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銀塔位於遼寧省海城市東南25.5公里的接文鎮接文村西塔子溝北村山坡上,建於遼代晚期(亦說金代),因塔身為白色,故名銀塔。1962年5月,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海城銀塔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3月,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文歷史
銀塔造型挺秀,始建於遼金時期,明代大修,建築特點呈現明代風格。銀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剎已無存),高約15.58米,為六面九級實心密檐磚塔,塔基為須彌座,每面長2.8米,周有仿木磚砌圍欄,欄板雕有花紋、鷺鶿、虎、荷葉及水草等花紋。塔座與塔身之間雕仰復瓣花紋。第一級塔身六角有磚砌仿木方形柱,上有柱頭和補間四鋪作斗拱。每面龕內有座佛一尊,兩旁有協侍,上有寶蓋和二飛天,塔檐用磚疊砌,上復實心半圓瓦壟及虎頭瓦當,每面檐再嵌磚雕獸頭,塔頂砌蓮瓣寶瓶。
塔下原有銀塔寺,坐北向南,有大殿兩層,為硬山式建築。銀塔寺有東西配房,山門兩側有鐘鼓二樓,歇山頂。據檔案記載,銀塔及銀塔寺曾分別在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1725年(清雍正三年)、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及1824年(清道光四年)進行過維修。銀塔寺內原有上述四次維修的碑記,但是銀塔寺和這四方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全部被毀。
解放後,1953年政府曾撥款對銀塔進行過一次維修。2009年,依據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編制文物維修方案,銀塔由具有一級維修文物資格的瀋陽故宮建築有限公司進行維修,整座銀塔的修復工作採取由上至下的修複方式,採取“能修則修,能補則補”的方式,儘可能地還原了銀塔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