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主義

分裂主義威脅和損害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對國際政治秩序造成重大危害。當今世界許多熱點問題,都與分裂主義有關。世界各國儘管歷史背景不同、國情有別,但在對付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統一方面絕不讓步,高度一致。

簡介

《世界分裂主義論》世界分裂主義論

分裂主義,是指旨在破壞國家領土完整,包括把國家領土的一部分分裂出去或分解國家而使用暴力,以及策劃、準備、共謀和教唆從事上述活動的行為(上海合作組織:《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2006年6月)。由於國際環境、意識形態、歷史、社會、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當今分裂主義的存在有著複雜的國際背景,具有分離或分離傾向的民族就有上千個之多,幾乎涉及到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直接影響著國際安全。這種現象值得重視。

表現形式

分裂主義從出現之日起,就是一種政治行為,而不是一般的思潮。分裂主義的核心推動力,通常來自該國具有領土認同群體認同文化認同的某少數族群,手段包括政治訴求暴力恐怖甚至武裝對抗等,目標是構建獨立國家。它的表現方式是單方面宣布獨立,其分離成功的標誌,一般是為國際大多數國家正式承認並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  

產生原因

從古至今,外部入侵導致國家分裂屢見不鮮。國際政治大師摩根索曾說:“減少統治壓力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分而治之’準則。想削弱競爭者,或使對手處於弱勢,可以採用分裂對方領土的方法。”歷史上,殖民主義者往往對弱小民族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人為地對其領土進行分割,挑起當地的民族矛盾,為這些國家的民族危機埋下禍根,或利用一些國家暫時的政治、經濟困難,拉攏國內某些派別打擊另一派別,製造他國內部矛盾。
由於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國家的失敗使國家合法性內聚力,以及應對國外政治、經濟、文化挑戰的能力下降,最終導致國家分裂。德國在二戰後的分裂,就是典型例證。此外,民族政策失誤,民族之間不能平等相處,一些弱勢民族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其民族文化被肆意踐踏,或解決民族矛盾簡單粗暴,甚至武裝鎮壓,嚴重刺激了許多民族的不滿情緒,使民族分裂等離心主義的情緒高漲,也是導致民族分裂的根源。
由於文化不認同,要求“使文化和政體一致,努力讓文化擁有自己的政治屋頂”,為民族型的分裂主義和統一主義提供了藉口。在許多民族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的國家中,部分民族獨立分子利用同一民族的共同心理煽動民族獨立。當代中東的庫德人、斯里蘭卡泰米爾人的分裂主義運動,都是這種類型的代表。
由於宗教信仰的巨大差異,生活在同一國家的民族、族裔或社會群體謀求從現有母國分離出去,並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或並人與自己擁有相同信仰的其他國家,也為分裂主義製造了藉口。目前,在巴基斯坦黎巴嫩埃及、阿爾及利亞、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就形成了一個宗教民族主義異常活躍的“新月地帶”。
民族或地區間經濟差別長期得不到改變,甚至擴大,不僅會導致經濟權利的政治化,而且會成為危及民族和解與地區穩定的因素。貧困落後與封閉,不僅是孕育專制獨裁的肥沃土壤,而且是極端民族主義的溫床。一些民族主義者,就是利用貧困問題來煽動同一民族的仇外心理,釀成民族間的衝突。義大利北部的分離運動、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分離運動、加拿大魁北克的分離運動等,都是基於經濟的因素。 

表現特點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分裂主義活動十分猖獗,俄羅斯的車臣,英國的北愛爾蘭,斯里蘭卡的北部和東部地區,喬治亞的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加拿大的魁北克,法國的科西嘉,西班牙的巴斯克,菲律賓的棉蘭老島等,都是分裂主義運動的重災區。
分裂主義並不是僅僅為了謀求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改善,而是謀求建立獨立的國家。分裂組織的組成人員主要是極端民族主義者、自治主義者和分裂主義者,即獨立傾向較強的民族派別,其運動的主要目標和奮鬥方向是實現國家分裂,爭取民族自治。近年來,仍然比較活躍的組織有菲律賓阿布沙耶夫武裝、西班牙的“埃塔”、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組織等,它們都極力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
西班牙分裂主義組織西班牙分裂主義組織"埃塔"

