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本書總結了前人的戰爭經驗,是中國古代享譽很高的一部著名軍事理論書籍,在中國軍事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作者:劉基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總結了前人的戰爭經驗,是中國古代享譽很高的一部著名軍事理論書籍在中國軍事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這本書依據現代通行的文體,平實淺顯地對它進行翻譯,古代著名兵書,隨即為現代人所容易接受。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這無論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百戰奇略》一書所採用的以單音詞設條立目的編纂體例,以古代兵法為立論依據、以古代戰例為論證事例的論史結合、正反對比的著述方式,從現存古代兵書情況看是最早的,因而,它在我國軍事學術發展史上起著發凡啟例的重要作用。

內容

 1。計戰【提示】

《計戰》是《百戰奇略》的開宗首篇,它取義於《孫子兵法·計篇》,著重從戰略高度闡述實地戰爭謀劃對於贏得作戰勝利的重要性。這裡的“計”與其下的“計料”義同,是分析、判斷情況的意思。它認為,在對敵交戰之前,首先要摸清敵我雙方將帥的優劣、力量的強弱、兵員的多少、地形的險易、糧草的足乏。只有對上述諸多情況首先分析、判斷準確清楚了,然後再出兵攻戰,就沒有不打勝仗的。戰爭是敵對雙方在一定客觀條件下,運用主觀指導的一種以武力解決勝負的鬥爭活動。戰爭雙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戰勝對方,必須首先分析和研究敵我雙方的各方面情況,並根據這種客觀實際,制定出正確的作戰計畫和軍事部署。只有使主觀指導與客觀實際相符合,才能較多地打勝仗,而較少地打敗仗,可見,熟識和掌握敵我雙方的各方面情況,是制定正確的戰略計畫進而贏得作戰勝利的根本前提。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並且進一步揭示了“用兵之道,以計為首”的道理,這是非常可貴的思想。
本篇所舉東漢末年諸葛亮與劉備討論天下大勢而傳為歷史佳話的“隆中對”,乃是我國古代戰爭謀劃發展史上的突出典型之一。當時,諸葛亮依據對曹操、劉備、孫權三方以及劉表、劉阿等方的政治、軍事、經濟、地理諸種條件的精闢分析,為劉備的生存與發展制定了“聯孫抗曹”的總戰略。為了實現這一戰略計畫,諸葛亮提出首先要向薄弱方向發展,奪取荊、益二州以建立穩固基地,安撫西南各族,聯合孫權,整頓內政,加強實力;爾後待條件成熟時,從荊、益兩路北伐曹操,奪取中原,統一中國。顯然,這是一個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既穩健而又有進取精神的戰略構想。劉備後來雖因條件所限而未能實現統一中國的計畫,但他恰是依據諸葛亮“聯孫抗曹”的戰略謀劃,而建立了蜀漢政權,成為一代三足鼎立者之一。

【譯文】
大凡用兵作戰的法則,都是把戰略謀劃放在首位。沒有開戰之前,先要判明將帥是賢明還是愚鈍,敵人力量是強大還是弱小,兵員數量是眾多還是寡少,戰區地形是險峻還是平坦,糧草供應是睏乏還是充足。把敵我雙方這些情況都判斷清楚了,然後再出兵攻戰,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判斷敵情實際,研究制勝計畫,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高明將帥指導戰爭所必須掌握的法則。”

東漢末年,劉備駐兵於新野時,曾三次親往諸葛亮處,請教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對他說:“從董卓專權亂政以來,豪傑之士紛紛乘機起兵稱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據者多得數不勝數。曹操同袁紹相比,則是名望低微,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終能戰勝袁紹,由弱者變為強者,這不只是天時有利,也是人的謀劃正確。如今曹操已經擁兵百萬,並且挾制皇帝而向諸侯發號施令,這實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較量的。孫權占有江東地區,其統治已歷三世,那裡地勢險要,百姓歸附,賢能之人都願意輔佐他,這可以結為盟援,而不可以圖謀他。荊州北有漢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邊有豐富資源可供利用,東連吳郡、會稽郡,西通巴郡、蜀郡。這裡是用兵的戰略要地,但其統治者劉表卻無力守住它。這大概是上天資助給將軍的吧,將軍可有意於此嗎?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廣大,是天然富饒之地,漢高祖(劉邦)就是靠這裡而成就了帝業。現在,益州牧劉璋昏暗無能,張魯又在北邊與之作對,儘管這裡人口眾多、資源富庶,但因其不知愛撫民眾,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將軍既是漢室的後代,且又信義顯揚四海,廣交天下英雄,求賢如饑似渴,倘若占領荊、益二州,控扼險要,西與諸族和睦為鄰,南面撫綏夷越人民,對外結盟孫權,對內修明政治;天下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就伺機派遣一員大將率領荊州部隊向南陽、洛陽地區進軍,而將軍則親率益州之兵北出秦川,所過地區的百姓誰還不擔著豐盛酒食來迎接將軍呢!

確實能做到這樣,那么,統一大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統治就可以復興了。”劉備聽後高興地說:“講得太好啦!”後來的實踐,果然是按照諸葛亮的謀划進行的。
【原文】
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計料已審,然後出兵,無有不勝。法曰:“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①漢末,劉先主②在新野③,三往求計於諸葛亮④。亮曰:“自董卓⑤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⑥比於袁紹⑦,則名微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⑧,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⑨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⑩據有江東⑾,已歷三世⑿,國險民附,賢能為之輔,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⒀北據漢、淝⒁,利盡南海⒂,東連吳、會⒃,西通巴、蜀⒄、此用武之國,而其主⒅不能守。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⒆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⒇因之以成帝業。劉璋(21)暗弱,張魯(22)在北,民阜(23)國(24)富,不知存恤,智慧型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覽(25)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26),南撫夷越(27),外結好孫權,內修政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28),將軍身帥益州之眾出於秦川(29),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30)以迎將軍者乎?
……

盤點中國古今經典兵書

兵書在哲學、科學史、天文學、氣象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相當高的價值,對今日充滿競爭的政治、外交、選才用人、商場角逐、為人處世等,都有著不容低估的指導意義。所以,當今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日益喜愛和重視我國歷代兵書。

中國古代軍事兵法及間諜類書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