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廣名將傳》由明末著名學者與大臣黃道周著斷。是在陳元素改編宋人張預所集《百將傳》為《名將傳》的基礎上所作的增廣輯評本。本書從史書選錄周至明代名將一百七十餘人的傳記,述其事跡,評其功過。究其作戰得失,並加韻文斷贊,對讀者很有啟發。它可做為了解古代軍事的一部生動的入門書。清代與民國間均曾重刊重印。
中國明代輯錄名將傳略的兵書。全稱《新鐫繡像旁批詳註總斷廣百將傳》。題明黃道周注斷,陳元素原本,周亮輔增補,實為在宋張預《百將傳》基礎上,幾經增補而成。輯周初至明後期將帥185人,共20卷,文18萬餘字,圖20幅,明崇禎十六年(1643)刊行。後人改為《廣名將傳》、《廣名將譜》,所輯人物略有出入。
內容介紹
該書記敘人物,推崇品德戰功,尤重用兵的謀略戰法。如,范蠡攻吳,乘隙搗虛;白起敗趙,長平圍殲;王翦擊楚,反客為主;田單乘懈,火牛夜襲;謝玄揚聲襲輜重,引敵還保,解圍彭城;檀道濟“唱籌量沙”,以虛惑敵;長孫晟離強合弱,智破突厥;李靖圍江陵,散舟惑敵;李□襲蔡州,出奇制勝;岳飛破“拐子馬”,以步制騎;俞大猷“事必先周”,以長制短等等。它收錄人物以明代為重點,對南宋抗金名將,也比較注意,欲藉此激勵當時。將領事跡重要之處有旁批圈點,指明利害,最後“總斷結其智勇之所在”,以使讀者領悟兵家運用奇正、眾寡的奧妙。清代譽為“營伍中必不可少之書”。但對個別人物的記述帶迷信色彩。
作者簡介
黃道周,1585年生,1646年逝世,漳浦(今屬福建)人。明代學者、書畫家。字幼平,或作幼玄,號石齋。又作若齋,又字螭若,螭平。天啟二年(1622)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南都亡,唐王任以武英殿大學士,謚忠烈。通天文、理數諸書。工書善畫,詩文、隸草皆自成一家。《快雪堂題跋》稱其楷法“遒媚、直逼鍾(繇)、王(羲之)。”著作甚豐。《儒行集傳》、《石齋集》、《易象正義》、《春秋揆》、《孝經集傳》等。書跡有《行書七言律詩》,畫跡有《雁岩錄軸》,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詩翰冊》,絹本,楷書,6幅,均縱24.9厘米,橫29厘米。凡26行,每行字數不一。《石渠寶笈三編》著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本楷書《詩翰冊》書於崇禎十二年(1639),是黃道周55歲時的作品。黃道周的書法,在明末的書壇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行草書遒勁酣暢,楷書畫短意長,質樸精麗,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他的書法打破了宋元沉悶的書風,直接取法六朝。此《詩翰冊》字跡於清勁中有腴潤,秀雅中有剛健,字與字間隔較大,行與行間距寬闊,顯得十分疏朗。清初宋犖說:“石齋先生楷法尤精,所謂意氣密麗,如飛鴻舞鶴,令人叫絕。”(《漫堂書畫跋》)這個評語說得十分中肯。
圖書目錄
黃道周《廣名將傳》
君王不選,非正統的少數民族政權將領不選。明萬曆之後的將領不選(黃道周自己是明末人)。
周代到秦代
呂尚、孫武、范蠡、吳起、田穰苴、孫臏、白起、王翦、樂毅、李牧、趙奢、廉頗、田單
漢代到三國
張良、韓信、周亞夫、李廣、衛青、程不識、霍去病、趙充國、陳湯、馮奉世、鄧禹、寇恂、馮異、岑彭、賈復、吳漢、耿弇、王霸、臧宮、祭遵、馬援、班超、虞詡、皇甫規、張奐、段熲、皇甫嵩、朱雋、諸葛亮、關羽、張飛、張遼、張郃、徐晃、李典、鄧艾、司馬懿、周瑜、呂蒙、陸遜、陸抗
晉代到南北朝
羊祜、杜預、王濬、馬隆、周訪、陶侃、謝玄、慕容恪、王猛、檀道濟、王鎮惡、韋睿、王僧辯、吳明徹、崔浩、于謹、斛律光、宇文憲、韋孝寬、程靈洗
隋代和唐代
楊素、長孫晟、韓擒虎、賀若弼、史萬歲、李孝恭、尉遲恭、李靖、李勣、蘇定方、薛仁貴、裴行儉、唐休璟、張仁願、王晙、郭元振、李嗣業、李光弼、郭子儀、李抱真、李晟、李愬、馬燧、渾瑊、王忠嗣
五代和宋代
王彥章、周德威、郭崇韜、曹彬、曹翰、王全斌、潘美、草瑋、李繼隆、尹繼倫、狄青、種世衡、郭逵、王韶、种師道、宗澤、岳飛、韓世忠、張俊、劉錡、吳玠、吳璘、李顯忠、楊存中、王德、王彥、劉子羽、魏勝、李寶、趙方、孟宗政、孟珙、杜杲、余玠、趙范、趙葵、曹友聞
元代和明代
史天澤、伯顏、張弘范、劉基、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沐英、鄧愈、俞通海、傅友德、姚廣孝、劉江、王驥、于謙、郭登、韓雍、馬文升、王信、張輔、羅通、項忠、陶魯、王越、王瓊、馬昊、王守仁、楊銳、仇鉞、戚繼光、沈希儀、李善長、鐵鉉、程濟、朱能、張玉、楊一清、俞大猷
