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館簡介
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3區梅特涅街4號,大使館長50.46米,寬28.40米,占地面積1433.064平方米。使館有一個主樓供辦公用,還有一附屬小樓。
1971年5月28日中國同奧地利建交。1972年我國購買了梅特涅大街4號的建築物,作為大使館辦公地。該建築物建於1897年,原是奧地利當地銀行家的私人府邸。建築師為弗里德里希·沙赫納爾(FriedrichSchachner)。使館設有政治處、武官處、文化處、商務處、科技處、教育處、領事部和辦公室等部門。
使館歷史
使館駐地梅特涅街取名於前奧地利帝國的一位首相之名。梅特涅是19世紀上半葉歐洲政壇上的風雲人物。1809年梅特涅出任奧地利帝國外交大臣,後任首相。在拿破崙被打敗後,他提出召開歐洲君主的維也納會議,力圖維持歐洲的封建秩序。他曾住在這條街東頭的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建築里,現在是義大利使館。1848年維也納民眾在歐洲大革命的影響下發動了起義,他從這裡乘了一匹洗衣店的馬車逃到了倫敦,到1851年才回到這裡度過最後冷落孤獨的歲月,1859年病死。以他命名的這條街長一千多米,寬40米,這裡原是梅特涅官邸的私人花園,他死後不久,他的子孫就把官邸和花園都賣掉了。一些奧地利貴族在花園裡修建了房子,並且把花園的小徑擴建成一條小街,稱為梅特涅街。現在英國、德國、義大利、奈及利亞和中國的大使館館址均設在這裡。
歷任大使
1、王越毅(Wang Yueyi)1971年9月—1974年6月
2、俞沛文(Yu Peiwen)1974年9月—1980年1月
3、王殊(Wang Shu)1980年7月—1985年12月
4、楊成緒(Yang Chengxu)1985年12月—1989年10月
5、胡本耀(Hu Benyao)1989年11月—1994年3月
6、王延義(Wang Yanyi)1994年4月—1997年9月
7、劉昌業(Liu Changye)1997年11月—2000年7月
8、盧永華(Lu Yonghua)2000年8月—2007年10月
9、吳懇(Wu Ken)2007年11月—2010年8月
10、史明德(Shi Mingde)2010年8月—2012年8月
11、趙彬(Zhao Bin)2012年8月—2016年10月
12、李曉駟(Li Xiaosi)2016年10月—今
中國駐外大使館名錄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等方面的關係,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籤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