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原發於食管的癌瘤,主要包括鱗癌、腺癌、未分化小細胞癌、癌肉瘤等。但在實際診治中,凡發生於食管胃黏膜交界部的癌如屬鱗癌則歸入食管癌,如屬腺癌則歸入賁門癌。中國食管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洲的波多黎各,還有新加坡、智利。羅馬尼亞死亡率最低。
傳統醫學對食管癌的認識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醫學典藉《黃帝內經》,以後醫家也指出“過飲滾酒,多成膈證”,“年高者有之”。西方醫藉記載最早在公元2世紀。1745年食管惡性梗阻病人的症狀被詳細做了描述。傳統醫學對食管癌的治療積有豐富的經驗,除藥物療法外,還有針灸、氣功、藥膳等療法。這些方法,療效穩定,不良反應少,在緩解症狀,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優勢。食管癌在傳統醫學中稱謂不一。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中醫學稱之為“噎膈”“反胃”、“關格”“征積”等,蒙醫學稱之為“食管納里病”。
中醫學對食管癌的認識源遠流長,自公元前2世紀成書的《黃帝內經》首次記載本病之後,歷代醫家從不同側面對本病的認識和治法作了進一步的探索和補充,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辨證體系。綜合曆代醫家的認識,都認為本病的發生多因憂思郁怒,情志不遂,七情鬱結;或嗜酒無度,恣食辛香燥熱等物,損傷脾胃,造成氣滯食凝,積聚成塊;或高年衰老,正氣志虛,正不勝邪,瘤邪乘虛侵入而成。正中《景岳全書•噎膈》所言:“噎膈一證,必以憂愁思慮,積勞積鬱,或酒色過度,損傷而成”。清朝醫家徐靈胎在評《臨證指南醫案•噎膈》時指出:“噎膈之證,必有瘀血、頑痰、逆氣,阻隔胃氣。”其病理機制,不下以下五個方面:
(1)氣滯:情志失調,憂思郁怒,或飽食不節、寒熱不適,引起氣機郁滯,氣不布津,津液聚而為痰、痰氣交阻食管而成。
(2)血瘀:情志失調,氣機郁滯,引起血行不暢,氣滯血瘀,痰濕不化,痰凝交結,積聚而成。
(3)痰凝:情志郁怒,飲信不節,損傷脾胃,水濕不化,聚濕為痰,,或嗜酒無度,喜好肥甘,釀成痰濁,痰凝信管,結成腫塊。
(4)熱毒:酒色過度,七情所傷,誤服辛燥藥,俱令津血虧虛,相火漸熾,日久成毒、灼傷食管而成。
(5)正虛:先天稟賦不足,或氣務偉,高年衰老,陰陽不和,水火失調,正不勝邪,瘤邪乘虛侵入而成。
中醫認為食管癌屬本虛標實證。治療初期重在治標,宜理氣、化痰、行瘀、消積為主,但均應加入滋陰養血潤燥之品。後期重在治本,宜滋陰養血,溫補脾腎療法,但亦需結合開郁理氣,化痰行瘀之法。然食管癌乃積漸而成,多見陰傷,故治療不可過用辛散香燥之藥,但也不可過用滋膩之品,皆因胃喜潤而惡燥,喜清淡而惡粘膩,其氣以和降為順之故。過於辛燥或過於滋膩,易傷胃中津氣,胃氣一傷,渚藥罔投,勢必不救,這是治療中必須注意的。
(1)藥物治療
1)痰氣交阻證。
主證:吞咽梗阻,胸膈痞滿,情緒舒暢時可稍減輕,口乾咽燥,舌質偏紅,苔薄膩,脈弦細而滑。
治法:理氣降逆,燥濕化痰。
方藥:旋覆代赭湯
旋復花10g(包煎),代赭石15-30g,人參10g,法半夏10g,生薑5g,大棗30g,炙甘草3g。
氣虛加黃芪30g、黃精10g;血虛加當歸、首烏各10g;陰虛加沙參、麥冬各15g;陽虛去法半夏,加熟附片10g,桂枝5g;胸痛加延胡索10g、山楂10g,谷芽、麥芽各20克;大便溏泄去代赭石加白朮15g,茯苓,扁豆各30g,氣鬱胸悶加鬱金12g,全瓜蔞15g,厚朴10g。
分析:方中旋覆花消痰下氣;代赭石重鎮降逆;半夏、生薑化痰降逆,散結止嘔;人參、甘草、大棗扶睥益胃;全方降氣、消痰、和胃。對食管癌患者出現的胸痞嘔惡,噯氣呃逆,腹脹便溏等症狀的緩解甚為有效。
2)痰瘀互結證。
