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衛柿線、黃馬路、薄亢線、輝吳路從鄉北、東、西、南四個方位交匯、貫穿。連線焦枝線的準軌鐵路正在籌建。各村之間幹線公路基本實現網路化。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農、工、商、貿發展之黃金寶地。冀屯鄉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領工作全局,圍繞一大工業集聚區,兩大商業開發帶,三大發展基地戰略目標,以工業化發展為主鏇律,全力推進工業化、農業化、城鎮化進程。全鄉GDP達到77237萬元,第一產業GDP達到38246萬元,第二、三產業GDP達到38991萬元,第二、三產業GDP占一產比重的55.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2627萬元,國家稅收完成332.4萬元,財政預算收入345.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910元,人均居民儲蓄存款金額3289.7元。
行政區劃
冀屯村、張千屯、范屯、岳村、前橋位、後橋位、後屯、南坦、南流、馬正屯、東北流、西北流、文莊、麻小營、小麻村、大麻村、白草崗、趙流河、東王河、西王河、南王河、包公廟、褚邱村、早生村、憲錄村、亮馬台、益三村、前姚村、後姚村、西耿村、上官莊、大窪、小窪
資源狀況
土地資源:全鄉總耕地面積85375.5畝,5029畝基本農田,??56918.7畝一般農田,12585.3畝建設發展園地,10842.5畝非耕地(河灘地)。礦產資源:主要是煤炭,已探明儲量3.7349億噸,其次為砂石資源。屬近水平發育的穩定型厚煤層,煤層角2—6°,礦井屬低瓦斯,煤層不易自燃,煤無爆炸性,地溫正常,煤質屬低中灰、特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的一號優質無煙煤。
水資源:冀屯鄉山前平原地貌決定了本區地下水較為豐富,有利於農業生產及城鎮建設,單井出水量80—120噸/小時。但受降雨季節分配不均的影響,河流地面水及地下水季節分配不均衡,夏、秋季豐盈,春冬季較缺。
糧食資源:優秀小麥年產量24605噸,玉米年產量31122噸。
食用菌:年產鮮菇7000多萬公斤,品種有平菇、雙孢菇、雞腿菇、白靈菇、杏鮑菇、草菇、木耳等十多個品種及其醃製罐頭、烘乾等加工品。
蘆筍:種植面積8000多畝,年產鮮筍8000多噸。
生豬:年存欄10萬頭,年出欄23萬頭,是供滬生豬主要基地。
雞蛋:蛋雞存欄170萬隻,年產鮮蛋1530萬公斤。
油料:花生種植面積達540公頃,年產花生1796噸。
勞動力資源:全鄉共有勞動力24457個,其中男勞力13144個,女勞力11313個,城鎮勞動力690個,農村勞動力23767個,專業技術人才1376個。
氣候條件
冀屯鄉為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侯,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乾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1月最冷,7月最熱,雨熱同期。日照:年平均日照2231.4小時,日照率50%;五月份最多,年平均為238.9小時,2月份最少,年平均150.1小時。
霜期:年平均無霜期209天,平均初霜10月29日,平均終霜3月10日。
降水:年平均降水619.7毫米。年際變化較大。降水量四季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於夏季,冬季很少。
風向風速:東北風最多,東風次之,西北風最少。年平均風速2.2米/秒。4月份最大,8月份最小。
地形及河流
冀屯鄉為平原區,所在區域屬於第二級地貌。為山前傾斜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50—120米之間。
石門河、王村河、峪河北支從該鄉穿境而入。王村河屬石門河系一支。其中王村河從該鄉趙流河村入境到西北流村入石門河。石門河該鄉西北流村入境到南流村出鄉,境內全長10.2公里,保證流量每秒400立方米。峪河北支從該鄉包公廟村入,流經張千屯至前橋位村出。最後流入衛河,境內全長7.3公里,保證流量每秒300立方米。
特色產業