由於歷史的原因,一些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國家,民族分裂分子往往利用民眾對本民族或本地區歷史語言、文化傳統的眷戀情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渴求,以同一民族尋求建立本民族獨立國家,或回歸以本民族為主體民族的國家為由,煽動本民族對中央政府、對母國主體民族或是對其他反對者的心理仇恨,有時甚至發展暴力衝突或武裝對抗,製造這些國家的分裂。泛突厥主義就是當今世界影響很大的一股政治和社會思潮。另外,分布在不同國家的宗教信徒,它們憑藉宗教對民族本身不可分割的屬性,以共同的宗教信仰為聯繫紐帶,以共同的宗教理念為思想核心,以同一宗教的信徒為民眾基礎,推行帶有明顯政治化傾向的主張。泛伊斯蘭主義就是宗教分裂主義的典型代表。

危害性

分裂主義過去是引發國家分裂和戰爭、導致國際關係緊張的重要因素,今天這一點仍然沒有改變。值得注意的是,分裂主義分子與恐怖主義結合,推崇極端化、暴力化。當今世界的許多熱點問題,都與分裂主義有關。這些熱點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會對國家和國際安全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民眾死亡

分裂主義常常煽動和利用本族群對中央政府、對母國主體民族或其他反對者的心理仇恨,不擇手段地使用暴力衝突或武裝對抗,造成相關國家國內民眾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資財產損失。“愛爾蘭共和軍”為爭取北愛爾蘭擺脫英國的統治,在長達30多年的武裝鬥爭中通過暗殺英國政要,迫使英國政府改變對北愛爾蘭的政策;通過打擊新教徒,加劇民族矛盾,擴大自身在天主教徒中的支持率;通過濫殺無辜,製造恐怖氣氛,削弱政府維護社會安全的能力,使民眾的安全感降低;通過打擊旅遊業,加劇北愛與英國其他地區的經濟差距,從中漁利。在此期間共製造萬餘起爆炸事件,造成近萬人死亡。斯里蘭卡國內分裂主義導致的內戰,從1983年到1997年,造成6萬多人死亡,上百萬難民無家可歸或流亡海外;俄羅斯境內的兩次車臣戰爭共造成5~10萬平民和1.3~2萬戰鬥人員喪生;波赫三個主要族群間爆發的波赫戰爭、塞爾維亞境內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因獨立所引發的族群衝突和科索沃戰爭、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納卡戰爭等等,無一不造成大量的民眾死亡。

影響國際安全穩定

與早期民族主義超越血緣、語言、文字而訴求建立民族國家不同,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族群分裂主義,以族群認同壓倒國家認同,所產生的破壞性影響,不僅發生在一些國家內部,而且波及世界,導致地區格局“碎片化”。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蘇聯解體、東歐巨變為開端,民族分離運動狂飆突起,在很短的時間內,席捲蘇聯和東歐體系的每個角落,使蘇聯解體分裂為15個國家,南斯拉夫分裂為5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為2個國家,並迅速向世界範圍蔓延,至今餘波未平。同時,由於分裂主義通常在境外尋求政治、經濟支持,一些大國趁機滲透自己的影響,這就必然影響正常的國際秩序,引發不同大國間的關係緊張,危及世界和平與發展。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的政治獨立訴求,引發了美國與塞爾維亞、俄羅斯間的政治對立,而喬治亞內部兩個自治共和國的獨立要求,則使喬治亞與俄羅斯一直處於政治對立狀態。

導致國內政治秩序混亂

歷史經驗證明,國家版圖的統一和完整,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根基所在,而政治版圖的分裂則是國家動盪乃至國家解體的萬惡之源。“分裂主義不僅削弱了國家的政治、經濟能力,而且重新定義了國家認同的內容。”它給國家帶來的災難,在表面上是領土和主權的分割,實質上卻是國內民眾心理裂痕的擴大。在政治上,分裂主義直接威脅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危及社會穩定,分裂主義訴諸的政治騷亂暴力鬥爭甚至是恐怖主義手段,擾亂國家的正常秩序,破壞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甚至會導致地緣政治的真空和國家的進一步破碎化。南斯拉夫從聯盟國家到科索沃獨立,幾度分裂,至今仍在“裂變”。在經濟上,“分裂主義者一般都認為,他們的群體將從分裂行為中獲益”,實質是必然破壞國內正常的經濟聯繫和貿易往來,嚴重妨礙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手段

