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西亞·馬爾克斯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男,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讚譽的小說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1999年馬爾克斯罹患淋巴癌,2012年患老年痴呆症。2014年4月17日,馬爾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基本信息

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年3月6日—),台譯賈西亞·馬奎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

加西亞·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
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甫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世界級作家。

個人資料

全名: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出生:1928年3月6日
出生地: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職業:小說家、記者、出版人、社會運動家、短篇故事作者
流派:魔幻現實主義
影響他的作家:威廉·福克納索福克勒斯弗蘭茲·卡夫卡魯佛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君特·格拉斯費奧多爾·杜思妥也夫斯基G·K·卻斯特頓
受他影響的作家:威爾·塞爾夫薩爾曼·魯西迪

生平簡述

加西亞·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
1927年3月6日馬爾克斯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1940年遷居首都波哥大
1947年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
1948年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
1955年,他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歐洲記者。
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
1961年至1967年,他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
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5年。
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並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1982年,哥倫比亞地震,他回到祖國。
1999年得淋巴癌,此後文學產量遽減。
2006年1月宣布封筆。

文學歷程

加西亞·馬爾克斯雖然是一個法學專業學生,卻是詩歌的貪婪的讀者,但有一晚他讀了弗朗茲·卡夫卡的《變形

加西亞·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
記》(1915)後說:“突然之間,我發現在我的中學課本那些理性的、學究氣十足的範例之外,文學還存在著多種別的可能性。”加西亞·馬爾克斯說,他寫第一個短篇小說就是從那時,即1947年開始的。他最初寫的一些小說發表在波哥大報紙《觀察家報》上。1948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移居卡塔赫納繼續攻讀法津,並為《宇宙報》寫稿。1050年,他到達糾蘭基雅,在那裡任《先驅報》記者,並常與一些文學青年相聚,如饑似渴地閱讀和討論文學。他們探討歐洲和北美文學。加西亞·馬爾克斯說,維吉尼亞·吳爾夫約翰·多斯·帕索斯歐內斯特·海明威約瑟夫·康拉德安東尼·德·聖彼克絮佩里的作品使他深受影響。
1954年,加西亞·馬爾克斯重返波哥大,擔任《觀察家報》記者。他的第一部長篇《枯枝敗葉》於1955年發表。同年,短篇小說《星期六後的一天》獲得波哥大作家藝術家協會授予的獎金。1955年7月,他作為《觀察家報》的通訊記者前往日內瓦,不久那家報紙被哥倫比亞政府查封,於是他被困在歐洲。在羅馬作短暫停留之後,他以後三年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巴黎,在那裡創作了《惡時辰》《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他還遊歷了東歐國家和蘇聯並寫了遊記。

1958年,馬爾克斯與他已久相愛的情人梅爾塞德結婚,她以文學形象出現在他的許多作品中,他們在委內瑞拉的加勒加斯定居,在那裡這《時光》雜誌工作。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時,馬爾克斯與大多數拉美知識分子一樣為之歡呼。後來,從1959年到1961年,他分別在波哥大、古巴和紐約為古巴通訊社拉丁社”工作,1965年以前他再沒有寫過小說,但寫過電影腳本,他還仔細研究了別的一些作家的作品,特別是胡安·魯爾福《佩德羅·帕拉莫》(1955),他曾說,自己從中學到了許多寫作技巧。

馬爾克斯不斷地思索著怎樣根據他童年的記憶構思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他說,1965年,突然“有一天,梅爾塞德斯和我帶著孩子們駕車前往阿卡布爾科時,它像閃電一樣掠過我的腦際。我決定像外祖母給我講她的故事那樣敘述我的故事。我要從那天下午那個小男孩被祖父領著去參觀冰塊時寫起。”他立刻掉轉車頭,返回墨西哥城。此後的一年半時間裡,他足不出戶,埋頭寫作《百年孤獨》。此書出版後立即被譽為本世紀偉大的小說。它贏得多種文學獎,很快成為幾十種語言的暢銷書,它使馬爾克斯獲得了承認和榮譽。
讀者從作品中讀到,這部編年史是一個吉卜賽智者用梵文寫的手稿,只有布恩狄家族的最後一個男人才能譯解,並且只有在每一個讀者單獨讀它時,才能理解它的含義。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故事,是這個世界和它的困境、迷信的一面鏡子。但它也是一個充滿虛構的世界,吸引每一個讀者步入令人浮想聯翩的幻境。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1967年《百年孤獨》出版後,加西亞·馬爾克斯得以全力投身寫作,並為他心目中的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大聲疾呼。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說集《一個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出版。1975年,他又發表了《家長的沒落》,這是一部關於一個獨裁者的長篇小說,馬爾克斯花了很長時間才寫完它。

