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多爾袞》

《歷史上的多爾袞》

《歷史上的多爾袞》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歷史教師紀連海著,本書講述了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愛新覺羅·多爾袞謎一樣的一生。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歷史上的多爾袞》歷史上的多爾袞

《歷史上的多爾袞》講述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一個妃子。多爾袞生於l6l2年,卒於l650年的年末,年僅38歲。多爾袞的一生是謎一樣的一生。他戰功顯赫,位至極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權傾朝野。歷史上的多爾袞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謎: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之謎……爭奪後金汗位失敗之謎……爭奪大清帝位失敗之謎……企圖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失敗之謎。

編輯推薦

《歷史上的多爾袞》是CCTV-10《百家講壇》欄目2006年度播出的節目《正說多爾袞》的書面表現完全版。
努爾哈赤的第14個子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個多謎的歷史人物,譬如,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之謎,爭奪後金汗位失敗之謎,爭奪大清帝位失敗之謎,企圖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失敗之謎等等。《歷史上的多爾袞》主講人將為你解開這些謎底。

圖書內容

《歷史上的多爾袞》《歷史上的多爾袞》

第一部分
一般人而言,他們都會認為多爾袞的一生是和成功分不開的,多爾袞就是一個成功的標誌。前面我們介紹的那么多事跡,大家也能夠耳熟能詳的一些事跡。他生前極盡榮華富貴,正是在他的領導之下,他擔任攝政王時期他進軍中原,使得大清朝迅速走向全中國,沒有他便沒有大清朝向中國廣大的領土挺進,他應該就是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到了我這裡,我卻總結出來他的五大失敗。

第一講 與孝莊皇太后梅竹馬的關係之謎(一)
提起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人們都在問,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孝莊皇太后到底嫁沒嫁給多爾袞呢?這也就成為清宮四大謎案之一。關於這個問題,史學界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孝莊皇太后沒有下嫁給多爾袞,他們之間什麼關係也沒有。
第二種觀點,她下嫁

《歷史上的多爾袞》《歷史上的多爾袞》

給了多爾袞
第三種觀點,她雖然沒有下嫁給多爾袞,但是他們之間是一種情人關係。隨著對問題的展開,我們會一一揭開這些謎底。

我還聽到過許許多多的說法,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說孝莊皇太后,長得非常漂亮,號稱“滿蒙第一美女”。這裡的滿是滿洲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滿族,這裡的蒙指的是蒙古族人,說她是“滿蒙第一美女”。而多爾袞呢?也號稱叫“滿洲第一俊男”。而且還有一種說法,說他們兩個人之間,從小相識,可謂是兒時的玩伴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青梅竹馬。他們兩個人之間是這樣一種關係嗎?我們首先介紹的是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青梅竹馬的關之謎。

我們這裡從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的出生談起。我們首先來隆重地推出我們今天給大家講課的內容的主角,他就是多爾袞。我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多爾袞的出生,在介紹多爾袞出生之前,我們介紹一下他的家世。

多爾袞的父親是努爾哈赤。努爾哈赤這個人,我們了解,他出生於1559年。1583年,他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到1615年建立八旗制度,1616年,正式建立後金權,他建立這個政權就叫,但是歷史上稱之為後金,為什麼呢?我們後面再給家揭示。

1626年,公曆的9月30日努爾哈赤去世,他一生征戰了四十三年,多爾袞的母親呢?是努爾哈赤的妻子之一,努爾哈赤一生有十六個妻子,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一個妃子,她姓烏拉那拉氏。說起多爾袞的母親烏拉那拉氏,她與努爾哈赤的婚姻,是一樁政治婚姻,他們之間可沒有自由戀愛,也是從小相許的,說起他們兩個人的結合還得說到1602年。

1602年這一年呢,烏拉那拉氏她所在的部落也是滿洲人的一個部落,叫烏拉部,與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打起來了,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烏拉部戰敗,努爾哈赤這個部落取勝,烏拉部沒有辦法,烏拉部的貝勒,最後只能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努爾哈赤為妻,這樣,烏拉那拉氏就嫁給了努爾哈赤,多爾袞的母親她本人叫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以後她還挺爭氣,一連串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