分裂主義為了達到自己目的,往往運用欺騙、拉攏、蠱惑、利誘、威脅、恐嚇等手段。
製造輿論。分裂主義者總是企圖把自己的聲音傳到國際社會,以騙取外部的同情,獲取國際輿論的支持,得到外部物質和國際介入,壯大自身實力。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很多分裂主義勢力擁有完備的宣傳網路。它們經常會利用各種機會在國際上詆毀政府的聲譽,宣傳其分裂主義的所謂合法性,憑空捏造或擴大所在國政府違反人權,實行族群歧視、族群壓迫政策,散布其受到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傷害或不公平境遇等,以煽動不滿,博取跨國族群、海外散居群體及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猛虎組織為了贏得海外泰米爾人和國際社會對泰米爾分離主義運動的同情,進而獲取他們的政治、資金支持,在國際上建立了廣泛的宣傳網路,在54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和基層組織,擁有自己的報紙、雜誌、廣播、甚至有線電視。
聚斂錢財。在國內受到遏制的分裂主義組織常常定期地從海外募集資金以維持其運轉,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在海外進行投資甚至從事走私、毒品、綁架等非法活動以籌集資金。猛虎組織全面掌握有超過50個國家裡泰米爾散居者的資金募集活動。車臣叛亂武裝在30多個國家的60多個伊斯蘭極端組織中有100多家商號和銀行機構。同時,還在境內劫持人質勒索贖金、出售奴隸、販賣毒品、製造和偷運巨額假美鈔,其中販賣毒品的利潤每年高達10億美元,綁票所得每年也近1000萬美元。自由亞齊運動為獲得資金,從事的犯罪活動就有販毒、綁架勒索和海盜等,東南亞地區30%的大麻來自亞齊。然後再用這些資金在國外直接購買軍用物資。分裂主義勢力在這方面的活動的重點是族群、宗教親緣國或與所在國有較大矛盾的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可能成為分裂主義勢力經濟援助、軍事支持、基地設施和宣傳舞台的提供者。
拉攏利誘。一般來說,與所在國政府存在意識形態、戰略矛盾的國家,常常是分裂主義勢力拉攏的重要目標。國際組織或地區性國際組織等,被分裂主義組織視為提升自身合法性、謀求分裂問題國際化、向所在國政府施加國際壓力的重要舞台,因此它們也成為分裂主義勢力吸引和拉攏的重要目標。在極端的情況下,分裂主義組織不惜發動恐怖主義襲擊,以吸引國際組織進行人道主義干涉和介入。尋求海外親緣族群集團、散居者的政治支持,利用他們對所在國政府進行遊說甚至施壓,成為分裂主義組織拉攏國際勢力介入的重要手段。在冷戰後74例“反政府叛亂”中,44例有外部國家支持的因素,21例有海外難民支持,19例有海外散居者支持,25例受到其他團體如宗教親緣團體支持。
廣羅走卒。許多分裂主義組織都建立了海外活動網路,其國際活動高度組織化和機制化,以進行武器買賣、經驗交流和人員培訓等。猛虎組織在海外建立的意識形態、金融和技術聯繫網路就遍布歐洲、北美和東南亞。在南亞地區,利用地緣和民族優勢,與“泰米爾民族拯救力量”、“印度人民黨”、“泰米爾納都幫人民運動”等至少21個納都幫的分離組織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在其他地區,又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納米比亞的“西南非洲人民組織、衣索比亞的“人民解放陣線”、日本的赤軍、土耳其的庫爾德工人黨等組織關係密切。“東突”組織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外敵對勢力的支持和資助,同時與國際恐怖勢力保持緊密的聯繫,有的甚至就是國際恐怖勢力旗幟下的一個小卒。

理論工具

分裂主義者總是援引民族自決權原則作為其理論護身符,藉口世界上一切民族都適用民族自決權原則,都可以憑藉其神聖的民族自決權來建立屬於本民族的獨立國家。其實,這是對國家、政府、對內自決權、對外自決權等概念和原則的故意混淆和濫用,具有極大的盅惑性和欺騙性。

