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

《萬物簡史》

《萬物簡史》是[美]布萊森編著的科普類作品,由接力出版社在2005年2月1日出版。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了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基本信息

簡介

《萬物簡史》《萬物簡史》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了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編輯推薦

《萬物簡史》《萬物簡史》

2004年英國皇家學會安萬特獎獲獎作品!《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排行榜頂級暢銷書!亞馬遜網站2003年度十大暢銷書之一;亞馬遜網站2003年科學類圖書第1名!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親自作序;中科院院士甘子釗何祚庥及國際知名科學家彼特·阿金斯、提姆·弗蘭納里聯袂推薦!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蹟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一千古命題作了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內容簡介

《萬物簡史》《萬物簡史》

這是一部有關現代科學發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勝的書,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風趣的筆法,將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所發生的繁多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筆下。驚奇和感嘆組成了本書,歷歷在目的天下萬物組成了本書,益於人們了解大千世界的無窮奧妙,掌握萬事萬物的發展脈絡。

書中回溯了科學史上那些偉大與奇妙的時刻,引用了近年來發現的最新科學史料,幾乎每一個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驚人:宇宙起源於一個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奇點;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使北美洲和歐洲北部地區變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坦博士拉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來的海嘯奪走了10萬人的生命;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於科學的科學家們也是千奇百怪:達爾文居然為蚯蚓彈起了鋼琴;牛頓將一根大針眼縫針插進眼窩,為的只是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富蘭克林不顧生命危險在大雷雨里放風箏;卡文迪許在自己身上做電擊強度實驗,竟然到了失去知覺的地步……

本書在講述科學的奇蹟與成就的同時,還浸潤著濃郁的悲天憫人的人文關懷。全書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對“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一千古命題作了極為精當的闡釋,每一個人在閱讀此書之後,都會對生命、對人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產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過《萬物簡史》之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作者認為,這是一本書所能獲得的最高評價

作者簡介

比爾·布萊森,享譽世界的旅遊文學作家。1951年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畢業於美國德雷克大學。從1973年起,曾在英國居住20年之久,任職於《泰晤士報》《獨立報》同時也為《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等刊物撰文。後搬回美國,現與妻子和四個小孩居住於新罕布夏州的漢諾瓦市。

布萊森擅長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他所遊歷的世界,在他的書里,英國式的睿智幽默與美國式的搞笑絕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學,讓他的文字充滿了幽默、機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遊文學作家”(《泰晤士報》)。

代表作有《哈!小不列顛》《歐洲在發酵》《一腳踩進小美國》、《別跟山過不去》、《請問這裡是美國嗎?》等多種,每本均高居美、英、加暢銷書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顛》更被英國讀者推選為“最能深刻傳達出英國靈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才華橫溢,興趣亦十分廣泛,在語言學方面著有《麻煩辭彙詞典》、《母語》、《美式英語》等書,皆為擁有廣大擁躉的幽默之作。

目錄

《萬物簡史》中譯本序
引言
第一部寥廓的空宇
第一章如何營造一個宇宙第二章歡迎光臨太陽系
第三章埃文斯牧師的宇宙
第二部地球的大小
第四章事物的測定
第五章敲石頭的人們
第六章勢不兩立的科學
第七章基本物質
第三部一個新時代的黎明
第八章愛因斯坦的宇宙
第九章威力巨大的原子
第十章把鉛攆出去
第十一章馬斯特·馬克的夸克
第十二章大地在移動
第四部處境危險的行星
第十三章砰!
第十四章地下的烈火
第十五章美麗而危險
第五部生命本身
第十六章孤獨的行星
第十七章進入對流層
第十八章浩瀚的海洋
第十九章生命的起源
第二十章小生物的世界
第二十一章生命在繼續
第二十二章多災多難的生命進程
第二十三章豐富多彩的生命
第二十四章令人驚嘆的細胞
第二十五章達爾文的非凡見解
第二十六章生命的物質
第六部通向我們的路
第二十七章冰河時代
第二十八章神秘的兩足動物
第二十九章永不安分的類人猿
第三十章一個星球,一次實驗

讀者評論

1.寫作邏輯和結構是有點混亂,不過部分內容還是很過癮的,是不錯的科普讀物,很好看。看了這本書,真是覺得我們的教科書寫得不是一般的爛,完全泯滅孩子們了解世界和宇宙的興趣。希望編教科書的人、編考試卷的人也去看看這本書,看看人家是怎么讓科學變得有意思的!

