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使館(前身為公使館)建於1877年。鴉片戰爭後,英國進一步加緊對中國的掠奪。隨著對緬甸的占領,英國對中國西南的興趣增大,並力圖打開中國的西南大門,開闢一條從緬甸經雲南進入中國內地的通道。1874年,英國組織以柏郎為首的由200餘人組成的探測隊,從緬甸進入雲南,探明滇緬陸路交通狀況。為此,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派翻譯馬嘉理前往中緬邊界迎接。馬嘉理由上海出發,途經湖北、湖南、貴州、雲南,於1875年1月17日到達了緬甸的八莫,與探測隊會合。19日,馬嘉理帶著隊伍進入了雲南境內,22日,在前往騰越的途中與當地民眾發生衝突,馬嘉理被擊斃,柏郎等被迫返回八莫。這就是轟動一時的“馬嘉理案件”,又稱“滇案”。此案件的發生,推動了清政府在國外設立外交機構的進程。
事件發生後,英國藉機大做文章,向清政府施壓、勒索,並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在英政府的壓力下,清政府被迫於1876年9月13日簽署了解決“馬嘉理案件”的不平等條約——《中英煙臺條約》。《煙臺條約》共分三大部分16條款,其中之一是,中國賠償被害人員家屬恤款及英國處理“馬嘉里案件”所需的經費等共20萬兩白銀,並派欽差前往英國向英女王當面道歉。清政府一方迫於英國壓力,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對外交往的需要,決定派主張洋務改革、被譽為通曉洋務,時任福建按察使的郭嵩燾赴英“道歉”並出任公使,同時任命劉錫鴻為副使。
1876年12月2日郭嵩燾攜妻子梁氏以及副使劉錫鴻、參贊黎庶昌、翻譯鳳儀、德明、馬格里(英國人,此人後來被晉升為中國駐英公使館參贊並被維多利亞女王冊封為爵士,是策劃1896年中國公使館誘捕孫中山事件的主謀)等30餘人,於上海乘船啟程,1877年1月21日抵達英國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頓,然後改乘火車前往倫敦。在郭嵩燾一行抵英之前,時任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蘇格蘭人金登乾已經租好波特蘭大街49號。郭一行抵倫敦後便下榻在這座100年前建造的五層樓房。2月7日,郭嵩燾覲見維多利亞女王,就馬嘉里案件正式道歉,並遞交了國書,成為中國第一任駐外使節,在任3年2個月。波特蘭大街49號從此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中國公使館(後改為大使館),並一直沿用。[1]
中英雙邊關係
英國於1950年承認新中國,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中英於1954年6月17日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1972年3月13日升格為大使級。此後30多年,中英關係歷經波折,總體上朝著積極穩定的方向發展。1997年7月,香港政權順利交接後,兩國關係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1998年,中英建立全面夥伴關係。2004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近年來,英國日益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以務實態度看待中國崛起,主張深化對華合作,並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兩國高層保持了經常性往來和聯繫,雙方建立了總理年度會晤、經濟財金對話、戰略對話以及外交政策、人權、軍控、南亞問題、非洲問題等磋商及對話機制。
政治關係
1998年朱鎔基總理與布萊爾首相實現互訪,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夥伴關係。1999年江澤民主席成功訪英,這是中國國家元首對英國的首次國事訪問。2002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訪英。2003年,雙方分別成立旨在進一步提升兩國關係和深化各領域合作的雙邊關係互動小組。2004年5月,溫家寶總理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立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意建立兩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並確定兩國重點合作領域。
2005年7月,胡錦濤主席赴英國出席八國集團與開發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9月,布萊爾首相訪華,期間兩國決定建立戰略對話機制。11月,胡錦濤主席應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邀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9月,溫總理對英國進行工作訪問。10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對英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2007年12月,楊潔篪外長訪問英國。2008年1月,布朗首相首次正式訪華。同年8月,布朗首相赴華觀摩北京奧運會並出席閉幕式。
2009年1月,溫家寶總理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發表《中英關於加強合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貿易、能源、文化等領域7項協定。4月,胡錦濤主席應邀出席在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並會見了布朗首相和查爾斯王儲,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及發展中英關係達成廣泛共識。5月,王岐山副總理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並主持第二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經濟金融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達成20多項共識。10月,戴秉國國務委員訪問英國,會見了布朗首相、英國對華關係小組組長、財政大臣達林、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和保守黨領袖卡梅倫。
2010年1月,楊潔篪外長出席倫敦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期間,與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進行了雙邊會晤,雙方強調要確保兩國關係沿著正確軌道發展。3月,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率訪華,溫家寶總理會見;雙方同意提升中英戰略對話級別,戴秉國務委員與米利班德舉行了新一輪戰略對話;楊潔篪外長與米利班德舉行會談。4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就青海玉樹地震向胡錦濤主席致信慰問。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多倫多20國集團峰會期間會見英國首相卡梅倫,雙方一致同意進一步深化兩國關係,擴大中英在雙邊和國際事務中的合作。同月,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出席韓國20國集團財長會議前訪華,王岐山副總理會見。7月,英國外交大臣黑格訪華,溫家寶總理會見,戴秉國務委員與黑格舉行中英戰略對話,楊潔篪外長與黑格舉行會談。黑格表示,英希進一步深化英中夥伴關係,加強雙方各領域合作,擴大共同利益,並提出英中建立“促進經濟成長的合作夥伴關係”。黑格重申,英國新政府在台灣和涉藏問題上堅持上屆政府的政策,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8月,英國外交部國務大臣貝林厄姆發表聲明,就甘肅舟曲特大土石流及中國各地的洪澇災害表示慰問。9月,英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特別代表安德魯王子出席上海世博會英國館日,王岐山副總理會見。
