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賢祠

十賢祠

十賢祠位於廣東雷州市[廣東湛江市代管的縣級市]雷城鎮雷州西湖公園內,是宋代“十賢”的故址,始建於宋鹹淳十年(1274年)。祠堂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積400平方米。正廳通面寬9米,通進深8米。紀念被貶謫雷州或貶瓊過雷,被雷州人民譽為“十賢”的名宦寇準、蘇軾、蘇轍、秦觀、王岩叟、任伯雨、李綱、趙鼎、李光、胡銓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十賢祠十賢祠
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雷州人興建“十賢祠”,供奉十位謫居雷州或貶經雷州的名臣:寇準蘇軾蘇轍秦觀王岩叟任伯雨李綱趙鼎李光胡銓

耐人尋味的是其中王岩叟生前並未到過雷州,而是在去世後被“追貶”為雷州別駕,皇帝如此深惡痛絕的一個人,雷州人卻非常大度、甚至非常自豪地接納下來。祠內有一方石碑,是南宋末年另一位來到雷州的大英雄文天祥揮淚寫下的《十賢堂記》。

1984年,十賢祠重修。祠堂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積400平方米。正廳通面寬9米,通進深8米,硬山頂,硬山擱檁式梁架。屋脊和垂脊皆灰塑龍風。前檐描繪壁畫。正廳牆壁嵌有“十賢”線描陰刻大理石像。東廂紀“十賢”事跡,供人瞻仰。

珍貴文物

十賢祠內有一方大型石刻《雷州十賢堂記》,洞內還有另一方較小的《十賢堂記》石刻,此碑是屢經刀兵浩劫倖存的珍貴文物,碑文是南宋大名鼎鼎的宰相文天祥揮淚撰寫的,原稿收藏在“十賢”之一秦觀後高處,直到500多年後的清嘉慶九年(1804年)才由廣東學使、狀元姚文田書寫刻石,人們偷此碑銘為《正氣歌》的姐妹篇。

歷史記載

十賢祠十賢祠
雷州十賢祠的寇準雕像據十賢祠內展品記載,寇準在雷州呆的時間較長,約有18個月,且在雷州辭世。他為人剛直足智、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愛戴。他在雷州的職位雖然只是低級官員,但依然勤政愛民,“寇公祠”內幾幅圖畫記載了他在雷州的業績:修建真武堂,教書傳藝,使鄉民的子孫也能讀書;講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說;傳授先進生產技術,促進經濟發展;傳播中原文化,向當地人傳授中州音,促進了當地人與中原的交流。據說寇準辭世後,寇夫人得朝廷恩準,扶靈柩回洛陽下殮。離去當天,雷州百姓傾城出動護送靈柩。靈車隊伍到一渡口時,風雨大作,鄉民怕水浸了靈柩,紛紛以手中所執竹杖插地護柩。次日,卻見這些竹杖已生根發芽,蔚然成林,渡口遂稱“寇竹渡”。
被貶謫期間,蘇軾曾兩次在雷州逗留,一是被貶途中,一是赦歸途中。他在雷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構,以及寶貴的墨跡。被譽為唐代嶺南三大古剎之一的萬寧寺的牌坊“萬山第一”就是蘇軾所題。在與鄉人的接觸中,蘇公無意中成了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為當地的文明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除此之外,他的寬厚剛直的處世態度,更是影響了當地的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起到了教化提升民眾思想的作用。
李綱被貶路過雷州,寓居天寧寺,作詩20多首,表達了深沉的愛國心;他的一身正氣,更為當地人敬仰……“十賢”雖已作古,但他們留下的墨香正氣卻在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之後更加濃郁,塑造了雷州人“疾惡如仇,敬賢如師”的品格。

著名人物

李光,貶前任參政,此職為宰相之副,與宰相合稱“奉執”。

任伯雨,任正言,屬於諫議官。

秦觀,任正率,掌校朝廷重要書刊。

胡詮,任編修,編修國史、實錄、文獻。

趙鼎(1085年—1147年),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東北(今屬山西聞喜禮元鎮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詞人。崇寧五年(1106年)登進士第。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任簽書樞密院事,鏇出知建州、洪州。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王岩叟(1043-1093),字彥霖,大名清平人(山東省臨清市)。宋朝狀元,書法家,論著家,朝廷重臣。曾任監察御史、侍御史、吏部侍郎、開封府知府、左司諫、起居舍人、中書舍人、樞密院直學士簽書院事等職。一生才華橫溢、剛直不阿,政績卓著,建樹頗豐。其為人做事高風亮節,受到司馬光、蘇轍、呂公著等大臣名士的高度評價。工書法,正書遒勁渾厚。著有《易詩春秋傳》《韓魏公別錄》。傳世墨跡有《秋暑帖》、《與知府安撫左丞資政札》、《尺牘》等

寇準(961-1023年),陝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任北宋真宗宰相時,主張真宗親征抗遼,在“澶淵之役”中戰功卓越。為人剛正不阿,禮賢下士,不趨炎附勢,敢直言進諫,故被排擠陷害,而致兩度罷相,後貶為雷州司戶參軍。在雷州時,指導當地居民學習中州音;傳授農業技術、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向民眾解說天文地理,力避邪說;同時還修建真武堂,收徒習文學藝,傳播中原文化,對雷州文明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李綱(1083-1140年),福建邵武人,著名政治家,南宋第一任宰相。任相期間極力主張抗金,反對議和,遭罷免。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丞相李綱被貶海南,途經廣東雷州,受湖光岩"楞嚴寺"當時的長老釋琮之邀(兩人既是福建同鄉,又是京師同窗)到雷州府遂溪縣的湖光岩一游。與僧月下對飲,世道世情。李綱即席揮寫“湖光岩”,後刻於白雲岩上。“白雲禪庵”一直香火不斷,到了清代才更名“楞嚴寺”,“楞嚴”取自《楞嚴經》,迄今不變。路過雷州時,曾寓居天寧寺。在雷州期間,寫了20多首詩歌,並留下《天寧寺留題》、《祭雷廟文》等。

蘇軾(1037-1101年),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翰林學士。因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被一貶再貶。南貶經雷州,雖時間短暫,但留下了豐厚璀璨的文書墨寶,文風氣節對啟化雷州文明功不可沒。赦歸經雷州時拜謁伏波廟,寫下《伏波廟記》,為後人經常誦讀。

蘇轍(1039-1112年)四川省眉山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嘉年間進士。因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到雷州。在雷州讀書著述,留下不少佳作。在雷州期間,熱愛雷州山水和人民,雷民感謝蘇軾與蘇轍兄弟之德,遂建一座小樓供二蘇讀書避暑。

湛江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