2.厚厚一本《萬物簡史》很早就開了個頭,剛開始的篇幅似乎有些羅羅嗦嗦,我很快去追逐別的不那么“堅硬”的閱讀了。近來由於頻受地震字眼的刺激,在心底里再次生起“確乎有必要好好了解我們生長的這個地球和宇宙”的念頭,要知道這本書可是自稱“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呢。耐著性子繼續,有點漸入佳境的意思了,大抵也是習慣了這種敘述方式:可以十分容易從謀篇字句里讀出作者比爾.布萊森的用盡心力——倘若不是他對所要描述的對象十分了解,確難將科學的艱澀和深奧一化而為生動與幽默。領會到這一點,我不完全是從如今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定理和公式上——儘管作者真的已經將諸如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之類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以期適應我等普通讀者的閱讀理解能力,但還是不影響我讀著讀著越來越勝的獵奇心,要知道在一部書里讀到如此之多大名鼎鼎的科學巨匠的逸聞趣事可不多見。什麼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奧本海默、居里夫人等等等等,總之,簡直就是各個時期、各個領域牛人的大集合,不妨稍微想像一下:一部近現代科學發展史上綴滿著閃亮無比的群星,也可以說正是群星的閃爍璀燦造就了美麗的科學星空。

3.書里的內容真不愧於它的書名“萬物”,果然含了很多知識,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幾乎方方面面的知識都涉及到了,可以說是一部小百科全書,而且內容淺顯易懂,不像專業書籍那樣晦澀難懂,是科普書籍中的佳品!
強烈推薦……

相關內容

1989年,我動身環遊美國,開始了我的探求智慧之旅。在旅行中,我拜訪了心理學家、哲學家、醫學家、科學家和神秘體驗論者等共 200多位,我和他們共同探討了問題,他們都聲稱自己知道我所追問的那些問題的答案。到我寫《何者為重——尋求美國智慧》(What Really Matters :Searching for Wisdom in America)一書之前,我已確信:肯·威爾伯是獨樹一幟的。我認為,在新近出現的美國獨有的智慧中,肯·威爾伯的思想毫無疑問是其中最令人信服、最具有穿透力的思想之一。

在20年前,肯·威爾伯出版《意識層次圖》(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一書時,他才23歲,這本書使他幾乎一夜成名,並且使他也許稱得上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卓有建樹的哲學思想家之一。《意識層次圖》這本書,在他從生物化學研究生院退學三個月後寫成,他論述了人的發展所必須經過的一些特殊階段,這些階段超出了西方心理學的那種一般的認識。

肯·威爾伯認為:只有成功地通過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個體的健康感才能出現,從而才能最終體驗到超越並涵括了個人自我(self)的更廣泛的同一性。

實際上,肯·威爾伯將弗洛伊德、佛陀相結合,最終又因為一些似乎不可調和的分歧而將他們分開,這正是他作出許多具有原創性的貢獻的開始。

這本書的標題“萬物簡史”十分宏大,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它恰恰陳述了它所承諾的內容,它有著寬廣的歷史跨度,從創世大爆炸(Big Bang)直到枯竭的後現代的今天。沿著這條道路,它試圖弄清楚人類在物質上、感情上、智力上、道德上、靈性上經常被困擾的一些矛盾的形式。從整體上看,這本書的內容精練而且緊湊。

實際上,和《意識層次圖》以及肯·威爾伯隨後出版的1l本書相比,《萬物簡史》不僅擴展了這些早期著作的思想,而且還在於它所採用的是一種簡單的、容易接受的會話體。讀大多數肯·威爾伯的書,至少要求一些東方的靜修傳統和西方的發展心理學的知識。而《萬物簡史》和更廣泛的讀者們交流——這些讀者盡力地追尋日常生活中的真諦,但也為那些經常看起來相互矛盾的通向真理的潛在途徑而迷惑。為了和這些讀者交流,《萬物簡史》所追求的是簡潔的、基本的描述方式。對那些讀完這本書還想獲得更多知識的讀者,我推薦肯·威爾伯最近的作品《性,生態和靈性》(Sex,Ecology ,Spirituality),這可以使你通過更嚴密的細節去探索這裡出現過的許多觀點。

我沒有見過有任何人比肯·威爾伯更詳細和系統地描述過人類的發展以及意識的進化。在我的旅途中,我曾經遇見很多極力宣稱自己發現了獨特真理的人,我幾乎無一例外地發現,他們是通過運用一些偏頗的觀點來支持其結論的,他們排斥一些價值標準和觀念,而稱頌另外一些。

