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
歷史溯源
中世紀的歷史介乎於歐洲古代和近代之間的大約一千二百年的歷史時期。中世紀開始時,歐洲政治和社會結構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蕭條,以後接踵而來的是漫長而遲緩的復甦。然而這個時期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卻不容忽視。音樂遺產亦很重要,雖然其思維方式及認識特點與今天相去甚遠,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當代音樂卻從中世紀音樂中繼承了大量財富。“中世紀的”(Medieval)這一形容詞與其英語的詞和其他語言中的對應詞一樣,都來源於拉丁名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學者人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紀,文化,文學和藝術“復活”的整整一千年,僅僅是一首不值得稱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歷史學家雖然早已駁斥了這種偏見(可是這一觀點由“黑暗時代”一詞部分的保留下來)但是習慣上仍將這個慢長時期視為一個獨立的歷史階段。通常公認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於土耳其人)為這一時期的上下限。“中世紀是從粗野原始狀態下發展而來的,

音樂類型
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
中世紀時代的歐洲,教會比國家或其它社會集團,都有更強大的統治權力。在那個時代,包括哲學的各種學問和藝術都為教會服務,中世紀的音樂由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在教會音樂中,開創了復調音樂的形式並完成了對位法。最初印刷樂譜,是教會為了作彌撒而用的。鍵盤樂器的興起以至其教授法,沒有一件事能夠離開教會而產生。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紀教會的遺產。

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回音產生莊嚴的和聲感,其純樸、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羅馬式音樂是中世紀這一時期的重要音樂形式之一,其代表當首推格雷戈里聖詠(GregorianChant),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樂。在漫長的中世紀裡,音樂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聖詠,它是純粹的單鏇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聖詠中,已經有多利亞調式、弗利幾亞調式、里第亞調式、混合里第亞調式等四種教會調式及其變格調式。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伊奧尼亞調式及愛利亞調式,進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調音階。在格雷戈里一世時代,已經在羅馬設立了稱為“歌唱班”的教授聖詠的學校,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之一。安普羅修斯(Ambrosius,340-397)聖詠則收集了在教會中所唱的歌曲,為教會音樂制定了由七音組成的四種教會調式音階,還創造了對唱的形式等。在聖詠中,歌詞與語言的語勢、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關係以極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決,它們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現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這一時代為止的音樂藝術的總結。
藝術特徵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的權力高於國家和其它社會集團。當時,一切社會意識形態,包括各種藝術以及哲學在內的各方面都要為教會服務,因此中世紀的音樂藉助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可以說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從合唱、合奏到鍵盤樂器的興起及教學,無一不是與中世紀的教會休戚相關的。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雖然在內容上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但它們與中世紀的教會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教會音樂,最初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是純粹的聲樂。
![]() |
下面幾種重要的格里高利聖詠音樂形式體現了這三種音樂類型:
詩篇歌調(psalmtone):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聖詠鏇律,內容是《聖經·舊約》中的150首詩篇,這些詩篇格律不嚴格,每句長短不一,僅有上下句為一節的框架,以平穩均勻的同音反覆為主,屬於"音節式"聖詠。它的形式基本包括,引入的"起"(只用於第一詩節),吟誦音(同音反覆的音,快速歌唱一詩節或句子),中間的"轉"(半終止)和結尾的"合"(是心鏇律性最強的部分)。
交替聖歌(antiphon):原來為詠唱詩篇的方式,詩篇每一節的上下兩句分別由二個唱詩班交替輪唱,後來這個交替的部分獨立出去成為"交替聖歌",它屬於"紐姆式"聖詠。應答聖歌(responsory):是格里高利聖詠中最富藝術性的形式,它與交替聖歌一樣,最初是指演唱形式——獨唱者領唱一節詩篇,後唱詩班重複該節的前半部分。之後,唱詩班部分選用其他內容為唱詞,而且鏇律越來越花俏,成為獨具特色的'應答部'。它屬於"花唱式"聖詠。
讚美詩(hymn):是早期格里高利聖詠中唯一的詩體形式,屬"音節式",有嚴格格律
聖歌(canticle):與詩篇歌調相似,但唱詞是聖經中其他內容,鏇律裝飾性略強
短詩曲(versicle):以應答形式演唱,唱詩篇以外的內容
三種音樂類型
下面幾種重要的格里高利聖詠音樂形式體現了這三種音樂類型:詩篇歌調
(psalmtone)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聖詠鏇律,內容是《聖經·舊約》中的150首詩篇,這些詩篇格律不嚴格,每句長短不一,僅有上下句為一節的框架,以平穩均勻的同音反覆為主,屬於"音節式"聖詠。它的形式基本包括,引入的"起"(只用於第一詩節),吟誦音(同音反覆的音,快速歌唱一詩節或句子),中間的"轉"(半終止)和結尾的"合"(是心鏇律性最強的部分)。
交替聖歌
(antiphon)原來為詠唱詩篇的方式,詩篇每一節的上下兩句分別由二個唱詩班交替輪唱,後來這個交替的部分獨立出去成為"交替聖歌",它屬於"紐姆式"聖詠。
應答聖歌
(responsory)是格里高利聖詠中最富藝術性的形式,它與交替聖歌一樣,最初是指演唱形式——獨唱者領唱一節詩篇,後唱詩班重複該節的前半部分。之後,唱詩班部分選用其他內容為唱詞,而且鏇律越來越花俏,成為獨具特色的'應答部'。它屬於"花唱式"聖詠。
讚美詩
(hymn)是早期格里高利聖詠中唯一的詩體形式,屬"音節式",有嚴格格律
聖歌
(canticle)與詩篇歌調相似,但唱詞是聖經中其他內容,鏇律裝飾性略強
短詩曲
(versicle)以應答形式演唱,唱詩篇以外的內容。
器樂樂器
中世紀早期教會對器樂是排斥的,隨著中世紀後期世俗文化的繁榮,出現了一些器樂體裁,樂器種類也增多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撥弦樂器
從羅馬流傳下來的里拉琴、索爾特里琴(psaltery)、琉特琴(lute)。
弓弦樂器
提琴(vielle或fiedel)和輪擦提琴(organistrum)。
吹管樂器
豎笛(recorder)、橫笛、雙簧管類的肖姆管(shawm)、風笛、小號、圓號。鍵盤樂器:大型管風琴、攜帶型管風琴、固定式(桌式)管風琴。
打擊樂器
疏失點評
中世紀的音樂發展無疑是整個音樂史發展中禁錮最多、最灰暗的一段。連年的戰爭加上宗教的禁慾主義,音樂內容與形式以宗教為前提,在通俗音樂與宗教音樂夾雜抗爭中發展。

