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該書記錄了醫學史上10個最激烈的辯論和對抗……
,描寫細緻入微,讀來津津有味,令人不忍釋卷。”
——《紐約時報》(NewYorkTimes)
“這是一本激動人心的好書。作者細緻入微的描述能引起每個對自然和人類進步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的共鳴。”
——《美國科學家》(AmericanScientist)
“一本向讀者介紹醫學發展史的作品。”
——《科克斯評論》
“激動人心。”
——《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IoftheAmericanMedicaAssociation)
從17世紀的解剖學家威廉·哈維到20世紀仍能引起爭議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無數的研究者、醫生和科學家都發現自己以及所從事的工作陷入了曾經摧毀無數人事業及生活的是非爭論之中。在這本受到多方讚譽的作品裡,作者哈爾·海爾曼向我們講述了這些爭論中最引人入勝、至關重要的片段。不論是像薩賓與索爾克這樣的名人論戰,還是像伽伐尼與伏打這樣鮮為人知者之間的爭執,書中講述的故事足以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般去感受發生在醫學史上的種種衝突和較量。
哈爾·海爾曼創作了27部深受大眾歡迎的科普作品,包括《科技史上的名家之爭》和由6本書組成的《未來世界》系列讀本。他同時還是《紐約時報》、《讀者文摘》、《今日心理學》等刊物的撰稿人。
內容簡介
從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到巴斯德的細菌論,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到到加洛的愛滋病病毒,醫學發展的歷史充滿了急風暴雨似的爭執和論辯,無一例外。本書生動詳細地介紹了10場發生在醫學史上的名家之爭,讓讀者在了解這些偉大的醫學發現的同時,更能了解到隱藏在推進科學進步的重大醫學發現背後的這些科學家酸甜苦辣的人生。
目錄
鳴謝
前言
第一章哈維與普里姆羅斯,利歐隆和解剖學家之爭——血液循環
第二章 伽伐尼與伏打之爭——動物電
第三章 賽麥爾維斯與維也納醫學界之爭——產裖熱
第四章 貝爾納與化學家,外科醫生和反對活體解剖者之爭——實驗醫學
第五章 巴斯德與李比希,普歇和科赫之爭——發酵、自然發生和細菌理論
第六章 戈爾吉與拉蒙-卡哈爾之爭——神經網路
第七章 弗洛伊德與莫爾、布勞耶、榮格和其他人之爭——精神分析
第八章 薩賓與索爾克之爭——小兒麻痹症疫苗
第九章 弗蘭克林和威爾金斯之爭——DNA的結構
第十章 加洛和蒙塔尼耶之爭——與愛滋病之戰
尾聲
譯者感言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哈維與普里姆羅斯、利歐隆和解剖學家之爭——血液循環
在17世紀之前的1400年問,人們一直認為肝臟是血液之源。血液從心臟流向四肢,為各器官提供養分,之後便不再流回心臟。此外人們還認為心臟所產生的某種生命的元氣與血液有著神秘的關係。
1628年,英國醫生、解剖學家威廉·哈維(WilliamHarvey)在他的《心血運動論》(OntheMotionoftheHeart)一書中提出了血液循環理論,指出心臟將血液泵向人體全身各處,並且循環往復。這一發現震驚了世人。
哈維在寫作《心血運動論》時使用的是拉丁文,因此後人常使用它的拉丁文縮寫形式DeMotuCordis或DMC指代該書。由於當時的出版審查委員會禁止本國出版商出版甚至接觸該書,因此哈維不得不找遠在德國法蘭克福的威廉·菲茨(wilhelmFitzer)出版此書。該書印刷質量不高,甚至錯誤百出,但根據菲茨的說法,全是因為它“生不逢時”。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在經歷一場歷時30年的內亂。
其實早在1628年該書出版之前,哈維就已經開始了在這方面的研究,並且差不多用了將近9年的時間在他所任職的皇家醫學院裡進行講解演示,以期獲得同行們的支持。所以,儘管全書只有72頁,並且印刷質量不高,但他寫作時審慎的態度、簡潔的語言仍足以使人對其內容一目了然。
哈維在書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自己對心臟所做的研究,第一次對心臟功能進行了科學的描述。此外,他還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疑慮和擔心。他在第一章中寫道:“對於這本書的出版,一定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會有人斥責我,甚至是誹謗中傷。因為在他們看來,我的這一發現無疑是離經叛道,是對所有解剖學家們的犯罪。”在第八章,哈維還寫道,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公眾對血液循環這一發現的反應可能會更為激烈,“我的關於人體內血液數量及其業源的理論,本質上講完全是他們聞所未聞的奇談怪論,因此我不僅擔心少數學者們的嫉妒之心,我甚至害怕自己會因些而與人類為敵。這讓我不寒而慄。”
科普讀物(十三)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