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謂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對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即:情感、態度、價值觀。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合應該具有的感情體驗;態度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具有的一種對周圍事物、事件的態度的形成;價值觀是指學生在學習結束後應該具有的對周圍經濟利益、金錢的看法。 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成果。
一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二維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知識與技能(Knowledge&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steps)和情感態度價值觀(emotionalattitude&values)。
這三個緯度就是K、A、P,加上學習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繫,融為一體知識與技能(Knowledge&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和情感態度價值觀(Attitude)。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的關係
三維的課程目
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繫,融為一體。
在教學中,既不能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不能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態度價值觀(Attitude)。
這三個緯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現在的所寫kapo模型。
落實目標
情境創設
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繫,激活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新知探究
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套用,把握知識套用規律。知識套用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定智力台階:基礎性套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套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往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套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過程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方式,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裡“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從認知程式看,教師是從整體到局部,而學生是從局部到整體,教學過程正是在新知識這個認知連線點上實現認知的轉化,即由教變學的轉化。
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不是教師直接講授或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途徑和方法。學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在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清單”;確定蒐集知識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蒐集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並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知識和信息解決提出的問題,完成學習任務。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通過社會協商的方式使群體的智慧為每一個個體所共享,內化為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是形成學生表現、交往、評價、批判能力的重要環節。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價值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出來的嗎?雖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各學科標準中都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列入課程改革目標,都要求教師關注它,但是,這決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像講解知識要點一樣,通過講解的辦法,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給學生。
一般說來,態度與價值觀,可能是沒法“教”的。本質上,態度與價值觀,都是一種主觀選擇,是行為主體對人生、對他人或社會的一種主觀認識和主動反應:看到一位身患絕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淚,也可能想方設法幫助他,還可能視若無睹;購物時售貨員少收了貨款,你可能暗自慶幸匆匆離去,也可能趕快糾正予以補足,或者以為這是對商業欺詐的合理報復而興奮不已……凡此種種反應,都是植根於行為主體深層認識的主動選擇,都是建立在主體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對世界和對自己行為自以為正確的觀念基礎上的,都是建立在主體性認識與情感基礎上的。在主體性認識沒有形成或改變以前,可以告訴他可能有幾種價值選擇,正確的選擇是什麼;還可以告訴他錯誤的選擇有什麼不利影響,甚至可以強迫他按照正確的選擇去行動。但是,只要這種情感、態度與價值選擇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認識的基礎上,這種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就只是一種知識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會成為有效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因為它們不會影響學習主體此後的選擇。
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選擇,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習得的。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參與中發展自我,在體驗中認識社會生活,是每個學主體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態度與價值選擇去影響學習主體,是教育者通過身體力行的示範活動來言傳身教的真實性和可行性,並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習主體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認知,形成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從這個意義上說,回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怎么教“的問題也不難,要點有兩個:一是教師真心實意的身教,二是創造機會讓學習者嘗試從教師身教中體會到的認識。其實,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是讓學習主體有可能實現主動的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如此,知識、能力教育亦如此。
多維目標
一新課程倡導課堂教學要實現多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教與學,都是通過知識與能力來體現的。知識與能力是傳統教學合理的核心,是我們應該從傳統教學中繼承的東西。過程與方法,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作業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過程的體驗、方法的選擇,是在知識與能力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的進一步開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又是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新課程倡導對學與教的情感體驗、態度形成、價值觀的體現,是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顧此失彼,而應該努力實現多維目標的整合。
1、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中,重視知識的產生、發展、套用、再發展的史實,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重視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方法選擇的意義,授學生以“漁”,使學生受到方法論的教育;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與合作性,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自覺性。
2、把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之中,使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獲得堅實的基質。重視教與學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的素養以及教學條件為依據,選擇課堂教學的方式。重視學生活動與訓練的設計:保證覆蓋面和參與度;體現程式性,留下延伸性。重視知識的探究過程:選準探究內容、創設探究情境、提出探究問題、營造探究氛圍、親歷探究過程、啟迪探究思維、體現探究價值。重視交流:動口——語言交流、動手——操作交流、動鍵——網上交流。重視互動:動腦——思維互動、動身——實踐互動、動情——情感互動。
3、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融合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的過程之中,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獲得體現的載體。
一要重視情境創設:創設源於學生的經驗而又高於學生的簡單經驗的學習情境,把學習目標定在學生的認知最近發展區內,激勵學生跳起來摘取學習成功的桂冠。創設源於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獲取、加工、評估、分析各種信息的能力;清晰地思考的能力,包括對價值觀的思考、邏輯和數學的推理、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和思考,以及預測和預報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包括語言和文字的交流,例如在公眾場合掌握講話的語言和身體的語言,正確運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書寫、語法,掌握各種文體以及風格,快速瀏覽、閱讀的能力等;理解人類環境的能力,基本掌握有關人類環境的各種知識;知曉人類和社會的能力,基本掌握人類和社會進化、發展的知識;個人生存能力能力,包括個人為生存和自我保護而必需的教育和訓練。創設源於學生心理需求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在學習動機,促進學習的有效性。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體內心的衝突,動搖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喚起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要重視榜樣的力量: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的示範活動來言傳身教的真實性和可行性,通過英雄、模範、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習主體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認知,形成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作業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三維目標緊密聯繫在一起,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