冀屯鄉過去一直是輝縣市的糧食主產區,有22個行政村,29000口人,48000畝耕地。2005年鄉鎮改革將褚邱鄉行政區域劃歸冀屯鄉管轄,全鄉行政村33個,47000口人,74000畝耕地。2003年以來,冀屯鄉黨委、政府通過對本地資源、市場等多方面綜合調研,決心把發展食用菌作為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全鄉食用菌大棚已達到6000多座,產量6000多萬公斤,產值近1億元。2006年全鄉人均純收入3910元,比2003年增加1200多元,僅食用菌一項就增加1000多元。現在冀屯鄉已成為河南省最大的平菇生產基地,通過了省農業廳無公害平菇產地認定,取得了鄭州市無公害產品準入證。產品主要銷往我市、鄭州市、焦作市以及山西、河北、湖北等周邊省的大中城市。食用菌的大規模發展轉移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現在冀屯鄉整個秋冬季節一片繁忙。冀屯鄉發展食用菌生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呈現“小群體,大規模”的生產模式。以家庭為單位組織生產,全鄉約有4000多個種植戶。已形成了東北流、麻小營、大麻村、小麻村、趙流河、百草崗、文莊等多個食用菌生產專業村;二是以平菇為主,多個菇種共同發展。平菇產量占90%以上,其它為雙孢菇、白靈菇、草菇、杏孢菇等。2006年冀屯鄉加大了雙孢菇的栽培量,新建立體式菇房120座,每座菇房可年產雙孢菇12000公斤;三是產、供、銷、加一體化。食用菌種植規模的擴大,帶動了加工、貯運和經貿等多方面的發展。從事原料生產、產品加工、大棚建築維修、裝袋等相關人員達10000人,專業經紀人超過100人。新軍食用菌加工基地、榮泰食品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加工企業紛紛成立。冀屯鄉還與湖北兆豐、河北化潤等省外食用菌加工、行銷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冀屯鄉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鄉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扶持,他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個方面:
發揮優勢、典型引路冀屯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有豐富的玉米芯資源,為平菇生產提供了充足原料。在如何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生產上,鄉政府著力培育一批典型種植村、戶,使其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麻小營村,總人口1060人,260戶,耕地1910畝,現有食用菌大棚297座。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麻小營村農民積極種植平菇。2006年裝袋量達300萬袋,產量超過300萬公斤,總產值400多萬元。棚均純利潤6000—10000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1500多元,已成為食用菌生產專業村。麻小營村曹勇軍,1991年在家裡建了一個不足30平方米的小棚,種了1000袋,投資了800元,一季下來,就淨掙2000元。1996年又建了4個平菇棚,每個棚占地220平方米,總投資還不到1.2萬元,當年純利潤就4萬元。鄉黨委、政府抓住這一典型,加強引導、幫扶,對其給予技術、資金、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幫助其擴大生產規模。1998年曹勇軍在鄉政府的幫助下在麻小營村南地又建了20個棚,單種平菇年淨收入達10萬元,並成為當地食用菌生產大戶。通過典型村、戶的示範帶動作用,吸引了更多的農民加入到食用菌生產的行列中,使得冀屯鄉食用菌大棚數量直線上升,2004年4000座,2005年5000座,2006年全鄉食用菌大棚達到6000座。
統一規劃、資金扶持
為了加快食用菌發展,冀屯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2003年鄉黨委、政府要求機關幹部凡戶口在本鄉的必須自己建一座大棚種植食用菌,戶口不在本鄉的至少動員發展3戶種植食用菌,每個村幹部至少要建一座大棚,並發展5個種植戶。各村成立以村支書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小組,負責協調解決種植戶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引導農戶搞好土地經營權流轉,在依法流轉的基礎上,採取“反租倒包”、“地塊對調”等多種方式解決發展用地問題。2003年鄉黨委、政府在輝吳公路和鄉村公路沿線規劃了2000畝食用菌種植園區,各村協調土地500餘畝,保證了食用菌生產做到按規劃發展、連片發展、沿路發展。鄉黨委、政府還協調信貸金融部門,對發展食用菌大棚有困難的農戶,尤其是新發展戶、加工戶,提供貸款扶持幫助啟動。2003年鄉黨委、政府爭取支農貸款300萬元,為每座新建菇棚貸款3000元,及時解決了農戶的啟動資金不足的問題。對於新建的食用菌加工企業,除資金技術上的扶持外,在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2004年鄉黨委、政府協調貸款10萬元,重點扶持了岳村王新軍的食用菌粗加工廠,發展醃製小包裝和真空鮮菇袋裝,實現了食用菌高額增值。截止2005年全鄉累計發放貸款500萬元。2007年冀屯鄉又爭取輝縣市政府提供的政府貼息貸款1000萬元,專門用於發展食用菌產業,對新發展食用菌大棚戶將給予5000-15000元的貸款扶持。