70年代,加西亞·馬爾克斯仍活躍於新聞界,支持人權運動,譴責迫害和獨裁。1974年,他開始在哥倫比亞主編出版政治性刊物《抉擇》,旨在為討論和促進積極的社會改革提供論壇。他還出版了早期的新聞作品集,包括一次海難事件的系列報導《水兵貝拉斯利歷險記》(1978)。
1977年,他發表了一篇論述古糾在非洲的作用的文章--《卡洛塔行動計畫》。1981年,《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發表,寫的是件發生在哥倫比亞一個小鎮的多線索、神秘的兇殺案。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發表,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稱為“一個老式的幸福的愛情故事”。
1986年,他的報告文學《里丁智利歷險記》第一版被智利政府在聖地亞哥公開銷毀,不過這一事件保證了它後來幾版的暢銷。小說描述一個流亡國外的著名電影導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國智利,拍攝一部皮諾切特政府統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紀錄片的經歷。無論是他的報告文學還是《霍亂時期的愛情》--他獲得諾貝文學獎後的么一部長篇小說--都顯不出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具有超凡的才能。隨著諾貝爾文學獎而來的是一系列的社會義務和公眾對他所有著作重新產生的興趣。他早期的文章和短篇小說的許多版本問世了,他的主要長篇小說的銷售量之大,打破了拉丁美洲出版史的紀錄。現在拉丁美洲有許多著名的多產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仍然是最傑出者之一。《百年孤獨》一直被認為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一。讀者常常稱讚瑞典文學院,是他們獨具慧眼,發現了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拉丁美洲的遠見卓識,而這種遠見卓識永遠有著重要意義。

代表作品

加西亞·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是一部極其豐富的、多層次的小說,它可以有多重解釋。它是一部關於霍塞·阿卡狄奧·布恩狄亞幾代子孫的家庭編年史;它描寫了一個象徵著馬爾克斯故鄉阿拉卡塔卡的小鎮馬孔多的時代變遷;同時也是哥倫比亞、拉丁美洲和現代世界上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神話般的歷史。百年孤獨》也反映和評價了哥倫比亞和拉丁美洲被西班牙征服以來的社會歷史事件。
19世紀自由黨人與保守黨人之間的戰爭和20世紀不斷重演的暴力事件得到了生動的描繪;它還詳細地記述了外國香蕉公司的發展與剝削導致的破壞與騷亂(有1928年果品聯合公司的罷工為依據)。《百年孤獨》是一部極其豐富的、多層次的小說,它可以有多重解釋。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總結,從它的源頭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創世紀》中的創世神話開始,帶著對蒙昧狀態的伊甸園的淨土世界那種質樸和純潔的深深的懷念。

作品年表

* 1955年 - 《枯枝敗葉》(La hojarasca)

加西亞·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

* 1961年 -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 1962年 - 《大媽媽的葬禮》(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 Grande)
* 1962年 - 《藍寶石般的眼睛》(Ojos de perro azul)
* 1962年 - 《惡時辰》(La mala hora)
* 1967年 - 《百年孤獨》(Cien años de soledad)
* 1975年 - 《家長的沒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
* 1970年 - 《落難海員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
* 1978年 - 《難以置信的悲慘故事——純真的埃倫蒂拉和殘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
* 1981年 - 《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 1985年 - 《霍亂時期的愛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 1989年 - 《迷宮裡的將軍》(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
* 1992年 - 《奇怪的朝聖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
* 1994年 - 《關於愛和其它惡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 1996年 - 《綁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

