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屯鄉

三屯鄉

三屯鄉位於左雲縣北部,鄉政府坐落在三屯村,北隔明長城與內蒙古接壤,西依五路山與右玉縣毗鄰,東部界至本縣張家場鄉,南距縣城12公里,轄39行政自然村。三屯鄉位於河南省左雲縣城北部,北隔明外長城與內蒙古涼城縣毗鄰,西依五路山蹄窟嶺與朔州市右玉縣接壤,東部界至本縣張家場鄉,南距縣城12公里。全鄉所轄39個行政村,4889戶,總人口14890人。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該鄉地廣人稀,地勢高峻,多為山區和半山區,主要農作物為馬鈴薯莜麥胡麻和豆類。該鄉在有煤炭資源的鄉鎮境內辦有煤礦4座,年產原煤50餘萬噸。三屯村初步建成商貿文化中心,0903公路縱貫全鄉南北,55公里的鄉村公路連線成網,建成鄉中心醫院、畜牧服務中心、文化體育中心各1所(處),共有學校34所。

三屯鄉交通便利,伊魯路南北穿境而過.北連洛界、太澳高速公路和焦枝鐵路,南通311國道.旅遊資源豐富,峴山(又名

鐵頂山)海拔1166米,是中國唯一的道教文化遺址公園,與玉馬平湖旅遊區一道被河南省旅遊局批准為省級旅遊景區.鐵頂山道教文化遺址公園玉馬平湖旅遊區石人山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北國第一洞--雞冠洞一道構成伏牛山旅遊環線.

三屯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英石梅花玉花崗石鋁釩石等多種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已有十多家獨資、合資企業入駐三屯共同進行開發加工.

三屯想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小麥玉米花生菸葉紅薯核桃食用菌中藥材等等,本鄉還是豫西最大黃牛養殖基地和著名五香牛肉加工基地.

三屯鄉鄉鎮規劃布局合理,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網通營業網點遍布城鄉,50千伏高壓變電站為全鄉提供優質電能服務.全鄉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人文、自然環境文明、優雅,是社會各界有識之投資、開發、創業的理想之地.

勤勞、純樸、善良、奮進的三屯人民熱情好客,誠招天下仁人志士,到三屯這片熱土大顯身手,投資辦廠,發展旅遊,共謀大業,共創三屯美好的明天。

區劃人口

三屯鄉轄39行政自然村。
2014年全鄉戶籍在冊5318戶,13334口人,2015年5233戶,13214口人,其中農村常住人口占70%左右;30%左右的不常在人口大部分屬近邊地區打工(主要分布在左雲縣城、大同、內蒙、朔州一帶)人員,外來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中海油煤制氣、京能電廠項目建設區,辦有臨時暫住證的63人。

經濟發展

2014年人均人均可支配收入7807元;2015年8432元。

三屯鄉是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的典型純農業鄉,地處高寒,也是一直以來是制約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

三屯鄉三屯鄉
2014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

入為27959萬元,2015年2979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4億元;2014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427公頃,2015年3579.3公頃,種植以馬鈴薯、小雜糧為主;2015年豬飼養量4225口,牛3583頭,羊190332隻,雞27900隻,騾、馬461頭。2014年農業從業人員4340人,2015年6139人,季節性的占農村常住人口的18%,長期從業的占82%;二、三產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旅遊業正待籌謀開發。

生態建設

該鄉以生態建設為載體,緊抓農業生態項目的實施,引資建設了集奶牛養殖,林蛙養殖和狩獵、旅遊為一體的五

三屯鄉三屯鄉養殖場
路山生態建設公司;從最佳化農業內部結構著眼,大力發展物色種植,種植黃芪1500畝,實現苦蕎訂單4000畝,走效益農業之路;從培育農村新的經濟成長點著手,大力推廣養殖業,全鄉養羊4.8萬隻,人均3隻,實踐以牧牽農,以農促牧的致富之路;從發展農村產業化進程著手,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建立集肉牛養殖、育苗、種草,小雜糧加二為一體的青雲林牧有限責任公司,鼓勵企業和農民以寄養方式飼養肉牛,以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之路,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最佳化,努力提升全鄉經濟發展水平。

歷史文化

三屯鄉緊靠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大同。古代人類文化活動歷史悠久,境內人文歷史文化景觀主要有:關山

三屯鄉三屯鄉
漢代墓藏,西漢王昭君出塞路經歇馬之地蹄窟嶺,北魏時期屯邊據守血灑疆場的佚名將軍墳,蜿蜒數十公里的明代古長城,以及近代人文景觀抗日英雄殉難的十二窯慘案遺址、八路軍129師北上抗日路過時師部所在地及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居住過的三台村舊址和浮石山響馬老巢。為了更好地開發以休閒觀光為特色的旅遊事業,鄉政府依託五路山生態旅遊開發公司,先後投資510餘萬元,建成和正在籌建的有五星級國際獵人會所垂釣園狩獵場游泳池跑馬場飛蝶射擊場等旅遊休閒設施,為開發觀光旅遊奠定了基礎。