相關問答
1.什麼是"新藝術"?其音樂有什麼特點?新藝術(arsnova)一詞是由法國人維特里(Vitry,1291-1361)在其《新藝術》一書中提出的,所謂"新"是與12世紀末-13世紀以巴黎聖母院樂派為代表的"古藝術"(arsantiqua)風格相對照而言。其音樂追求情感的表現,因此變得比過去生動多了。主要代表人物是紀堯姆.德.馬肖(G.Machaut,1300-1377),作曲家、詩人。
2.法國新藝術的主要世俗音樂體裁是什麼?法國尚松(chanson),這是為法語世俗詩歌譜寫的復調歌曲,多半是迴旋詩模式,帶有疊歌。

3.14世紀的義大利世俗音樂體裁有哪些?牧歌(madrigal):以抒情詩、田園詩、戀歌或諷刺詩為歌詞,一般為兩聲部復調織體合唱。(註:16世紀牧歌雖體裁名稱相同,但實質很不同,其歌詞是自由體,織體為五聲部模仿式復調。)狩獵歌(caccia):採用二聲部卡農式演唱方式(caccia),音樂風格活潑幽默。巴拉塔(ballata):與舞蹈有關的歌曲,較抒情,每節都有疊歌。大多為二聲部或三聲部。
4.義大利14世紀的重要作曲家是誰?弗朗切斯科.蘭迪尼(Landini,約1335-1397),盲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世俗歌曲。
5.14-15世紀上半葉對歐洲大陸產生重要影響的英國作曲家:鄧斯泰布爾(Dunstable,約1390-1453)。他的經文歌不用傳統的定鏇律,而是按照歌詞意境自由創作。通常為三聲部主調和聲織體,有大量三和弦結構。
6.關於布艮第樂派15世紀上半葉活躍在布艮第(相當於現在的荷蘭、比利時、法國東北部、盧森堡等地)宮廷的音樂家群體。該樂派音樂風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國作曲家鄧斯泰布爾的影響,音響上趨於優美細膩,悅耳和諧,尤以三度音程為主要的鏇律音程。布艮第樂派也被稱作第一尼德蘭樂派。
7.14世紀歐洲出現了哪種新樂器?楔槌鍵琴(clavichord)和羽管鍵琴(harpsichord;[英]clavicybal),今稱古鋼琴,雖然在14世紀已經出現,但真正盛行是在15世紀。
時代劃分
而今有關西洋音樂的起源,更多的人把目標集中在了格雷高里奧聖歌所誕生的時代。也就是公元七世紀初羅馬格雷高留斯一世(其在位年代為:590-604)的時代,現在的所謂格雷高里奧聖歌的稱呼也就是一個俗稱,正是的名稱應該是羅馬聖歌。這樣稱呼無外乎就是表明了這樣的聖歌是得到了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天主教最高層的認可的一種教堂音樂的緣故。不過更多的學者們傾向于格雷高里奧聖歌較完整的出現於8-9世紀的阿爾卑斯山北方地域的說法。其實當時各地的天主教教會的典禮音樂也比較混亂,羅馬教堂正是考慮了這樣的現狀最終考慮了一個具有統一性的歌唱方法。這樣的話,格雷高里奧聖歌也就算是正是的成立了。不過,還不能說在此之前教堂里就沒有音樂了,只不過是在羅馬教會統一了格雷高里奧聖歌之前更多的教堂音樂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形式和風格。當然這就是所謂正式的音樂的情況下,同時民間都有各種類型的通俗音樂存在,根據地域的不同其內容自然各不相同,按照當時交通的狀況來看,地域之間的音樂具有更大的獨立性。而這些民間存在的音樂也無時不刻的影響著當地的教會音樂,羅馬教會統一的格雷高里奧聖歌出台之前,經應該是這樣的狀況了。未得原作者授權嚴禁轉載classical.net.cn任何內容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影響我們追溯更加遙遠的音樂。這就是音樂賴以得到紀錄的媒體。這裡說的記錄媒體並非對音樂的聲音加以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