讀者將在《萬物簡史》中發現,肯·威爾伯在書中採取了更具有包容力和綜合性的研究態度。他提出了一個充分尊重和融合其他真理形式的非常連貫一致的觀點,這些真理形式包括極為廣大而相差懸殊的知識領域,既有物理學和生物學,社會學和系統科學,藝術和美學,也有發展心理學和以靜修見長的神秘體驗論。此外,還有看似完全對立的哲學運動如新柏拉圖主義、現代主義、理想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觀點的展示。

肯·威爾伯認為,一定的真理主張可能不是面面俱到但卻是有根據的,其真實的程度也應限定在它所論述的範圍之內——我們也須將它看作是其他同等重要真理的組成部分。也許,在《萬物簡史》一書中,肯·威爾伯運用的最有力的新工具是他所提出的人類發展的“四象限”理論。他研讀了歷史上許許多多思想家所繪出的數百幅人類發展圖,包括生物圖、心理圖、認知圖和靈性發展圖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各種各樣的圖表啟發肯·威爾伯認識到,它們都不過是從不同側面所描繪的真理。例如,發展的外在模式都是可以客觀地或經驗地加以測定的。但肯·威爾伯清楚地指出這種真理形式只能引導你到此為止。任何綜合性的發展模式都同時包含著一個內在的維度—— 這是一個主觀的、解析性的、依賴於意識和內省的維度。不僅如此,肯·威爾伯還看到,內在的發展和外在的發展並非只是在個體層面進行的,而且還在社會和文化層面進行,因此他提出了四象限理論。

他用一系列生動的例子證明了這一觀點:所有這些真理形式都不能簡化為另外一種形式。例如,一個行為主義者不能僅僅靠觀察一個人的外在行為或其生理上的關聯理解他內在的體驗。真理確實可以使你獲得自由,但你首先要懂得世界上存在著不僅僅一種真理形式。

《萬物簡史》是在幾個層次上來寫作的。這是我所見過的關於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和位於其中的男女的最豐富的圖譜。肯·威爾伯提出,在辯證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要超越前階段的局限性,但同時也會設定一些新的局限。對我們人類發展進程這一特點的揭示既肯定了任何一種真正的不曾懈怠的對更自覺的、更完整的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賦予了其尊榮和高貴的地位。“沒有哪個時代是歷史的終結”,肯·威爾伯寫道:“我們都是明天的食物。過程在繼續,大精神存在於過程之中,而非存在於某一特殊的時代或某個時刻或地方。” 從另一方面看,肯·威爾伯在《萬物簡史》中還擔當了解除神秘和揭示真相的任務——在這裡他表現為一個目光敏銳的批評家,對導師、技術、觀念和系統等都進行了批評,這些給人以通向真理的道路的承諾者,實際上普遍顯得偏頗不全、誤導他人和扭曲真相。我們自己常常也是這樣的同謀犯

由於害怕變化和善於自我欺騙,我們總是很快就鎖定一個簡單的答案和直截了當的觀點,它們使得我們最終變得眼界狹小,並使得我們的發展在中途停頓。

肯·威爾伯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他表現了兩種堅守:一顆真誠的心靈和一種尋求真理的決心。他擴大自己的視野,從儘可能最大的圖畫中吸取養料,但他又不是一視同仁地看待所有的因素,他做了一種質的區分。他強調並看重深度。他不怕樹敵,同時也尊重許多觀點。因此《萬物簡史》不僅對我們宇宙人生的重大問題,而且對我們時代許多其他令人困惑和沒有答案的方面都給予了富有創見的解釋。這些問題包括男女地位和危色的變化,環境的持續破壞,差異性和多元文化,受壓抑的記憶和童年性虐待,網際網路在資訊時代的作用,等等。

我無法找到比這本書更好的關於肯·威爾伯思想的入門書了。它將進化、意識和我們走向全新的發展階段的能力納入到觀察的視野中。更具有實際意義的是,在你選擇任何一條通向智慧的道路時,它可以使你避免許多錯誤的步驟和錯誤的方向改變。

大概是2001年12月底一天的晚上,我坐在電腦前修改《萬物簡史》的譯文第二章“神秘的衝動”。這一章主要是在論述一種進化觀。肯·威爾伯的思想和論述方式,我以前很不熟悉,所以感到不大適應,有一些似懂非懂。