發展思路

該鄉的發展思路是: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生態畜牧業的發展,依託煤炭支柱,搞好煤礦體制創新,積極

三屯鄉三屯鄉
發展物色農業,逐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實施興方富民戰略,托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提高全鄉經濟實力,穩步增加農民收入。

四年築通致富路

左雲縣三屯鄉2007年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全鄉39個行政村的“行路難”歷史徹底結束,同時也拓寬了廣大民眾的致富渠道。

三屯鄉財政並不寬裕,2004年正式實施“村村通”建設時,計畫用5年時間,實現全鄉村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標。2007年是第四年,新一屆黨委、政府順應民意,提出“決戰2007年,兩年任務一年完”的奮鬥目標,打響了公路建設攻堅戰。

面對捉襟見肘的財政和艱巨的築路任務,鄉黨委、政府創新方法,創新籌資渠道,採取了“依靠政策補一點,煤礦基金返一點,壓縮支出省一點,義務投勞幫一點,動員社會投一點,用好投資節一點,承包單位墊一點”的“七個一點”籌資新理念。按照政策爭取補貼投資200萬元;鄉辦煤礦按噸煤10元設立的反哺農業基金中解決185萬元;鄉政府精簡超編臨時人員,減少開支3萬多元;動員相關村村民義務投入勞力1700餘人次;節約投資10萬餘元;公路邊土地出讓等市場運作方式籌集社會資金和通過招標方式,降低工程造價,節省工程投資總計35萬多元。這些舉措極大地緩解了工程投資壓力,到8月底,全鄉最後十個村新修通了水泥路,全長19.6公里,完成投資460萬元。至此,全鄉提前一年實現“村村通”的目標終於完成了。

“村村通了水泥路,不愁產品沒銷路;油路修到家門口,致富小康有盼頭”,看著寬敞平整的公路,廣大農民高興地說。三屯鄉有關負責人說,2004年,全鄉經濟總收入8115萬元,2007年預計可達1.2億元,其中農村暢通工程的拉動效應是巨大的。

相關信息

(1)三屯鄉六湖村中華紅葉楊繁育基地

1、項目實施地點和範圍:該項目實施地點位於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2007年整村推進汝陽縣三屯鄉六湖村玉馬村黃營村。項目實施後可使168戶貧困戶,672人擺脫貧困。

2、項目主要內容:①從河南林科院引進紅葉楊樹品種,在六湖村土壤較好的地段高標準繁育苗木10畝,並與當年

三屯鄉三屯鄉
在苗木落葉後栽到六湖、玉馬、黃營三個村的168戶貧困戶,栽培面積1000畝。②舉辦3期培訓班,培訓人員600人次,主要培訓嫁接、扦插育苗、苗田管理、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等技術。③引進中華紅葉楊原株2萬節。④適應技術人員包村包戶辦法,分環節進行跟蹤服務,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3、預期效益:①經濟效益:該項目實施後,栽植面積覆蓋3個省定貧困村,貧困村人均植樹1.5畝以上,168戶植1000畝以上,每畝栽植50株,生長周期10-15年,10年後產值達765萬元以上,平均效益76萬元以上,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戶均增收4150元②扶貧效益:該項目建成後,中華紅葉楊將成為貧困村的一項支柱產業,綠化了村莊、道路、荒灘,覆蓋3個貧困村168戶、672人,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戶均增收4150元,三年後普及到所有貧困村,全面增加貧困人口的收益,社會效益非常明顯。③生態效益:該項目完成後,可極大地改善生態環境,可調節氣候,綠化美化了村莊、道路、荒灘河岸,並對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起到重大作用,生態效益尤為顯著。

(2)送溫暖到鄉村

2007年河南省汝陽縣三屯鄉黃營村的村民歡歡喜喜地從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領導的手中接過了食用油大米掛麵棉衣棉被和現金等慰問品。

黃營村座落於汝陽南部的深山,自然條件惡劣,交通困難,缺少可供發展的資源。作為洛陽工業高專的對口扶貧單位,該校組織開展了多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並實行“結對子”,“一幫一”幫帶計畫,進行了捐贈衣物資金、義務支教等資助活動,資助該村國小建設沼氣工程解決學校教師的生活問題,給村民帶去了關愛。同時,該校還注重利用自身的觀念信息科技等優勢,分四批24人次作為駐村工作隊員深入欒川縣、伊川縣、偃師顧縣鎮等地堅持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扶貧活動,引導農民們要不斷更新觀念,拓展脫貧途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早日脫貧致富,此舉受到了當地民眾的一致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