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地理位置

化城寺建於高山盆地,南對芙蓉峰,北倚白雲山,東鄰東崖,西接神光嶺,四面環繞如城,古人有"內外峰圍涌玉蓮"之稱。
景觀集萃

每當紅日西沉,白雲歸岫,蒲牢一擊,鯨鏗徐應。這就是九華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鐘”。化城寺原有大鐘一口,重約萬餘斤,但已毀於兵燹。現存的一口洪鐘,重約兩千餘斤,高一丈有餘。此鍾鑄造精美,體積超群,音質悠揚洪亮,以手輕叩即可聽到清脆悅耳的微微響聲,用槌撞之,則瓮聲宏亮高揚,由近及遠慢慢在山谷中迴蕩,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鐘聲更為清悠,令人仿佛置於天上佛國,超凡脫俗。因此,朝山進香之人,無不聆聽化城晚鐘,領略一下“化度群生悲願宏,城開兩序別西東。晚來香火因緣盛,鍾送梵音澈太空”的古鐘聖音,以除人間煩惱。
化城寺是九華山全山百寺之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化城寺有竹根雕獅子、銅蟹、玉如意、銀塔、瑪瑙佛珠項鍊等古物。有一條鏤花岩石質地的金龍,是明代萬曆年間的作品,刀法明快,造型精美。另一塊經人工琢磨成的八音石,也是明代製品,敲擊時能發出8種悅耳的音響,是和尚念經時敲擊的法器。寺後有建於明代的藏經樓,內藏有完好的《涅槃經》,更保存有明代百歲宮無瑕和尚用自己身上刺出的血配以金粉,花了28年寫成的《華嚴血經》。此外,樓上尚藏有貝葉經及上刻“地藏利生之寶”字樣的金、玉、銅質佛印多種。
歷史沿革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住持僧量遠赴京,朝廷賜以紫衣。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池州知府喻成龍重修並增建“聚華樓”,東西二序(亦稱二宮)七十二寮房,化城寺遂為“九華諸寺之冠”,成為總叢林。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四年(1703-1705年)三次降旨遣內待來九華進香、賜銀並賜額“九華聖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賜御書匾額“芬陀普教”。鹹豐七年(1857年)寺被毀,唯存藏經樓。光緒十六年(1890年)住持僧論法與信士劉含芳等募款重建殿宇四進。
1926年釋容虛在此創辦(江南九華山佛學院)。1955年青陽縣人民政府重修寺院。1968年全寺佛像被毀。1981年寺院重修,闢為“九華山歷史文物館”,展出館藏文物一千八百餘件。全寺面積三千五百平方米。1981年9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定化城寺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批准化城寺為漢族地區佛教中國重點寺院。
建築布局

由來

文化傳承

化城寺歷代曾遭受多次火災,現有殿宇多系清朝光緒年間重建,唯獨藏經樓是明代宣德年間建築。現在,化城寺已闢為九華山佛教文物展覽館,將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側的佛教文物和該寺的一些文物珍寶搬遷過來,集中展覽。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諭筆跡,有傳說是金地藏王穿過的僧靴和使用的寶印,還有宋代和元代的岩紅瓷和青藍瓷缽,以及從緬甸傳入的仰光大金塔模型、梵文貝葉經等文物。
附近景點

它以佛教文化習俗和奇麗的自然風光享譽海內外,尤其在東南亞華人世界更具盛名。九華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稱,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為首的是十五峰。
大王洞:位於貴池城西南58公里處牌樓鄉穿山村,主洞長2200米,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是以水景石景相交融的大型溶洞。洞內規模宏大,景色旖旎,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蓮花等千姿百態。進口洞海拔135米。出口洞海拔65米。
天池寺:是求全家平安的寺廟,位於九華街上,風格和江浙一帶的寺院有些不同,可能是由於地處山間,空間不夠廣闊,大殿的格局並不是一進一進的,而是平行的,不過殿內的佛像倒是沒有什麼不同,寶相莊嚴。
景點遊覽

九華山莊位於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這裡從元代起就被開闢成皇家園林,成了歷代封建帝王專有的享受。九華山莊是古典園林庭院式賓館,別墅套房、四合院、標準間、戶戶通溫泉,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真正的小湯山溫泉。
飲食:阮橋板鴨因其產地得名,食之肥而不膩,松嫩可口,鹹淡適中、味鮮醇香,誘人食之。
黃石黃精的產地是青陽縣“蓮花峰”至“黃石寨”山脈,屬高山植物,採挖天然黃精為原料經過九蒸九曬,醃製成品、內脆外黃、味香甜,素稱“九制黃精”常食能益壽延年。
椿芽燜蛋是選用初春椿芽尖配以農家土雞蛋,採取燜制技法烹製,椿芽經小火燜制,其香味盡滲透入蛋內,故成菜濃香撲鼻,脆嫩爽口。
交通:位於九華山,可乘坐7路公車到達景區。
購物:徽道茶由乾隆皇帝賜名的“徽道茶”產於東至縣葛公鎮最高峰----雞頭嶺。嶺峰海拔1187.2米,與仙寓山、紫石塔等產茶名山同屬一脈,具有原始自然風貌,是池州地區“國家生態經濟示範區”亟待開發的處女地。”
高坦翠微茶又名貴池翠微,早在明代就出過貢茶,1987年又被評為省優質茶。
九華毛峰產於九華山上的九華村,這裡地勢呈燕窩形盆地,土壤多為棕黑色的森林土和黃沙土,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時間短,無霜期長,森林花草覆蓋面積大,晨霧,早晚沐浴露霖,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生態環境。
民風民俗: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
1983年廟會制度恢復,至1989年共舉辦7屆。1989年廟會為期1個月,舉辦各種活動12項。
小貼士:九華山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同時具有高山小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水量7.5毫米。陰雨天氣多,日照時間比山下短。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而且海拔越高,這種四季變化的規律就越明顯。九華山冬季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為0℃左右,冰凍時間長。一年四季,特別是秋、冬兩季,遊人在回香閣可以耳聞山谷風所形成的陣陣松濤,目睹竹海翻騰的壯觀景象。
九華山旅遊景點
百歲宮 | 肉身寶殿 | 天台峰 | 祗園寺 | 半山寺 | 東崖禪寺 | 東崖雲舫 | 東崖鐘樓 | 鳳凰古松 | 甘露寺 | 化城寺 | 龍池飛瀑 | 大悲樓 | 大興肉身殿 | 地藏王石刻 | 二聖殿 | 古拜經台 | 觀音峰 | 華嚴洞 | 回香閣 | 慧居寺 | 九華山佛學院 | 九華山文物館 | 九子寺 | 龍女獻泉 | 肉身殿北大門 | 山門 | 上禪堂 | 神光嶺尼庵群 | 雙溪寺 | 桃崖瀑布 | 通慧禪林 | 五百羅漢堂 | 五溪山色 | 月牙池 | 旃檀林 | 天柱庵 | 甘泉石 | 華天寺 | 聚龍寺 | 六泉井 | 龍池庵 | 閔園尼庵 | 磐陀石 | 太白書堂 | 天池庵 | 程九萬墓 | 小花台 | 小天台 | 九華山迎客松 | 織錦瀑布 | 天台寺 | 幽冥鍾亭 | 甘泉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