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天台峰下,距觀音峰約2華里。通往天台之路要繞寺而過。該寺始建於唐,經歷代修建,現在面積898平方米。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 ,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願庵”(佛教稱金地藏“大願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台”。
拜經台大雄寶殿,1994年重建,建築面積650平方米。重檐歇頂,框架結構,造型莊重、渾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賢,後面海島觀音,兩旁十八羅漢。
從大雄寶殿旁上石階十餘步,即到金地藏拜經遺址。上築敞廳式瓦屋一間,高約二丈,寬丈許,供有金地藏坐像。右邊牆壁上嵌有“古拜經台”字樣的碑刻一方。台後有峭石20米高,造型酷似“老鷹扒壁”,僧人稱“大鵬聽經石”,相傳是金地藏拜經的地方。地面突出一塊長方形岩石,上有凹下的腳印。
建築特色
北側地藏殿;東為3層徽派建築——萬佛樓;南為上下5層民居史寮房。整個建築古樸典雅,風格協調,堪稱佛國明珠。周圍有“大鵬聽經石”、“金龜朝北斗”、“觀音飄海”、“十王朝聖”、“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殿難峽谷纜車飛駕,拜經台為閔園至天台的索道終點站。現任住持為釋聖明。
傳說
傳說,當年金地藏就在這裡拜經,這方岩石就是拜經時的墊腳石,因而留下了足印。

據說每逢金地藏來拜經台誦經,徒眾紛紛來朝,就連山上的飛禽走獸也來聽金地藏講經說法。拜經台下有一塊大鵬聽經石,就是由一隻經常來聽經的大鵬鳥幻化而成的。大鵬聽經石不遠處是觀音壁,觀音菩薩的影象映於石壁之上,神采飄逸,據說也是因觀音菩薩常來此地,日久天長,把自己的影象倒映在石壁之上而後形成觀音壁。傳說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專管人間之事;而地藏王菩薩為十殿閻羅之首的鬼王,掌管地獄,曾立下渡盡眾生的大願。兩位菩薩分管人間地獄,各司其職。同時,兩位菩薩也不時地在九華山相會,傾訴和討論人間與地獄裡諸多扯不清、理還亂的煩惱之事,誰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最終,兩位菩薩頓然開悟,原來地獄之所以未空,是因為人間還存在著惡人的原因,這些惡人死後當然要下地獄,地獄也就空不了。根源找到後,地藏王菩薩遂請求觀音菩薩常來九華,一同講經說法,普度眾生。觀音菩薩欣然應允,並留下化身跡象,這裡的觀音石象就是觀音菩薩留下的幻化身。
旅遊提示
交 通
拜經台在天台峰下,距觀音峰約1公里。從九華街乘車至閔園,然後乘纜車上山。
門 票/開 放 時 間
無(開放時間上午八點至下午五點半)
九華山旅遊景點
百歲宮 | 肉身寶殿 | 天台峰 | 祗園寺 | 半山寺 | 東崖禪寺 | 東崖雲舫 | 東崖鐘樓 | 鳳凰古松 | 甘露寺 | 化城寺 | 龍池飛瀑 | 大悲樓 | 大興肉身殿 | 地藏王石刻 | 二聖殿 | 古拜經台 | 觀音峰 | 華嚴洞 | 回香閣 | 慧居寺 | 九華山佛學院 | 九華山文物館 | 九子寺 | 龍女獻泉 | 肉身殿北大門 | 山門 | 上禪堂 | 神光嶺尼庵群 | 雙溪寺 | 桃崖瀑布 | 通慧禪林 | 五百羅漢堂 | 五溪山色 | 月牙池 | 旃檀林 | 天柱庵 | 甘泉石 | 華天寺 | 聚龍寺 | 六泉井 | 龍池庵 | 閔園尼庵 | 磐陀石 | 太白書堂 | 天池庵 | 程九萬墓 | 小花台 | 小天台 | 九華山迎客松 | 織錦瀑布 | 天台寺 | 幽冥鍾亭 | 甘泉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