生平榮譽

* 1962年 - 《惡時辰》獲埃索獎。
* 1969年 - 《百年孤獨》獲義大利基安恰諾獎。
* 1969年 - 《百年孤獨》獲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
* 1971年 -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稱號。
* 1972年 - 獲拉丁美洲文學最高獎——加列戈斯文學獎
* 1981年 - 獲法國政府頒榮譽軍團勳章。
* 1982年 - 獲諾貝爾文學獎。
* 1982年 - 獲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創作風格

《百年孤獨》風格獨特,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麗。粗曠處寥寥數筆勾勒出數十年內戰的血腥冷酷;細膩處描寫熱戀中情慾煎熬如慕如訴;奇詭處人間鬼界過去未來變幻莫測。輕靈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紀現代文學中不容錯過的精品。

諾貝爾獎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拉爾斯·吉倫斯坦將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加西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授獎辭強調加西來·馬爾克斯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非同尋常的成功,他善於從他的經歷、想像、民間文化和記者生活中提取索材,交將它們結合起來。授獎辭特別提到,近年來拉丁美洲文學顯示出了罕見的活力和極高的質量。同許多別的拉美作家一樣,“加西來·馬爾克斯在政治上堅定地站在窮人和弱者一邊,反抗壓迫與經濟剝削。”授獎生辭還提到加西亞·馬爾克斯由於他的小說《百年孤獨》(1967)的發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與一致的承認。但它也強調,這位哥倫比亞作家作為公認的敘事藝術大師的地位,由於《家長的沒落》(1975)的發表而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同時受到讚揚的作品還有《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惡時辰》(1962)和《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1)。

授獎辭認為,作為一個記者和論文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異常活躍的,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富有創造性的、常常是引起爭議的,並且決不受制於政治主題。”授獎辭指出,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令人想起威廉·福克納。像福克納一樣,加西亞·馬爾克斯創造了一個想像的世界,在那裡,“神奇與真實相聚”。正如福克納的小說那樣,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中相同的人物和環境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現,他們被狂躁與激情煩擾著。

授獎辭還特彆強調反映出死亡在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創造和發現的世界中”的重要性,他的故事常常圍繞著一個死人。這種死亡意識和生命的悲劇意識“敘述的無限而機智巧妙的活力”和喜劇性抵銷了。正是這種異常的活力與真實性反映了一個“大陸及其人民的富有與貧瘠”。

人生花絮

加西亞·馬爾克斯常常談起童年的記憶對他文學生涯的重要性,尤其是外祖父母給他講的家族歷史、傳說和阿拉卡塔卡的神奇故事。他在成群的姨媽祖姨媽中長大,她們大都是講故事的能手,富於非凡的記憶和想像力,也相信預言和迷信。加西亞·馬爾克斯與他的外祖父馬爾克斯上校關係最為親密,後者曾參加過自由黨保守黨之間那場直到1902年才結束的災難性內戰。外祖父的許多戰爭故事都已溶進了他的小說中,這些故事交織著阿拉卡塔卡地區香蕉公司興衰的回憶,以及外祖父母的家庭舊事。那些難以置信的事情在他們講來是如此繪聲繪色、天衣無縫,以至於那語調與故事內容本身一樣迷人。

相關詞條

間諜風波中力挺昆德拉的文豪

憑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享譽世界的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曾一度陷入告密風波,4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另外11位世界級作家(2008年11月3日)聯署聲明,抗議捷克媒體對該國出生的大作家米蘭·昆德拉充當“告密者”的指控,並 簽名聲援昆德拉,作家們的聲明交由昆德拉的法國出版商伽利瑪進行了公布。
加西亞·馬爾克斯| 奧爾罕·帕慕克| 南汀·戈迪默| JM.庫切| 菲利普·羅斯| 薩爾曼·拉什迪| 讓·達尼埃爾| 胡安·戈伊蒂索洛| 卡洛斯·富恩特斯

拉丁美洲現當代著名作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