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事情經過
15時07分:華航611號從中正機場滑行起飛。本班機機長易清豐,副機長謝亞雄,飛航工程師趙盛國。15時16分:台北飛航情報區的區管中心指示該班機爬升至350空層(FL350,海拔35000呎),這是航管與該班機最後的通話。15時28分:飛機突然從雷達螢幕上消失,搜救行動展開。15時32分:在澎湖海域目斗嶼北方約 10海浬處上空發生意外事故。18時:在澎湖縣目斗嶼外40海浬的海面發現飛機殘骸。事故原因

當調查員發現其中一塊機尾蒙皮有修補過的現象,並有濃烈燃料味。他們將該塊蒙皮送往中山科學研究院檢查,發現該塊蒙皮有嚴重金屬疲勞的現象,繼而發現了整個空難的始末:
1980年2月7日,該航機在香港啟德機場曾因重落地損傷到機尾蒙皮。 損傷到機尾後,華航僅用一塊面積與受損蒙皮相若的鋁版覆蓋該處(根據波音的維修指引,新蒙皮的面積須較受損的大最少30%),並沒有依波音所訂的維修指引把整塊蒙皮更換,造成該地方累積了金屬疲勞的現象。22年來,維修人員沒有察覺任何異常。 該處裂開後,造成空中失壓解體。根據事故後回收的機身殘骸,該處裂痕至少長達90.5吋(約2.3米),而研究顯示在高空中飛機上的裂痕超過58吋(約1.5米)時就會有結構崩毀的可能。
其他
在空難中墜毀的CI611是華航當時的機隊中,僅存的一架波音747-200型客機(其他當時現役中同型機均為貨機)。機身編號B-18255(原編號B-1866),製造商序列編號(MSN)21843,生產線編號386,在當時大幅換新的華航機隊中是一架1979年時出廠,機齡22年8個月,飛行時數64,810小時的老飛機,華航早已簽訂契約將這架客機以145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一家泰國的國內航線業者泰國東方航空(Orient Thai Airlines,OX/OEA),並預計在B-18255飛回台北完成勤務後正式移交,即B-18255是在由華航操作的倒數第二趟載客飛行中墜毀。像CI611這種因為多年前的舊傷沒有正確修復而造成的空難並不少見,同類型的意外中,1985年8月12日發生的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是此類事故中傷亡最慘重的一例。
CI611失事墜毀後,為了表示對罹難者的尊重,航空公司方面取消了此航班編號“611”的使用,而原本該時段由台北飛往香港的班機,則由更改後的CI619航班來取代。
事故之後華航將其所有的其餘波音747-200型貨機全數提前退役。
台灣前立委游日正、前香港工務局局長李承仕之子李宗傲亦在這次空難中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