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簡介
![九華山佛學院](/img/b/aa0/nBnauM3XzkzM1cDMzgTM0AjN1ETMxQTNzMDMwADMwAjMxAzLxQzLzk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九華山佛學院是一所地方性的中級佛學院,院刊為《甘露》,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院名,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法師創辦併兼任院長。現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教務長的聖輝法師曾任首屆業務副院長。現任副院長是果卓法師、寬容法師。
辦院宗旨
紹隆佛種,續佛慧命。
院訓
“誓作地藏真子,願為南山孤臣”。
僧源
學僧來源以本省為主,兼招外省。
招生條件
為信仰堅定、五官端正、六根具足的18一20歲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僧人。
學制
兩年。
課程開設
九華山佛學院四個學期共開設佛學常識、六祖壇經、八宗概要、金剛經、楞嚴經、戒律學等20多門課程。
辦院方式
“學修一體化、學院叢林化”。不放暑假,結夏安居、半月誦戒、早晚兩堂功課、過堂坐禪。
畢業去向
已畢業數屆學僧,有的留院、留山,有的則由中國佛教協會分配到全國其他寺廟或回原籍寺廟等。
歷史沿革
![啊](/img/2/cab/nBnauM3X3YDNzgTN1ADN5IzN4ITM4MDNwETOwADMwAzMxAzLwQ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637~1638年,明未四高僧之一智旭於在芙蓉閣登壇演說《華嚴經》,並參講 《地藏菩薩本願經》;清朝國師玉琳、高僧興斧、寶恆先後到九華開壇講經,一時宗風大振。
1898年,華嚴學者月霞在九華山翠峰寺創辦“華嚴大學”
1919年初,在東崖寺方丈容虛倡議下,成立了“江南九華佛學院”,開設課程有:佛學概論、賢首學、小乘佛學概論、佛教宗派源流、攝論以及國文、英文、文章作法、算術、歷史、地理、自然、音樂、藝術、體育等,歷時17年。
1985年,九華山佛教協會舉辦僧伽培訓班,學制一年,面向全省各地寺廟招生,經考試擇優錄取。學生畢業後大都回原地從事寺院管理工作。
1990年7月,在九華山僧伽培訓班基礎上成立了現在九華山佛學院,截止1999年7月,共培養學生250多名,寺院執事近50名。
學院現狀
![啊](/img/d/615/nBnauM3X4ADNxYDO5cDN5IzN4ITM4MDNwETOwADMwAzMxAzL3Q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九華山佛學院已畢業四屆學僧和兩期全國寺院執事進修班,共二百餘人。畢業的學僧中,有的在全國各大寺廟中擔任當家、監院等重要執事,有的已是各級佛協的中堅,也有的成為佛學院的骨幹,及時緩解了佛教界僧才奇缺的狀況,為佛教教育事業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目前,佛學院第五屆學僧已到第三學期。佛學院自培師資,幾年來已初見成效,現在擁有十幾位品學兼優的青年法師執教和管理後勤工作,雖然他們都很年輕,但吃苦耐勞、鍥而不捨的拼搏精神是他們的特色,相信他們會成為佛教事業中興的一支生力軍。同時學院還聘請了不少佛學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定期來院講學。學院另創辦了《甘露》雜誌,它不僅是學僧學修的園地和佛學院研究的論壇,更是九華山佛學院對外開放的視窗。
相關信息
九華山
九華山,古屬陵陽山區,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大詩人李白“曾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為九華”(《貴池縣誌》,清光緒重修本)。清人王琦考證,李白於天寶十三年(754)冬,應友人韋權輿、高霽的邀請,聚會於九子山西麓的夏侯廻家,互相吟唱,其“妙有二分氣,靈山開九華”,佳名傑句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天寶十四年,李白贈青陽友人韋仲堪“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詩句,又是一曲膾炙人口、名揚千古的九華絕唱。
九華山旅遊景點
百歲宮 | 肉身寶殿 | 天台峰 | 祗園寺 | 半山寺 | 東崖禪寺 | 東崖雲舫 | 東崖鐘樓 | 鳳凰古松 | 甘露寺 | 化城寺 | 龍池飛瀑 | 大悲樓 | 大興肉身殿 | 地藏王石刻 | 二聖殿 | 古拜經台 | 觀音峰 | 華嚴洞 | 回香閣 | 慧居寺 | 九華山佛學院 | 九華山文物館 | 九子寺 | 龍女獻泉 | 肉身殿北大門 | 山門 | 上禪堂 | 神光嶺尼庵群 | 雙溪寺 | 桃崖瀑布 | 通慧禪林 | 五百羅漢堂 | 五溪山色 | 月牙池 | 旃檀林 | 天柱庵 | 甘泉石 | 華天寺 | 聚龍寺 | 六泉井 | 龍池庵 | 閔園尼庵 | 磐陀石 | 太白書堂 | 天池庵 | 程九萬墓 | 小花台 | 小天台 | 九華山迎客松 | 織錦瀑布 | 天台寺 | 幽冥鍾亭 | 甘泉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