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植物為罌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屬Corydalis植物北京延胡索CorydalisgamosepalaMaxim.。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7-)10-22厘米,通常近直立,有時近匍匐。塊莖圓球形或近長圓形,直徑1-1.5厘米。莖基部以上具1-2鱗片,常具3莖生葉;下部葉具葉鞘並常具腋生的分枝。葉二回三出,小葉的變異極大,通常具圓齒或圓齒狀深狀深裂,有時側生的小葉全緣,有時部分小葉分裂成披針形或線形的裂片而形成二型葉。總狀花序具7-13花。下部苞片具篦齒或粗齒,上部的全緣或具1-2齒。花梗纖細,花期長5-13毫米,等長或稍長於苞片,果期長10-20毫米。花桃紅或紫色,稀藍色。萼片小,早落。外花瓣寬展,全緣,頂端微凹,通常無短尖。上花瓣長1.6-2厘米;距長1-1.3厘米,常稍上彎,末端稍下彎;蜜腺體約貫穿距長的1/2至2/3,末端圓鈍。下花瓣略向前伸出。內花瓣長(8-)9-10毫米。柱頭扁四方形,前端具4乳突,兩側基部下延。蒴果線形,長1-2厘米,具1列種子。種子直徑約1.5毫米,具帶狀種阜。模式標本采自北京[1]。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500-)1500-2500米的山坡、灌叢或陰濕地[2]。在北京的陽台山等地有分布。花期3-5月,果期4-6月。果實成熟後開裂,彈出種子[3]。
全國分布
產遼寧、北京、河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東部、寧夏[4]。
歷史背景
《本草拾遺》載“延胡索生於奚國,從安東來,根如半夏,色黃”。古之奚國即今之承德地區,安東即唐代安東都護府,今之朝陽、錦州地區。這是史載最早的國產延胡索。它似乎一直沿用到北宋。清代李立中的《本草原始》載延胡索原名玄胡索,“玄,言其色也。索,言其苗交扭也。”是避宋真宗諱而改“玄”為“延”的。它較之“茅山延胡索”和“西延胡索”出現於本草的年代要早好幾個世紀[5]。
藥用價值
尚無文獻記載,與同屬的延胡索可能有一定相似性。
觀賞價值
目前尚無人工栽培。該花色彩艷麗,花型奇特,可作為小型盆栽花卉。
化學成分
尚無文獻記載,與同屬的延胡索可能有一定相似性。
紫堇屬植物
紫堇屬,廣義罌粟科的最大屬,隸屬於荷包牡丹亞科。也有資料把紫堇屬歸為荷包牡丹科(紫堇科)的一個屬。約428種,除北極地區外,廣布於北溫帶地區,南至北非一印度沙漠區的邊緣,個別種分布到東非的草原地區。中國有298種,歸入39組,另二組中國不產,合計41組,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