引進人才、普及推廣為了提高種植成功率和投資回報率,鄉政府從引進人才入手,聘請技術人員負責建棚和整個生產周期的技術服務。在2006年立體式雙孢菇房建設期間,鄉政府以每天80元的工資從夏邑聘請技術人員坐陣指導菇房建設,之後又以每月800元的工資從福建、商丘夏邑等地聘請專家在整個生產季節進行技術指導。每年定期舉辦培訓班,在生產的各個時期發放技術“明白卡”,關鍵時期由專家巡迴指導。每年鄉政府還組織鄉、村幹部和種植戶到商丘、鄭州、陝西等食用菌生產先進地方參觀,學習。為增強食用菌生產的後勁和提高產品檔次,鄉政府指導農戶引進食用菌新品種和高檔珍稀菇種,大力推廣規模化高效栽培技術、集約化生態農業技術,節本增效技術、精深加工技術等,為食用菌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2003年以來,冀屯鄉政府每年舉辦培訓班20餘次,聽課人數達5000餘人次,發技術明白紙20000多份。鄉政府每年用於食用菌引進人才和技術培訓的資金達10萬多元,占全鄉財政收入的2%以上。
成立協會、強化服務鄉政府引導、幫助成立了蘆筍協會、食用菌協會、食用菌研究會、食用菌經紀人協會,將全鄉的食用菌從業人員納入到協會管理中,為農民生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維護本地種植戶的應得利益。如蘆筍協會為食用菌種植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的服務,一是協會統一組織竹竿、薄膜、菌種等生產資料,按成本價出售給種植戶;二是生產季節,協會組織骨幹會員和生產能手在全鄉進行巡察,及時解決種植戶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三是實行保護價收購,當平菇價格低於成本價時,協會按成本價收購,確保農民種菇不賠錢;四是每年派人到北京、上海、山東等地進行食用菌市場考察,為農民發展食用菌提供最新的市場信息。為了提升食用菌菇種檔次,2006年協會和鄉政府負責人一同前往夏邑縣考察雙孢菇生產情況,為了確保在當地種植成功,協會的名譽會長和副會長親自建了雙孢菇標準化菇房進行試驗。經紀人協會劃定銷售區域避免服務交叉,定期召開例會協商價格,防止價格混亂和外來收菇商戶聯手壓價,避免菇農低價傾銷。鄉政府為了促進食用菌產品進一步加工增值,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積極引進食用菌深加工和精細包裝技術,還協調有關部門為從事食用菌交易的車輛免費辦理綠色通行證,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菇農的利益。
冀屯鄉食用菌產業蒸蒸日上、方興未艾,發展食用菌使廣大民眾嘗到了甜頭。鄉鎮改革後,冀屯鄉黨委、政府更加重視發展食用菌,針對本鄉食用菌發展中存在的品種單一、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制定了今後食用菌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一是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增加高檔菇的栽培面積,提高經濟效益,滿足市場需求;二是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促進食用菌產業化發展,扶持加工企業和相關協會的發展;三是推廣食用菌無公害栽培技術,保證質量安全,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工業發展
化工產品是冀屯鄉工業產品的代表,輝縣市航天化工廠所研製的A-903降濾失劑、HT-201陽離子粘土穩定劑、HT-101包被降濾失劑、HT-稀釋劑、A-923單項壓力封堵劑五個分別榮獲輝縣市優秀產品獎,二個分別榮獲新鄉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一個榮獲河南省星火計畫三等獎。輝縣市日新化工廠,主要生產四個產品,低螢光防塌劑WFT-666,粘土包被劑SP-Ⅱ,抗鹽抗高溫陽離子降濾失劑CHSP-Ⅰ,降濾失劑SPNH。1994年底通過了部級鑑定,質量全部達標合格。