民族自決理論從不鼓勵母國的主權分離

民族自決權原則,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應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增強世界和平。各國人民和民族應先享有自決權,然後才能保障充分享有一切基本人權。同時,一個民族自由決定建立自主獨立國家,與某一獨立國家自由結合或合併,或決定任何其他政治地位,均屬該民族實施自主權的方式。但是,承認民族自決權,並不等於鼓勵現行的主權國家境內的少數民族享有自然的脫離權。承認民族自決權,也並不意味著每一個民族都可以或應該建立獨立的國家,否則世界就會出現上千個主權國家。當今,全世界200多個國家中存在1000多個不同族群,其中單一族群國家只有日本、韓國等極少數國家,如果每個族群都要建立“單一族群國家”,顯然將演變成一場世界災難。

國際慣例和國際法對民族自決權形成共識

《聯合國憲章》是第一個正式規定民族自決原則的國際條約,從而使民族自決原則成為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法規範。此後,許多國際公約或宣言都明確表示承認和支持民族自決權,世界各被壓迫民族也衷心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和自由。但是,國際慣例和國際法歷來認為,民族自決權主要適用於非殖民化時期解除殖民主義統治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民族自決權不應是絕對的、單一走向的、排他的概念;民族自決權導致分離或民族獨立的實現,只有在通過和平協商達成協定的情況下,國際社會才能給予承認;與實現民族自決權相關的外來因素,只能是在一國內出現種族仇殺特別是種族滅絕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1960年的1514號決議和1970年的2625號決議,即《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和《友好國際關係決議》,都強調只有在殖民主義統治、外國占領和強加的政治統治以及種族主義政權這三種情況下,才可以支持民族自決。檔案聲明,支持民族自決並不表示鼓勵現存主權國家內部少數民族分離獨立的要求。檔案強調指出:“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個國家的團結和破壞其領土完整的企圖,都是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相違背的。”1993年,世界人權大會通過的《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強調指出:“實現族群自決權,不得解釋為授權和鼓勵採取任何行動去全面或局部地解散或侵犯主權和獨立國家領土完整或政治統治。”

聯合國組織堅決反對任何分裂國家的企圖

在民族自決和分離主義相關問題上,聯合國組織始終旗幟鮮明。聯合國前秘書長吳丹曾經指出:“聯合國對某一國家一部分的分裂主義的態度是不含糊的。作為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從來不會、將來也不會接受其成員國一部分的分裂主義。……民族自決權並不意味著某一國家的某一部分領土和居民享有自決權。如果民族自決權原則運用於某一國家的不同地區,矛盾將沒有窮盡。”另一位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也指出:如果“分離”運動擴散,將會導致國家解體。如果聯合國或者國際法允許“自決”權可用作國家分離的話,那么其他國家支援另一個國家內部某地區搞分離,豈不變成干預別國內政?此風一長,則整個國際社會豈不有解體的危險?因此,聯合國安理會在處理分裂主義案例時,都堅持在保障相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以政治手段解決問題。在剛果、賽普勒斯、亞美尼亞、俄羅斯等國的分裂主義問題上,聯合國安理會都堅持在保障相關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以政治手段解決問題。