我繼續工作下去。在修改到第二章的結尾處時,我忽然有所悟,理解了他所講的“進化”的含義,由於這一理解,以往所思考的不少問題也一下豁然貫通。我起身離開電腦,走到樓下的花園。那天天氣較冷,我下樓時穿了羽絨服,並且把帽子戴上。當時已經是夜裡11點。我在花園裡繞著圈散步,消化肯·威爾伯的論述給我的啟迪。我走著、走著,那種興奮勁兒一點都沒有消失。走了一會兒,感到熱,就把羽絨服的帽子翻到了腦後……這樣,不知不覺,一走就走了兩個鐘頭,等我平靜下來,已是凌晨1點鐘。這是一種非常愉快的由於智慧型的撞擊而產生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類似佛家所說的“開悟 ”。記得將近2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時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本書的譯稿完成後,我曾經把它給幾位朋友看,他們共同的感受是“ 有勁”、“有嚼頭”。我想到美國的托尼·舒瓦茨先生在本書的前言中的話:“這本書的內容精練而緊湊。”“精練”的原文是“lean”,有脂肪少的,或沒有脂肪的瘦肉之意。他們對這本書的感受,也正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感覺。不過,我更願意把肯·威爾伯的思想比做一座高山。我們平時在大城市裡按部就班地生活,肌肉萎縮了,心情厭倦了,腸胃不消化了。現在我們想呼吸新鮮的空氣,想接觸大自然,想活動活動身體,於是我們可以登山。

不過,肯·威爾伯是這樣一座山,登時需要費一些勁,但一旦登上去,卻可以產生一種站在高山俯瞰人寰的清明的感覺。很多以前不清晰的、朦朧的問題,可以變得清晰起來。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休閒,想輕鬆一下,隨便翻一翻,淺嘗輒止,讀肯· 威爾伯的著作恐怕不會是你最佳的選擇。如果你想在思想上有較大的啟迪,那么認真讀下去,肯定會有收穫。我自己就是一個受益者,他的書解決了我的不少困惑。我這幾年在心理狀態上有所進步,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他的書的啟迪也不無關係。我感到自己的接納性增加了,對世界、對生命更加熱愛了。能量更暢通了,原發性、創造力增加了。有時候,也能夠體會到他在書中描述的“空”的感覺。人們常常把佛教的“空”理解為什麼都沒有,其實,“空”是一種廣闊的自由感: 當你倒推進入這個純粹主觀性,純粹的觀者,你不會把它看成一個客體 ——你不能把它看成一個客體,這是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客體!你什麼也看不到。但是,只要你平靜地靜止在這個觀照的覺識中——注視著身體、心智以及自然飄浮——你可能會開始注意到你實際感受到的是自由的感覺,一種解脫的感覺,一種不被你所看到的客體束縛的感覺。你什麼也看不到,你只是靜止在廣闊的自由當中。

在你面前白雲飄蕩過去,你的思想飄蕩過去,你的身體的感覺飄蕩過去,而你並不是它們。你是這些客體來來往往的廣闊的自由空間。你是一塊空地,你是空,你是一個廣大的空間,所有的客體在其中來來往往。白雲、感覺、思想來來往往,但你並不是它們。你是浩瀚的自由感,你是無垠的空,你是無邊的空地,正是由此外顯才得以發生,停留片刻,隨之飄走。

肯·威爾伯《萬物簡史》

萬物簡史/心理學譯叢學術系列  

作者:(美)肯·威爾伯| 主編:許金聲|譯者:許金聲

本書作者被譽為美國。最暢銷的學術類著作作家。是後人本心理學最重要的思想家,本書堪稱後人本心理學的代表作之一。本書氣魄宏大,內容豐富,觀點既融合了東西方在該領域該學科中研究的精華,又貫穿了作者獨特的個性和不凡見解。本書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娓娓道來,對我們人生的重大問題,對我們面臨的困惑和不安給予了富有創見的解釋。這些問題包括男女地位和角色的變化,環境的持續破壞、差異性和多元化、受壓抑的記憶以及網際網路在資訊時代的地位等等。 肯·威爾伯是獨樹一幟的。在新近出現的美國獨有的智慧中,他的思想毫無疑問是其中最令人信服、最具有穿透力者之一。我沒有見過任何人比他更詳細和系統地描述過人類的發展以及意識的進化。 從整體上看,本書內容精練而且緊湊。題為《萬物簡史》,十分宏大,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它恰恰陳述了它所承載的內容,它有著寬廣的歷史跨度,從創世大爆炸直到枯竭的後現代的今天。沿著這條道路,肯·威爾伯採用一種簡單的、讓人容易接受的對話體娓娓道來,試圖弄清楚人類在物質上、感情上、智力上,道德上、靈性上經常被困擾的一些矛盾的形式。