主證:吞咽困難,甚則水飲難下,胸背疼痛,固定不移,泛吐粘痰,大便堅硬,或吐下如赤豆,形體消瘦,肌膚甲錯,舌有瘀斑或帶青紫,脈細澀。
治法:化痰軟堅,活血化瘀。
方藥:啟膈散合桃紅飲
沙參15g,茯苓15g,丹參15g,川貝10g,鬱金12g,砂仁殼6g(後下),荷葉蒂10g,杵頭糠10g,桃仁10g,紅花6g,川芎10g,當歸10g,威靈仙15g。
瘀血甚蒂加三七、赤芍、蜣螂蟲;泛吐粘痰者加海藻、昆布、黃藥子;服藥即吐,難於咽下者,可先服玉樞丹,再服煎藥。
分析:方中丹參、鬱金、砂仁殼、桃仁、紅花、歸尾、川芎活血化瘀,利氣開郁,沙參生津潤燥;川貝、茯苓、威靈仙滲濕化痰散結;荷蒂、杵頭糠化濕和胃降逆。全方化痰軟堅,活血化瘀,甚切痰瘀互結之病機。
3)熱毒傷陰證。
主證:吞咽梗澀較重,吞咽困難,胸骨後灼痛,口乾咽燥,心煩不寐,或潮熱盜汗,溲赤便秘,舌紅少津或紫絳或裂紋,舌苔薄黃或少苔,或光剝,脈弦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散瘀。
方藥:沙參麥冬湯沙參10g,玉竹10g,麥冬10g,生扁豆5g,天花粉10g,冬桑葉5g,生甘草3g。
熱毒者加銀花、山豆根、蜂房、紫草根;咽燥口乾者加生地、丹參、玄參;潮熱盜汗者加銀柴胡、地骨皮、知母;腸中燥屎,大便不通者加大黃、何首烏。中病即止,以免再傷津液。抗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穿等。
分析:方中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為清熱,滋養肺胃之陰,生津潤燥;生扁豆、生甘草益氣培中,甘緩和胃;冬桑葉清宣燥熱。全方滋養合用,清熱養陰,生津潤燥。但養陰清熱有餘,解毒散瘀之力缺乏,故套用本方時,務必加用清熱解毒、化瘀散結之藥,方能收效。
4)氣血兩虛證。
主證:長期梗阻嚴重,水飲不下,形體消瘦,面白氣短,語聲低微,頭暈心悸,肢倦體乏,舌質淡苔白,脈細弱無力。
治法:益氣補血,養心健脾。
方藥:八珍湯
人參6g,白朮10g,茯苓10g,炙甘草3g,熟地10g,當歸10g,芍藥10g,川芎6g。
梗阻嚴重者加生半夏、生南星、急性子等;納呆腹脹者加雞內金、焦楂曲、枳殼;便溏腹瀉者加炒蒼朮,淮山藥、口乾咽燥者加沙參、麥冬;放療後白細胞減少者加黃芪、枸杞子、雞血藤;噁心嘔吐者加炒竹茹,代赭石、制半夏。
分析:本方人參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白朮健脾化濕,茯苓健脾滲濕,甘草甘平益氣和中,四藥合用既補氣又健脾,以資氣血生化之源。熟地補腎滋陰養血,當歸補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白芍養血和營,柔肝止痛,四藥合用補血活血。全方共奏補氣養血之功,若加用解毒散結之藥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天葵子等,則效果更佳。
5)氣虛陽微證。
主證:長期飲食不下,面色咣白,精神疲憊,形寒氣短,泛吐清涎,面浮脛腫,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薄白滑,脈細弱或沉細。治法:益氣健脾,溫補腎陽。
方藥:補氣運脾湯合右歸丸
人參6g,白朮10g,茯苓10g,炙甘草3g,黃芪10g,陳皮10g,砂仁5g(後下),半夏曲10g,生薑6g,大棗20g,熟地10g,山藥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杜仲12g,肉桂3g(後下),熟附片6g。
嘔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炒竹茹;便溏腹脹者加炒蒼朮、炒枳殼、木香;疼痛加延胡索、乳香、沒藥。