本質

分裂國家。搞民族分裂,破壞各民族之間的關係,製造各民族之間的隔閡甚至敵對,本質就是分裂統一國家。

分裂活動

南斯拉夫的解體是20世紀末多民族國家解體中最為殘酷的一個,幾乎每次脫離都引起一場激烈的戰爭。波赫三個主要族群間爆發的波赫戰爭、塞爾維亞境內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因獨立所引發的族群衝突和科索沃戰爭等,無一不造成大量的民眾傷亡。
同為巴爾幹地區,羅馬尼亞境內的匈牙利族在鬧獨立,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也不安分,賽普勒斯有一個棘手的北賽普勒斯共和國問題。諸如“大阿爾巴尼亞”、“大突厥斯坦”、“大匈牙利”、“大塞爾維亞”等等分離主義名詞,也在媒體中時有所聞……
車臣分離主義一度成為俄聯邦政府最為頭痛的問題。在南高加索地區,喬治亞面臨著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地區的分離戰爭。而亞塞拜然境內納卡州亞美尼亞族人企圖脫離亞塞拜然,進而同民族母國亞美尼亞合併而導致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爭端,還遠遠沒有結束。
多年來,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三國毗鄰地區的庫德人要求建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國家的主張以及行為,給有關國家帶來嚴重的政治和安全問題。去年以來,土耳其政府軍越過邊界打擊庫爾德工人黨在伊拉克境內的據點,使得庫爾德問題再度尖銳化。
在南亞次大陸,除克什米爾問題外,還有錫克人的分離運動,目標是脫離印度獨立。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伊拉姆猛虎組織,與斯政府軍戰戰和和,不斷反覆,至今堅持分離主義訴求。
在亞太地區的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南太平洋群島上,也存在著多種民族矛盾和分離運動,鬥爭時起時伏。其中最為激烈的當屬印度尼西亞的“自由亞齊運動”和菲律賓棉蘭老島的摩洛人穆斯林分離主義組織,他們始終沒放棄獨立的希望。
從巴爾幹半島起,經過小亞細亞、南北高加索、兩河流域、中亞細亞、南亞次大陸、中南半島、南洋群島,直至南太平洋諸島這一條弧線上,集中了當今世界諸多最為突出的民族宗教衝突和分離主義。然而,歐洲和北美內部也不消停。英國的蘇格蘭、北愛爾蘭,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法國的科西嘉,瑞士的汝拉州,乃至“自由布列塔尼”、“自由巴伐利亞”,都存在分離運動,即使是比利時的法語區和荷蘭語區也存在分裂思想……北美除了魁北克分離運動令加拿大頭痛外,“德克薩斯共和國”、“夏威夷國”甚至佛蒙特州脫離美國建立“第二佛蒙特共和國”的言論,也甚囂塵上。  

經驗教訓

自從現代國家出現以來,許多國家都曾經或正面臨分裂勢力的困擾。因此,凡公開危及國家領土和主權利益的一切分裂行徑,都被視為嚴重的叛逆行為。世界各國在反對分裂主義問題中,已有成熟的做法和寶貴的經驗。

運用立法不給分裂勢力以可乘之機

為了打擊猖獗的分裂活動,各國都重視國內立法或推動國際立法,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加拿大聯邦政府在魁北克第二次公投結束之後,立即申請最高法院就此問題做出最終裁決。裁決認定,無論是根據國際法還是國內法,魁北克都無權單方面脫離加拿大。此後,議會又通過《公決明確法》,規定今後魁北克省再就獨立問題舉行公民投票,必須得到聯邦政府的承認才能生效,用立法限制“公投”。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政府宣布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的政府為非法政權,與其簽署的和平協定作廢,以表明使用武力制止分裂的合法性。為了切斷分裂組織的資金來源,俄政府還制定了《關於國家財政監督的聯邦法律》草案,財政部、內務部和安全總局聯合制定了《關於俄羅斯監察局與護法機關所屬分隊開展合作的程式》,以此為依據對4244家涉嫌資助分裂組織和極端團伙的法人與自然人進行審核,對1834個涉嫌法人與自然人進行了調查。

運用軍事手段堅決打擊分裂活動

主權問題不容論辯。如果遷就分裂分子,可能導致國家的分裂。示弱則意味著對分裂主義的屈服和其他潛在的分裂主義的刺激。因此,當分裂主義勢力採取軍事對抗或恐怖主義等暴力方式時,相關國家政府就會對分裂主義的行為進行堅決的軍事打壓,絕不妥協。19世紀中期,美國政府為了反對南方分裂勢力,不惜犧牲60多萬人的生命,維護了美國的領土完整。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政府為了殲滅車臣叛亂勢力,毫不猶豫地動用武裝力量,兩次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效果顯著。英國在處理愛爾蘭共和軍時,採取的是長期的清剿和嚴厲的軍事鎮壓;西班牙在巴斯克地區獨立問題上,對極端組織“埃塔”使用的則是軍隊和警察;印尼政府對“自由亞齊運動”進行堅決打擊;格魯齊亞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上、菲律賓在棉蘭老島問題上、斯里蘭卡在北部和東部地區問題上也都運用了軍事手段。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針對魁北克分離傾向明確表示,如果魁北克非法地分離出去,他將使用武力使該省留在這個有100多年歷史的聯邦里。