章節介紹

前言

致讀者

導言

第一編 演化中的大精神

第一章 聯結的模式

第二章 神秘的衝動

第三章 人類社會的幾個階段

第四章 偉大的後現代革命

第五章 大宇宙的四隅

第六章 上帝的兩隻手

第七章 順應大宇宙

第八章 善、真、美

第二編 演化中的大精神所達到的境界

第九章 意識的進化

第十章 走向全球意識(之一)

第十一章 走向全球意識(之二)

第十二章 超意識領域(之一)

第十三章 超意識領域(之二)

第三編 平地

第十四章 上行和下行

第十五章 “大宇宙”的崩潰

第十六章 私我和生態

第十七章 下行者的統治

第十八章 對上帝的解讀

主題詞中英文對照

人名中英文對照

譯後記

6年以前,即1989年,我動身環遊美國,開始了我的探求智慧之旅。在旅行中,我拜訪了心理學家、哲學家、醫學家、科學家和神秘體驗論者等共 200多位,我和他們共同探討了問題,他們都聲稱自己知道我所追問的那些問題的答案。到我寫《何者為重——尋求美國智慧》(What Really Matters :Searching for Wisdom in America)一書之前,我已確信:肯·威爾伯是獨樹一幟的。我認為,在新近出現的美國獨有的智慧中,肯·威爾伯的思想毫無疑問是其中最令人信服、最具有穿透力的思想之一。

在20年前,肯·威爾伯出版《意識層次圖》(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一書時,他才23歲,這本書使他幾乎一夜成名,並且使他也許稱得上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卓有建樹的哲學思想家之一。《意識層次圖》這本書,在他從生物化學研究生院退學三個月後寫成,他論述了人的發展所必須經過的一些特殊階段,這些階段超出了西方心理學的那種一般的認識。

肯·威爾伯認為:只有成功地通過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個體的健康感才能出現,從而才能最終體驗到超越並涵括了個人自我(self)的更廣泛的同一性。

實際上,肯·威爾伯將弗洛伊德、佛陀相結合,最終又因為一些似乎不可調和的分歧而將他們分開,這正是他作出許多具有原創性的貢獻的開始。 這本書的標題“萬物簡史”十分宏大,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它恰恰陳述了它所承諾的內容,它有著寬廣的歷史跨度,從創世大爆炸(Big Bang)直到枯竭的後現代的今天。沿著這條道路,它試圖弄清楚人類在物質上、感情上、智力上、道德上、靈性上經常被困擾的一些矛盾的形式。從整體上看,這本書的內容精練而且緊湊。

實際上,和《意識層次圖》以及肯·威爾伯隨後出版的1l本書相比,《萬物簡史》不僅擴展了這些早期著作的思想,而且還在於它所採用的是一種簡單的、容易接受的會話體。讀大多數肯·威爾伯的書,至少要求一些東方的靜修傳統和西方的發展心理學的知識。而《萬物簡史》和更廣泛的讀者們交流——這些讀者盡力地追尋日常生活中的真諦,但也為那些經常看起來相互矛盾的通向真理的潛在途徑而迷惑。為了和這些讀者交流,《萬物簡史》所追求的是簡潔的、基本的描述方式。對那些讀完這本書還想獲得更多知識的讀者,我推薦肯·威爾伯最近的作品《性,生態和靈性》(Sex,Ecology ,Spirituality),這可以使你通過更嚴密的細節去探索這裡出現過的許多觀點。

我沒有見過有任何人比肯·威爾伯更詳細和系統地描述過人類的發展以及意識的進化。在我的旅途中,我曾經遇見很多極力宣稱自己發現了獨特真理的人,我幾乎無一例外地發現,他們是通過運用一些偏頗的觀點來支持其結論的,他們排斥一些價值標準和觀念,而稱頌另外一些。

讀者將在《萬物簡史》中發現,肯·威爾伯在書中採取了更具有包容力和綜合性的研究態度。他提出了一個充分尊重和融合其他真理形式的非常連貫一致的觀點,這些真理形式包括極為廣大而相差懸殊的知識領域,既有物理學和生物學,社會學和系統科學,藝術和美學,也有發展心理學和以靜修見長的神秘體驗論。此外,還有看似完全對立的哲學運動如新柏拉圖主義、現代主義、理想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觀點的展示。

