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簡介
《脈如》為脈學著作。清·郭治撰於1753年。內容
作者深感切脈診病之不易,遂蒐集前人有關脈學理論,結合個人臨床體會編成本書。書中闡析28脈頗詳。除脈診外,並簡介望、聞、問三診。書中還有“《素問》六十年運氣治病之紀”等論述。刻本
現存清刻本。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六)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脈如》 脈學著作。清·郭治撰於1753年。現存清刻本。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又稱切脈、診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
簡介 源遠流長 相關因素 臨床意義 脈象圖秋脈如浮,脈學名詞。指秋季應時的脈象。《素問·玉機真髒論》:“秋脈如浮,……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
基本資料 相關條目脈學是利用切脈診治疾病,是中國診斷學中的一項獨特方法。我國人民很早便發現了人體血液循環的道理,並且發現通過切脈可以觀察內臟器官的病變,有關情況在《周禮》...
起源 中醫脈學演變簡介 在四診中的地位 切脈法 脈的種類《脈訣》,又名《崔氏脈訣》,由宋朝崔嘉彥撰。公元1189年出版的醫學書籍,主要論述脈學。
簡介 內容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樑”之稱,且本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簡介 形成 屏障 組成 劃分《頻湖脈學》是我國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所做,頻湖脈學也是我國一部醫學著作。它是作者研究脈學的心得。他根據各家論脈的精華,列舉了二十七種脈象。先以簡明...
作者 簡介 脈學七言訣惡脈,病名。指靜脈血管局部發紅疼痛,狀如索狀物者。出《肘後備急方》卷五。該病由春冬之惡風入於脈絡,使血液瘀滯而成。症見局部疼痛,發紅,局部有硬索狀物,甚...
介紹 診斷要點 辨證分析 辨證論治脈弦細註解:細脈 比微脈稍大一點,在指下感覺到只象一根絲線那么小,而且是軟弱無力的。儘管細小,卻始終都可明顯地摸著它,不象微脈那樣模糊不清按:脈來沉細如...
二十八脈象脈滑,中醫術語。是指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的脈象。滑脈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因實邪壅盛於內,氣實血涌,因此脈往來流利,應指滑利。若婦女無病而見滑...
百度名片 脈滑 古典醫籍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