2010年11月9日至1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率財政、商業、氣候變化、教育四位大臣及50名企業家訪華。胡錦濤主席會見,溫家寶總理為其舉行歡迎儀式並與其會談,同隨訪的英國企業家座談,李克強副總理會見並與其共同出席中英工商峰會。訪問期間,兩國還舉行經濟財金對話、經貿聯委會、教育部長年度磋商和能源工作組會議。胡錦濤表示,中英互為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中方重視發展同英國關係。雙方應從21世紀全球視角和戰略高度規劃好兩國關係。溫家寶總理表示,中英是全面戰略夥伴,兩國關係具有豐富內涵。雙方要加強政治互信和戰略互信,維護和促進兩國的根本利益。中方歡迎英國企業抓住機遇,擴大同中方的合作,英方應放寬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限制,以利雙邊貿易實現平衡、持續增長。中國政府鼓勵本國企業擴大對英投資,希望英方簡化審批程式,解決中國人員赴英國簽證難等問題。希望兩國繼續在教育、文化、衛生、青少年交流、奧運等領域開展活動,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卡梅倫表示,英國珍視同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願意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通過雙邊重要對話機制,加強交流,增進互信。英國始終把中國的發展視為機遇,希望同中國建立促進共同增長的經貿夥伴關係,主張歐盟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同意加強在聯合國安理會、20國集團、世界貿易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和機制中的溝通和協作。
2011年1月9日至12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英,與英國首相卡梅倫、副首相剋萊格、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黑格、財政大臣奧斯本、商業大臣凱布爾會見、會談。李副總理還訪問了蘇格蘭愛丁堡,分別會見了蘇格蘭事務大臣莫爾和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德。雙方一致同意深化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擴大基礎設施合作,培育標誌性大項目,探討在高科技、綠色產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合作新機遇,增進人文交流與合作,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溝通與協調。雙方簽署了能源、金融、文化等領域15項協定,涉及金額達46億多美元。其中包括中方向愛丁堡動物園提供一對大熊貓,實施為期10年的合作研究。
訪英期間,李副總理還會見了英工黨領袖米利班德以及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佩里和“青年破冰者”代表,出席英國工商界晚宴並發表題為“創新發展,共促繁榮”演講,考察“海蟒”波浪發電機項目和英國建築研究院科技創新園,並在英文化大臣亨特陪同下與英國中國文化愛好者和孔子學院學生互動。雙方經貿主管部門同期舉辦了中英經貿論壇。
使館辦公樓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座落在倫敦市中心的波特蘭大街49/51號(49/51PortlandPlace),原建於1785年,由當時英國著名建築師羅伯特·亞當(RobertAdam)和他的弟弟詹姆斯·亞當(JamesAdam)合作設計。外型美觀,內部裝飾華麗,是英國18世紀的流行建築,為英國二級保護文物。
自清政府在英設立外交機構起,波特蘭大街49號便為中國駐英公使館、大使館短期租用,1924年7月6日由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館轉為長期租用,並於1926年4月6日租用51號,兩處租期均為999年。
由於房屋年代久遠,1972年中英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係後,使館向英方提出了重建計畫,經房東同意後於1973年獲英政府批准,但只能拆除內部,保留外立面。後經協商,英方同意全部拆除,但重建時外立面需恢復原貌。
原樓於1980年拆除,1983年6月動工重建,1985年9月竣工。新大樓由北京建築設計院設計,英國Wates建築公司負責施工。新樓沿波特蘭大街外立面除原來的兩個門改為一個門外,基本保持了原樣,外型比原樓更加美觀。新樓為鋼筋混凝土現澆框架結構,磚牆圍護;外牆為雙層磚牆,中間加保溫層;占地面積83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中國駐英使館在其120多年的歷史中收集、保存不同年代的文物珍寶,包括齊白石、徐悲鴻、吳昌碩、任伯年、傅抱石、石魯、潘天壽等名家的墨寶,共近300件。
大使簡歷
1956年生,廣東揭陽人,國際關係碩士。
工作學習經歷:
1970—1974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
1974—1975外交部北郊五·七幹校學員
1975—1978駐尚比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
1978—1982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科員
1982—1983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學習
1983—1989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副處長
1989—1990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二秘
1990—1993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一秘
1993—1994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處長
1994—1995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參贊
1995—1998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長
1998—2001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公使
2001—2003駐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3—2004外交部大使
2004—2004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2004—2005甘肅省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
2005—2006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2006—2009 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9— 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榮譽:
美國弗萊徹院長勳章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友誼勳章
其他經歷: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會委員
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屆、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家庭:
夫人胡平華,有一子。
歷任大使
1、宦 鄉代辦(1954-1962)
2、熊向暉代辦(1962-1967)
3、宋之光大使(1972-1977)
4、柯 華大使(1978-1983)
5、陳肇源大使(1983-1985)
6、胡定一大使(1985-1987)
7、冀朝鑄大使(1987-1991)
8、馬毓真大使(1991-1995)
9、姜恩柱大使(1995-1997)
10、馬振剛大使(1997-2002)
11、查培新大使(2002-2007)
12、傅 瑩大使(2007-2009)
13、劉曉明大使(2009-)
使館信息
館領導
大使:劉曉明
公使:秦剛
公使銜參贊:叢培武
參贊:徐京利
機構
政治處
綜合調研處
新聞和公共外交處
辦公室
領事部
武官處
經商處
科技處
教育處
文化處
海事處
中國駐外大使館名錄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方面的關係,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籤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