肯·威爾伯認為,一定的真理主張可能不是面面俱到但卻是有根據的,其真實的程度也應限定在它所論述的範圍之內——我們也須將它看作是其他同等重要真理的組成部分。也許,在《萬物簡史》一書中,肯·威爾伯運用的最有力的新工具是他所提出的人類發展的“四象限”理論。他研讀了歷史上許許多多思想家所繪出的數百幅人類發展圖,包括生物圖、心理圖、認知圖和靈性發展圖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各種各樣的圖表啟發肯·威爾伯認識到,它們都不過是從不同側面所描繪的真理。例如,發展的外在模式都是可以客觀地或經驗地加以測定的。但肯·威爾伯清楚地指出這種真理形式只能引導你到此為止。任何綜合性的發展模式都同時包含著一個內在的維度—— 這是一個主觀的、解析性的、依賴於意識和內省的維度。不僅如此,肯·威爾伯還看到,內在的發展和外在的發展並非只是在個體層面進行的,而且還在社會和文化層面進行,因此他提出了四象限理論。

他用一系列生動的例子證明了這一觀點:所有這些真理形式都不能簡化為另外一種形式。例如,一個行為主義者不能僅僅靠觀察一個人的外在行為或其生理上的關聯理解他內在的體驗。真理確實可以使你獲得自由,但你首先要懂得世界上存在著不僅僅一種真理形式。

《萬物簡史》是在幾個層次上來寫作的。這是我所見過的關於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和位於其中的男女的最豐富的圖譜。肯·威爾伯提出,在辯證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要超越前階段的局限性,但同時也會設定一些新的局限。對我們人類發展進程這一特點的揭示既肯定了任何一種真正的不曾懈怠的對更自覺的、更完整的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賦予了其尊榮和高貴的地位。“沒有哪個時代是歷史的終結”,肯·威爾伯寫道:“我們都是明天的食物。過程在繼續,大精神存在於過程之中,而非存在於某一特殊的時代或某個時刻或地方。” 從另一方面看,肯·威爾伯在《萬物簡史》中還擔當了解除神秘和揭示真相的任務——在這裡他表現為一個目光敏銳的批評家,對導師、技術、觀念和系統等都進行了批評,這些給人以通向真理的道路的承諾者,實際上普遍顯得偏頗不全、誤導他人和扭曲真相。我們自己常常也是這樣的同謀犯。

由於害怕變化和善於自我欺騙,我們總是很快就鎖定一個簡單的答案和直截了當的觀點,它們使得我們最終變得眼界狹小,並使得我們的發展在中途停頓。  肯·威爾伯發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他表現了兩種堅守:一顆真誠的心靈和一種尋求真理的決心。他擴大自己的視野,從儘可能最大的圖畫中吸取養料,但他又不是一視同仁地看待所有的因素,他做了一種質的區分。他強調並看重深度。他不怕樹敵,同時也尊重許多觀點。因此《萬物簡史》不僅對我們宇宙人生的重大問題,而且對我們時代許多其他令人困惑和沒有答案的方面都給予了富有創見的解釋。這些問題包括男女地位和危色的變化,環境的持續破壞,差異性和多元文化,受壓抑的記憶和童年性虐待,網際網路在資訊時代的作用,等等。 我無法找到比這本書更好的關於肯·威爾伯思想的入門書了。它將進化、意識和我們走向全新的發展階段的能力納入到觀察的視野中。更具有實際意義的是,在你選擇任何一條通向智慧的道路時,它可以使你避免許多錯誤的步驟和錯誤的方向改變。

大概是2001年12月底一天的晚上,我坐在電腦前修改《萬物簡史》的譯文第二章“神秘的衝動”。這一章主要是在論述一種進化觀。肯·威爾伯的思想和論述方式,我以前很不熟悉,所以感到不大適應,有一些似懂非懂。

我繼續工作下去。在修改到第二章的結尾處時,我忽然有所悟,理解了他所講的“進化”的含義,由於這一理解,以往所思考的不少問題也一下豁然貫通。我起身離開電腦,走到樓下的花園。那天天氣較冷,我下樓時穿了羽絨服,並且把帽子戴上。當時已經是夜裡11點。我在花園裡繞著圈散步,消化肯·威爾伯的論述給我的啟迪。我走著、走著,那種興奮勁兒一點都沒有消失。走了一會兒,感到熱,就把羽絨服的帽子翻到了腦後……這樣,不知不覺,一走就走了兩個鐘頭,等我平靜下來,已是凌晨1點鐘。這是一種非常愉快的由於智慧型的撞擊而產生的感覺,這種感覺也許類似佛家所說的“開悟 ”。記得將近2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時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本書的譯稿完成後,我曾經把它給幾位朋友看,他們共同的感受是“ 有勁”、“有嚼頭”。我想到美國的托尼·舒瓦茨先生在本書的前言中的話:“這本書的內容精練而緊湊。”“精練”的原文是“lean”,有脂肪少的,或沒有脂肪的瘦肉之意。他們對這本書的感受,也正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感覺。不過,我更願意把肯·威爾伯的思想比做一座高山。我們平時在大城市裡按部就班地生活,肌肉萎縮了,心情厭倦了,腸胃不消化了。現在我們想呼吸新鮮的空氣,想接觸大自然,想活動活動身體,於是我們可以登山。