分析:補氣運脾湯中,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為四君子湯組成,益氣健脾,加黃芪、大棗,加強益氣補中昇陽之功。陳皮、半夏、砂仁、生薑行氣和胃降逆。右歸丸以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當歸補腎填精,滋陰養血,肉桂、附子、鹿角膠、杜仲、菟絲子等溫補腎陽,為陰中求陽之法,既溫補腎陽又填精養血。兩方合用,共奏溫補脾腎之功。病至氣虛陽微,一般宜行進溫脾益氣之劑,以救後天生化之源,待能稍進飲食或藥物之時,再以暖脾益腎之方,或兩方合用,或兩方交替服用,徐徐圖之
(2)針灸治療
1)穴位:①組:廉泉RN23、鳩尾RN15、巨闕RN14;②組:上脘RN13、中脘RN1Z、下脘RN10;③組:玉堂RN18、膻中RN17、中庭RN16;④組:璇璣RN21、華蓋Rn20、紫宮RN19;⑤建里RN11、胃上(雙);⑥組:不容ST19(雙)、承滿ST20(雙);⑦組:梁門ST21(雙)、關門STZ2(雙)、太乙ST23(雙)、滑肉門ST24(雙)。方法:提插手法,不留針。用26號2寸毫針。體弱者小提插,10~20次,刺激時間10~20秒;體強者,大提插,30~40次,時間30~40秒;一般用中提插,20~30次,時間20~30秒。每次針1組,依次輪流使用,每周3次,15次為一療程,休息2周,繼續治療。
2)穴位:①組:膈俞BL17、膈關BL46、內關PC6、胃俞BL2L;②組:天突RN22、足三里ST36、中脘RN12、公孫SP4。
配穴:痰多便秘者,加豐隆BLL7、大腸俞BL25、天樞ST25。胸痛引背者,加心俞BL15及胸背部阿是穴。痞塞噫氣者,加大陵PC7。方法:兩組主穴間日交替運用一次,休息3天,再間日交替運用一次,共3次(即15天)為一療程。中下段食管癌或賁門癌可使用第1組選方;中上段食管癌可使用第2組選方。均用平補平瀉手法,捻轉行針20~30分鐘,同時讓患者配合吞咽動作或飲水30~50毫升。
3)穴位:天突RN22、膻中RN17、足三里ST369
方法:針刺、留針30分鐘。
以上所述3種針刺治療食管癌,對解除食管癌梗阻效果顯著,可作為食管癌治療的輔助療法。
(3)穴住照射療法
穴位:膻中RN17、巨厥RN14、膈俞BL17、中脘RN12、足三里ST36。
方法:隨症加減穴位取穴。用雷射血卟啉機波長6280A以齊通紅、環辛四烯為泵浦染料雷射器之染料源,紅光輸出功率為200mW,脈衝頻率為20次/秒,光纖距皮膚1cm,光斑1cm2,功率密度為254.77nV/cm2。每穴照射5分鐘,每周照射1次,6次為一療程。
此法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梗噎症狀,機制尚不清楚。雷射穴位照射治療食管癌,是古老的針刺療法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也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治療食管癌的方法。
(4)局部注射療法
藥物:複方五倍子注射液4ml(中國醫科大學生產),絲裂黴素2mg,兩藥混勻。
方法:內鏡直視下用NM-IK內鏡注射針將藥物經活鉗孔分4~5點注射到腫塊部位,每點約注射0.5~1ml。每周1次,共4次。
分析:複方五倍子注射液中五倍子降火化痰,訶子斂肺利咽生津,明礬收斂止血祛風痰。現代醫學認為複方五倍子液局部注射能協同蛋白質凝固,血管栓塞,配合絲裂黴素,能使腫瘤細胞壞死。
(5)按摩療法
用“三焦分治”手法:在上焦(由天突RN22-鳩尾RN15)用按法;至鳩尾RN15處,一手按穴位,另一手向下行(中焦,鳩尾RN15-神闕RN8)用摩法,手法不急不緩,摩至神闕RN18處,復換為揉法,緩緩下行(下焦,神闕RN8-曲骨RN2),每按摩一次,約進行20遍。有疏通經絡,消瘀導滯,暢行氣血,補益臟腑的功能。
(6)氣功療法
氣功鍛練能防治腫瘤,是因為氣功能活躍氣血,協調臟腑,增強正氣,安寧心神,疏通經絡、強健筋骨。在明代《丹台玉案》中就有氣功導引治療食管癌的記敘。