運用文化滲透加強民族認同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根深蒂固的特性,對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構建具有特殊意義。文化上的相互寬容乃至融合,是民族和解的終極手段,而缺乏文化基礎的和平,既是脆弱的,也是難以持久的。因此,各國在面對民族分裂時,總是把文化認同放在重要地位,賦予各種文化以平等的地位,在保留各民族自身文化的同時,也大力提倡“國家文化”。美國為了穩定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注意保留印地安土著文化和非洲文化,頗有成效。法國政府在處理巴斯克問題時,針對巴斯克人在法國的總數不多,民族主義意識不是很強烈,加強文化滲透,提高教育程度,使得巴斯克人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逐漸弱化。西班牙在解決本國巴斯克地區問題時,強調文化的重要作用,認為文化是各個民族保持認同的最基本因素,主張在民族問題上對各民族的文化持積極的態度。西班牙政府較多地考慮巴斯克人對其文化的敏感性,為保留、發展巴斯克文化提供較多的便利,消除許多巴斯克人對西班牙政府採取文化同化政策的擔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巴斯克人對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維護國家統一維護國家統一

運用外交形式開展國際合作

分裂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往往有著深刻的國際背景,有時是因為主張分離的民族處於不同國家,有的則是由於外國勢力企圖借分裂勢力牽制相關國家的發展。因此,在解決分裂主義問題時,地區主義、國家間聯繫與合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歐盟統一的反對分裂主義口徑和行動,對區域內分裂主義思潮和行為發揮了有效的遏制作用。印尼政府針對“自由亞齊運動”分裂活動展開外交活動,美國、日本、東協、歐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印尼的國家統一。2003年8月,梅加瓦蒂總統在與泰國總理的會談中,促請泰國打擊泰國與亞齊省之間的軍火走私活動,逮捕逃人泰國的“亞獨”分子,得到泰國的積極回應。2004年6月,在瑞典的兩名“自由亞齊運動”成員被拘禁。因此,“自由亞齊運動”分裂主義在國際上的處境十分孤立。俄政府宣布車臣非法武裝為國際恐怖組織,頒布《俄羅斯聯邦外交構想》,指出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組織犯罪以及毒品走私的加劇已開始對全球及地區的穩定產生重大影響,主張加強各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協作,及時與中亞國家建立了統一的反恐合作機制,與喬治亞和亞塞拜然等國家簽署了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協定,在車臣地段邊境進行聯合巡邏,有效壓縮了車臣分裂主義勢力的活動空間。同時,俄羅斯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遣責一切形式恐怖主義活動的1373號決議,既為進一步剿滅車臣非法武裝、制止分裂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又爭取了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措施

一是要深入宣傳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廣播電視工作發展成就,不斷提高各族幹部民眾參與反分裂鬥爭的戰鬥力。我們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職能作用和行業特點,深入基層,深入民眾,積極配合地區今年的開展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宣傳教育活動,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宣傳阿克蘇地區改革開放以來 改革發展穩定的輝煌成就、宣傳中國共產黨為民造福的豐功偉績,宣傳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新疆的成功實踐,宣傳地區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共同奮鬥的美好前景,理直氣壯地揭批熱比婭及"三股勢力"散布的各種反動謬論,使各族幹部民眾深刻認識地區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不易的大好局面,進一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 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反分裂鬥爭中去,匯集形成全社會反對民族分裂的強大戰鬥力,使民族分裂勢力和非法宗教活動無處藏身,將民族分裂勢力置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二是繼續深化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分裂鬥爭,不斷鞏固本系統反分裂鬥爭成果。地區的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一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鬥爭十分激烈。我們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部門,必須善於運用政治的頭腦、政治的眼光審視各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善於識別民族分裂勢力披著各種外衣,打著各種旗號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的滲透破壞,針對相對地採取有力防範和打擊措施,切實消除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對廣大幹部民眾的影響和侵蝕。
三是加強系統幹部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廣電系統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能力。新的形勢和任務,對廣電系統幹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