不過,肯·威爾伯是這樣一座山,登時需要費一些勁,但一旦登上去,卻可以產生一種站在高山俯瞰人寰的清明的感覺。很多以前不清晰的、朦朧的問題,可以變得清晰起來。

如果你僅僅是為了休閒,想輕鬆一下,隨便翻一翻,淺嘗輒止,讀肯· 威爾伯的著作恐怕不會是你最佳的選擇。如果你想在思想上有較大的啟迪,那么認真讀下去,肯定會有收穫。我自己就是一個受益者,他的書解決了我的不少困惑。我這幾年在心理狀態上有所進步,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他的書的啟迪也不無關係。我感到自己的接納性增加了,對世界、對生命更加熱愛了。能量更暢通了,原發性、創造力增加了。有時候,也能夠體會到他在書中描述的“空”的感覺。人們常常把佛教的“空”理解為什麼都沒有,其實,“空”是一種廣闊的自由感: 當你倒推進入這個純粹主觀性,純粹的觀者,你不會把它看成一個客體 ——你不能把它看成一個客體,這是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個客體!你什麼也看不到。但是,只要你平靜地靜止在這個觀照的覺識中——注視著身體、心智以及自然飄浮——你可能會開始注意到你實際感受到的是自由的感覺,一種解脫的感覺,一種不被你所看到的客體束縛的感覺。你什麼也看不到,你只是靜止在廣闊的自由當中。

在你面前白雲飄蕩過去,你的思想飄蕩過去,你的身體的感覺飄蕩過去,而你並不是它們。你是這些客體來來往往的廣闊的自由空間。你是一塊空地,你是空,你是一個廣大的空間,所有的客體在其中來來往往。白雲、感覺、思想來來往往,但你並不是它們。你是浩瀚的自由感,你是無垠的空,你是無邊的空地,正是由此外顯才得以發生,停留片刻,隨之飄走。(見本書第十三章)……

圖書信息

書 名: 萬物簡史(少兒彩繪版)

作 者:(英)布萊森 ,嚴維明 譯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7-1 ISBN: 9787544808736 開本: 16開 定價: 68.00元
內容簡介
《萬物簡史》是一部有關人類科學發展史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普名著,作者以超常的智慧、幽默風趣的筆法,結合有關現代科學的發現,勾勒了自然的演化史和人們認識宇宙、探索萬物的科學歷程。

為了讓廣大少年兒童讀者也能夠讀懂《萬物簡史》,作者滿懷對少年兒童的愛心和對科學的敬畏,對原著進行了精心的改寫,保留原著的精華,用簡潔、流暢、準確的語言進行敘述,同時增加了400多幅與內容珠聯璧合的圖畫,成就了這部《萬物簡史》 (少兒彩繪版)。

人是從地球上第一批動物演化而來的嗎?一個人的DNA有多少個億的密碼字母?一個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軀體怎么可能包含著30顆氫彈爆炸的能量?門捷列夫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規律,是從北美洲的單人紙牌遊戲中獲得了靈感;達爾文為蚯蚓彈起了鋼琴,是為了研究聲音和震動對它們的影響;發現第一批陸地動物魚甲龍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學家賈維克居然數錯了手指、腳趾的數量,還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讓別人看……

科學從未如此引人入勝,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也從未如此充滿驚奇和美妙。娓娓動聽的故事、精美絕倫的圖畫、諧趣橫生的卡通造型、獨具創意的“分鏡頭”式頁面展示,極具視覺衝擊力,讓少年兒童讀者在輕鬆與愉悅之中,與科學巨匠進行心靈對話,遨遊科學的海洋,探索宇宙和世界的奧秘,思索人類的未來。

作者簡介

比爾•布萊森,享譽世界的旅遊文學作家。1951年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畢業於美國德雷克大學。從1973年起,在英國居住20年之久,任職於《泰晤士報》與《獨立報》,同時也為《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等刊物撰文。之後搬到美國新罕布夏州的漢諾瓦市。2003年,布萊森夫婦和他們的四個孩子重新回到英國,現居住在諾福克郡懷門德姆市。2005年,布萊森被任命為英國久負盛名的杜倫大學校長,並且被眾多大學授予榮譽學位。2006年12月,為表彰他在文學上的傑出貢獻,布萊森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勳章(OBE)。2007年1月,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文學及歷史協會將該年度的詹姆斯•喬伊斯獎授予布萊森。 布萊森擅長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他所遊歷的世界,在他的書里,英國式的睿智幽默與美國式的搞笑絕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學,讓他的文字充滿了幽默、機敏和智慧,使他成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遊文學作家”(《泰晤士報》)。

