由於塊煉鐵在鍛打前疏鬆多孔,故也被稱為海綿鐵。

不難看出,我國古代的內熱式陶尊煉銅爐很適於冶煉塊煉鐵,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冶鐵產品當然也非塊煉鐵莫屬。曾經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以“江蘇六合程橋兩座東周墓曾出土用塊煉鐵製成的鐵條和白口鑄鐵丸,湖南長沙一座春秋晚期墓中曾出土白口鑄鐵鼎和一把中碳鋼製成的劍”為據,斷論在中國冶鐵史上,一開始就是塊煉鐵、白口鑄鐵和鋼同時出現,“這是我國古代冶鐵工匠的勳業,是世界冶鐵史上的奇蹟”云云。世界上哪來那么多奇蹟?事物發展的規律又豈能輕易違背。當然,立此論者以春秋時期為中國冶鐵史的開端,而“中國冶鐵始於春秋”又是學術界權威的結論,提出這種看法原也情有可原。殊不知,中國冶鐵術在夏代就已開花,春秋戰國之際的鐵、鋼並出,不過是中國冶鐵術取得突破性進步,開始結果而已。

附加資料——

齊國是最早發明冶鐵術的國家和地區。《國語·齊語》載:“美金(青銅)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鉏夷斤*、試諸壤土”;《管子·輕重乙》曰“一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鎒、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一車必有一斤、一鋸、一釭、一鑽、一鑿、一銶、一軻然後成為車。一女必有一刀、一錐、一箴、一鉥然後成為女”。據研究我國的冶鐵術發明於春秋晚期,戰國時期已普遍使用;冶鐵術發明後,對生產力的提高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②。據《管子》載早在春秋管桓時期,齊國“斷山木,鼓山鐵”就成為重要的手工業部門,故而齊國發明冶鐵術當在春秋中葉。齊捷運礦資源豐富,《管子·地數篇》載:齊地“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山”;齊故城勘探發現六處冶鐵遺址,其中兩處面積達40萬平方米。漢代全國設鐵官49處,山東就設12處,多在齊地,其中一處就設在臨淄。正因齊國較早地發明了冶鐵術,鐵工具廣泛用於農作,才有可能使齊地多鹽舃荒蕪之地變成膏腴之田。

考古所見,齊地發現鐵器主要有四批:

①臨淄商王墓地三座墓中出土鐵器103件,其中二號墓出土數量最多;器類以生活用具為主,兵器次之;此為齊地出土鐵器之大宗者。其中劍1、桿形器40、削4、針50、鋤1、夯1、鍤4(圖七十七) 。

②臨淄郎家大墓出土鐵器16件,發掘者認為是盜掘工具,該墓的年代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墓早年被多次盜掘,由鐵器形狀考知,當屬戰國無疑。其中有钁9件、斧5件、鋤1件、鑿1件(圖七十九)。

③1985年4月臨淄孫婁鄉孫家營村在齊魯乙烯排污工程施工中,出土鐵器7件,鑑定為戰國時期。其中犁鏵2件,鐵鋤3件,鐵钁1件、鐵斧1件。另在臨淄還出土鐵權1件(圖七十九)。

④臨淄窩托齊王墓1978年發掘了五個陪葬坑,出土了鐵器約401件;其中鎧甲3領,殳2件、戟141件、矛6件、鈹20件、桿形器約180件、钁1件、臿1件、鋤1件、削3件、暖爐1件、輨8件、釭8件,車墊4件、車飾19件、馬銜2件、車上構件銷3件、環2件、殘鐵器4件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