1)練功要領:①松靜自然;②意氣合一;③動靜結合;④上虛下實;⑤循序漸進。
2)常用功法:①松靜功;②郭林新氣功;③內勁一指禪。
(7)藥膳療法
鯽魚丸:大鯽魚一尾,自死者用,活者不用。割腹去腸雜留鱗,大蒜去淨皮後薄切片填入魚腹中,仍合為一尾。用濕紙包定,以麻皮縛之,再用黃泥厚固乾,以糠火煨熟,取出去鱗刺骨,將內入平胃散末(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搗和為丸,梧桐子大,曬乾收藏,勿令泄氣,每服30丸,空腹米湯飲。
相關詞條
-
長沙腫瘤治療中心
。長沙腫瘤治療中心(原湖南中醫腫瘤醫院)成立於 1956年,是由國家衛生部...治療為特色的多學科腫瘤綜合治療中心作為湖湘中醫腫瘤醫院高科技特色科室...簡介 長沙腫瘤治療中心位於交通便利的長沙市楓林二路...
-
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廣安門醫院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暨中國中醫科學院第二臨床醫藥研究所)始建於1955年,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
醫院簡介 發展歷程 醫院設備 醫院科室 主治醫生 -
北京中仁中醫醫院
北京中仁中醫醫院是一所集臨床、預防、治療、康復於一體,創舉“專科、專家、專病、專治”的現代中醫(綜合)專科醫院,已獲“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單位”(醫保...
簡介 (Introduction ) 建設 (Construction)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在廣州市東風東路和先烈路的交匯處,屹立著一座賓館式的現代化建築,這就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本中心建於1964年,經過四十年的努力,...
簡介 醫資力量 醫療設施 中心科室 治療領域 -
北京解放軍第309醫院腫瘤生物微創治療中心
學術成果: 學術成果: 解放軍309醫院消化、普外、肝膽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醫院簡介 技術力量 專家團隊 醫療設備 醫療環境 -
湖湘中醫腫瘤醫院
湖湘中醫腫瘤醫院(原湖南省中醫腫瘤醫院),是由國家衛生部門批准的政府公辦非營利性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國營)、全省醫保定點醫院、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院、新型農...
011湖湘中醫腫瘤醫院新任院委會成員 科室介紹 辦院理念 醫院精神 醫院地址 -
湖南中醫腫瘤醫院
湖湘中醫腫瘤醫院(原湖南中醫腫瘤醫院)成立於 1956年,是由國家衛生部批准的政府公辦非營利性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國營)、全省醫保定點醫院、城鎮居民醫保定...
簡介 2011湖湘中醫腫瘤醫院新任院委會成員 科室設定 科室介紹 中醫腫瘤科 -
駐馬店中心人民醫院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始建於60年代,其前身為河南省水利醫院,後擴建為駐馬店地區醫院。2000年撤地建市更名為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至今已有四十餘年的建院史。駐馬...
醫院簡介 發展歷程 醫院設備 醫院科室 主治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