圖書目錄

前言  

《萬物簡史》少兒《萬物簡史》少兒

 

浩瀚的宇宙

他們是怎么知道的?【弄明白這顆行星的事兒】

製造一個宇宙【進行一次爆炸的方法】

大爆炸【接著發生了什麼?】

耶!你居然成功了! 【你是怎么到這兒來的9J

收聽大爆炸【宇宙輻射和你】

飛往宇宙的邊緣【到宇宙的邊緣有多遠?】

太空旅行【我們廣闊的太陽系】

尋找冥王星【新的矮行星】

旅程的終點【“旅行者”號探險】

外面還有誰? 【宇宙里別的地方有高級生命嗎?】

尋找超新星的人【令人驚嘆的羅伯特·埃文斯牧師】

地球的大小

回到地球【牛頓和引力】

測定地球的大小【確定地球的周長】

地球的鼓起部分【我們的行星不是個球體】

周長是多少? 【兩次倒霉的測量遠征】

跟蹤金星【追逐金星凌日】

稱一稱地球的重量【弓】力和斯希哈林山】

在極輕的層面上進行測量【卡文迪許的計算】

搞清地球的年齡【一門新的科學:地質學】

敲石頭的人們【倫敦地質學會

穩紮穩打獲得成功【萊爾和構造板塊】

發現化石【繪製英國的岩層圖】

測定岩石的年代【偉大的地質學時代】

牙齒和腳爪【挖出古怪的骨頭】

尋找恐龍的人們【“可怕的蜥蜴”】

這是個骨頭時代【骨頭和地球的年齡】

威力巨大的原子【道爾頓稱出原子的重量】

化學的事兒【增加元素的數量】

元素周期表【門捷列夫理出了一點兒頭緒】

會發光的元素【瑪麗·居里和致命的輻射】

一個新時代的黎明

天才人物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時空【時間有形狀】

大畫面【哈勃太空望遠鏡】

“糟糕的”發明【鉛和氯氟烴】

隕石時代【測定隕石】

危險的行星

會旅行的三葉蟲【泛古陸和化石記錄】

地殼在轟然移動【發現構造板塊l

一切都在漂移【這么多沉積物都上哪兒去了?】  

地下的烈火【我們腳底下的地球】

轟隆【聖海倫斯火山爆發

黃石國家公園【一座待噴的火山】

大地震【測定地震的強度】

來自太空的撞擊【隕石和KT滅絕事件】

小行星的撞擊【岩質物體在朝我們飛來?】

生命本身

我們小小的立足地【一個可以舒適地生存的地方】

地球的毯子【保護我們的大氣層】

猛烈的大風【地球上的天氣】

熱水瓶【海洋的作用】

到處都是水【一顆多水的行星】

潛向大海深處【生活在海底】

蛋白質汁【海洋——生命起步的地方】

奮爭中的細菌【微生物登場】

你的微觀世界【以我們為食物的細菌】

讓你生病【傳染性生物】

細胞國的公民【你和你的細胞】

你能存在多久?【要么適應,要么死亡】  

一個大贏家【三葉蟲和別的化石】  

到了該起步的時候【人類以前漫長的地球史】

離開大海【生物登上陸地的時候】

我們是從哪兒來的? 【從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

來的來,去的去【大滅絕事件】

給生命貼上標籤【對動植物進行分類】

數也數不清? 【地球上未知的生物】

駛向未來的航程【達爾文和《物種起源》】

沉默寡言的修道士【孟德爾和基因研究】

同一個快活的大家庭【遺傳和染色體】

生命鏈【克里克和沃森與DNA]

通向我們的道路

熱和冷【冰蓋和氣候】

寒冷的時代【生活在一個冰川期】

顱骨和骨頭【發現早期人類遺骸】

露西【最著名的南方古猿】

從那兒到這兒【智人的出現】

會製造工具的人們【第一項技術的發明家們】

人類接管地球【消滅和滅絕】

現在情況怎么樣了呢?【一顆被污染了的行星】

再見【我們的行星和我們】

30部必讀的科普經典

那些具有極高的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科普經典,濃縮了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發展的歷程,涉及了當今科學的基本問題和最新進展,凝聚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智力成果,回答了我們普遍關注的科學命題,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