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種中文名:鱗葉紫堇
種拉丁名:CorydalisbulbiferaC.Y.Wu
科中文名:罌粟科
科拉丁名:Papaveraceae
屬中文名:紫堇屬
屬拉丁名:Corydalis
海拔:4600-5100
命名來源:[ActaBot.Yunnan.4(1):10.f.2.1982]
中國植物志:32:265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7-10.厘米。鬚根多數成簇,棒狀肉質增粗,下部具長的纖維狀細根。根莖短,具鱗莖;鱗片數枚,覆瓦狀排列,卵形,長1-2厘米,肉質或近肉質,乾時黃白色。莖1-2條,不分枝,上部粗壯,近基部變狹,近白色。基生葉1枚,葉柄線形,長7-10厘米,向基部漸狹,葉片輪廓近圓形,直徑2-3厘米,3全裂,側裂片近圓形,全緣,中裂片橫向長圓形,3淺裂或全緣,暗綠色,兩面具多數紫色小斑點,葉脈縱向,二歧狀;莖生葉無。總狀花序頂生,長2-3厘米,密集多花;苞片輪廓寬楔形至狹楔形,上端分裂,下部者5-7淺圓裂,中部者3淺圓裂,最上部者2淺圓裂,兩面均具多數紫色小斑點;花梗較粗壯,短於苞片。萼片早落;花瓣淡藍色,上花瓣長1.6-1.8厘米,花瓣片舟狀卵形,先端鈍,背部具矮雞冠狀突起,距圓筒形,末端略下彎,與花瓣片近等長或稍短,下花瓣長0.8-1厘米,先端鈍,背部具極矮的雞冠狀突起,中部稍縊縮,下部微呈囊狀,內花瓣提琴形,長0.7-0.9厘米,花瓣片倒卵形,具1側生囊,爪狹楔形,稍短於花瓣片;雄蕊束長0.7-0.9毫米,花葯極小,花絲披針形,蜜腺體貫穿距的2/3;子房狹橢圓形,長3-4毫米,胚珠數枚,排成2列,花柱向上漸狹,與子房近等長,柱頭雙卵形,上端具2乳突。花期6-8月。
產地
產西藏東部(左貢、芒康、類烏齊),生於海拔4600-5100米的高山流石灘。模式標本采自左貢。
其他
此種鱗莖上的鱗片異常肥厚,葉呈暗綠色,並有許多紫色小斑點,均系適應高山流石灘嚴酷生境的反映。分布區局限在瀾滄江上游,而非金沙江水系。
紫堇屬植物
紫堇屬,廣義罌粟科的最大屬,隸屬於荷包牡丹亞科。也有資料把紫堇屬歸為荷包牡丹科(紫堇科)的一個屬。約428種,除北極地區外,廣布於北溫帶地區,南至北非一印度沙漠區的邊緣,個別種分布到東非的草原地區。中國有298種,歸入39組,另二組中國不產,合計41組,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西南部最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