圖書書摘
呂尚
呂尚者,東海上人。本姓姜,從其先祖封於呂,故名呂尚,字子牙。
尚抱經天緯地之才,嘗著有六韜,備言陰陽,遂為兵書之祖。時值商紂暴虐,避居東海之濱,坐石磯垂釣,絲不設餌,每言不釣魚鱉,獨釣王侯。人多笑之。困窘老矣,聞西伯賢,善養老,遂往歸焉。入岐州,復釣於磻溪之上,欲於西伯。西伯自羑里歸,憂而將出獵,命卜有所獲否。卜者曰:“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乃王霸之輔。”西伯喜而獵,果遇尚於渭水之陽,與語,大悅,曰:“吾先君太公嘗曰:當有聖人興周。子其是耶?太公望子久矣!”故又號曰“太公望”。載與俱歸。時年八十有二,西伯尊之為師。
西伯問政,對曰:“為國有三策:敬天、勤民、親賢而已。”西伯善之。因與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權謀與秘計。時稱文王伐密、伐崇,皆太公之謀。
是時天下之分有二,西伯事殷不改。至武王嗣位,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其惡愈甚。武王方修文王之業,尊太公為師尚父,鷹揚東伐。太公因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誓眾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觀兵於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國,皆曰“紂可伐也。”武王卜之,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武王欲還,太公力強之,遂前而克商。既克商,武王遂封師尚父於齊。故後之言兵者,皆宗太公之六韜為本謀。
斷曰:
太公尚父,霸王之輔。漁獵以歸,修德用武。
學擅陰陽,韜分龍虎。黃鉞白旄,揮之如麈。
伐取商殘,開篤周祜。後世談兵,宗之為祖。
孫武
孫武者,齊人也。善用兵。著孫子十三篇,詳言兵家之秘。
聞吳王闔廬欲霸吳滅楚,因往見之。吳王難之曰:“子之十三篇,吾已盡觀矣。然言之易,行之難。子可小試勒兵乎?”孫子曰:“可。”吳王異之,乃出宮中美婦百八十人,命孫子試教之。孫子受命,遂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因教之曰:“汝知汝心與左右手與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凡鼓前則視心,左則視左手,右則視右手,後則視背,不可違。”婦人曰:“諾。”孫子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以為戲而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過也。今申令既已明,而鼓之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法當斬。”因命斬左右二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趨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已受命為將矣。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二姬以徇。用其次為隊長,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孫子乃使使報王曰:“兵已整齊,請王下觀,唯王所欲用,雖赴水火可也。”吳王曰:“將軍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用其實。”然吳王心知孫武能用兵,後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北破齊晉,孫子之力也。
斷曰:
孫子兵法,十有三篇。婦人可試,法令為先。
左右視手,背後心前。申令既熟,笑則斬焉。
斬而易隊,赫然肅然。大威齊楚,千古名傳。
盤點中國古今經典兵書
兵書在哲學、科學史、天文學、氣象學、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相當高的價值,對今日充滿競爭的政治、外交、選才用人、商場角逐、為人處世等,都有著不容低估的指導意義。所以,當今世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日益喜愛和重視我國歷代兵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