航天化工廠是中國天然氣總公司油田助劑定點生產廠家,一九九二年白手起家開始籌建,在以廠長(兼書記)魯振成同志為首的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員工,勵精圖制,團結實幹,銳意進取,以質量求生存,外抓市場,內抓管理,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廠里現有職工50餘人,固定資產120萬元,年創產值400餘萬元,創利稅80餘萬元。幾年來,在有關科研單位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連續開發研製十多個新產品,其中有五個分別榮獲市優秀產品獎,二個分別榮獲新鄉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一個榮獲河南省星火計畫三等獎,九四年被河南省技術監督局命名為達標企業,九六年至九八年連續三年被評為重契約守信用企業和納稅先進單位,九六年中國天然氣總公司為我廠頒發了產品質量認可證書。
河南省輝縣市日新化工廠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油田化學劑專業生產廠家。經濟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全面,檢測手段完備,管理機制完善。1994年底通過了部級鑑定,質量全部達標合格,產品暢銷大慶、南陽、南海、克拉瑪依、塔里木等全國十幾個大油田,並與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建立了長期穩固的技術合作關係,在全國基本形成了融科研、生產、信息為一體的網路體系。
基層建設
輝縣市冀屯鄉鄉黨委緊緊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採取培養“雙強”黨員及對無崗黨員設崗定責等措施,切實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帶頭致富的能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了全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通過“三個培養”,夯實“雙強”黨員隊伍基礎。一是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該鄉重視在農村退伍軍人、務工回鄉青年、初高中畢業生群體中發現致富能手,引導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把他們培養成黨員。岳村村民王新軍創建了食用菌產銷一條龍服務體系,不僅自己致富,而且帶富了鄉鄰,帶動了全村經濟發展。村黨支部及時引導、培養他向黨組織靠攏,王新軍已成為“雙強”黨員。二是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該鄉充分運用鄉、村黨員電教網路,廣泛對黨員進行政治理論教育和市場經濟、農業產業化、實用技能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並利用以會代訓、舉辦培訓班、組織參觀、巡迴報告等形式,強化對黨員的培訓,增強農村黨員致富意識和帶領民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把“雙強”黨員培養成“雙強”村幹部。對那些年紀輕、有思路、黨性強、威信高、樂於奉獻的“雙強”黨員,採取集中培訓,定向培養,實踐鍛鍊的辦法,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領導能力。對具備村幹部條件的通過選舉、任命等多種渠道,及時把他們選拔充實到村兩委會幹部隊伍中。已有20多名“雙強”黨員通過選拔成為村兩委會幹部。
深入開展以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為重點內容的創建活動。該鄉鄉黨委緊緊抓住設崗定責、授牌上崗、引導履崗、民主評議等四個環節,在各村設立了10個崗位,由無職黨員結合自身年齡、文化、資歷、特長等實際情況,自由選擇1個或多個崗位,並向村黨支部申報;村黨支部對每名黨員所選的崗位進行討論審定,崗位確定後,對外公示,接受民眾監督;每年年底召開黨員和幹部民眾大會,由村黨支部對每名黨員的履崗情況,按好、中、差三個標準評定等次,評出“先鋒崗”和“示範崗”,分別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通過因人設崗、以崗定責,極大地調動了無職黨員為民眾辦事的內在動力。冀屯鄉民眾感慨地說:“黨員有了崗,好像鋤頭開了光。”該鄉已有223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265名黨員與293個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收集傳遞致富信息113條,為民眾直接增加經濟收入18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