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本人他有十六個妻子,十六個妻子一共給他生了十六個兒子和八個女兒,而烏拉那拉?阿巴亥,她一個人就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多爾袞是她為努爾哈赤生的二兒子。多爾袞上面有一個哥哥叫阿濟格,他的下面有一個弟弟叫多鐸,多鐸這個人你要記住,後面我們會經常講到這個人。他和多爾袞相差兩歲,兩個人的關係可謂是非常密切。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大清朝創始人努爾哈赤的兒子。“愛新”是一個姓,它在滿洲人的語言裡就是的意思;“覺羅”就是我們漢語的姓的意思;“多爾袞”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他在滿洲人的語言裡專門指一種兇猛的動物,這個動物生長在北方寒冷的北方,叫熊。所以如果人們要說愛新覺羅?多爾袞加在一塊兒翻譯成我們現代漢語是什麼意思?就是姓金,名和他相適應的我們前面還曾給大家介紹過什麼?比如和?他的姓氏,鈕祜祿氏,鈕祜祿的意思是狼,還比如說,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姓氏,葉赫是一條河的名字,那拉是什麼意思?那拉是滿語,滿語那拉的意思是太陽,哈爾濱有一個島叫太陽島,是國家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那個太陽島翻譯成滿語就應該叫那拉島。
多爾袞本人出生於公元1612年11月17日,死於1650年的年底,多爾袞這個人的一生很有意思,他的一生是謎一樣的一生,我們為什麼這么說呢?
多爾袞是大清朝創始人努爾哈赤的兒子,在努爾哈赤死了以後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皇太極繼位,皇太極死了以後,皇太極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多爾袞就成為攝政王。在愛新覺羅?福臨繼位的前八年,也就是順治皇帝的前八年,多爾袞實際上是大清朝的攝政王,真正意義上的攝政王,他從1643年開始攝政,到1644年,清軍入關,迅速統治了中國,所以,他不但是大清朝的攝政王,更重要的就是在他攝政時期,大清朝完成了對中國絕大多數領土的統治,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英雄的人物,他的人生經歷可是非常地不平凡。

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字:崇德八年,也就是皇太極當皇帝的最後一年,1643年,多爾袞擔任了輔政和碩睿親王。

第二部分
這五個人是豪格三十五歲,葉布舒和碩塞十六歲,高塞和常舒六歲,自己的兒子在八個兒子當中排第六,這是年齡上。從位置上,比自己的兒子小的那兩歲的博穆博果爾,他的媽媽比自己要高三個等級,哎喲,哪兒就輪到我的兒子當皇上?所以這個時候,說實話,莊妃也就是想想,也就是做夢的時候想想,哎呀,這個皇上要是我兒子多好啊?當時,她知道這純純粹粹是一個夢。她知道,這個形勢不由她決定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多爾袞在未來的皇爭奪戰中,似乎已經是占據了勢,占盡了優勢,在七個人中他得到了四個人的支持,在八個旗中他得到了兩個多旗的支持,這兩個旗是兩白旗,這個多指的是兩黃旗中的一些人。為什麼呢?在長期的征戰中,他和別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誼,那么我們說,還有兩個人,態度不明朗。這兩個人,一個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個禮親王代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似乎多爾袞應該是具有優勢,但為什麼其結果多爾袞沒有取勝呢?是不是莊妃在這裡面做了什麼文章呢?

說起莊妃,我們知道,她很早就與皇太極結婚了!在1636年,皇太極稱帝,封布木布泰為莊妃。1638年,莊妃為皇太極生了個兒子叫福臨,福臨降生前兩天他最喜歡的女人生的那個孩子剛死,所以他給孩子起名叫福臨。1643年,皇太極去世的時候,福臨五歲,此時的莊妃做夢她都想,哎呀,母以子貴,我什麼時候讓我的兒子繼承位呢?哪兒那么容易啊?皇太極八個兒子,有五個都比自己的兒子大。

這五個人是豪格三十五歲,葉布舒和碩塞十六歲,高塞和常舒六歲,自己的兒子在八個兒子當中排第六,這是年齡上。從位置上,比自己的兒子小的那兩歲的博穆博果爾,他的媽媽比自己要高三個等級,哎喲,哪兒就輪到我的兒子當皇上?所以這個時候,說實話,莊妃也就是想想,也就是做夢的時候想想,哎呀,這個皇上要是我兒子多好啊?當時,她知道這純純粹粹是一個夢。她知道,這個形勢不由她決定。豪格、多爾袞哪個是好惹的。誰會心甘情願把權力交給她啊?所以,她的想法此時我們不足為奇,但是,講到這兒,我們就要弄清楚一個問題,大清朝皇位爭奪戰,雖然說很激烈,但是並不悲慘,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應該說有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我們要清楚,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一點,在大清朝所有的人中都清楚。而這個少數民族滿洲人,他的前身女真人曾經建立過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金,結果那個政權在中原沒有占據多久就被消滅。這是滿洲人及其前身女真人建立的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這個政權,它正在夢寐以求地統一中國,這才是擺在多爾袞和豪格兩個人面前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多爾袞對這點非常清楚,豪格對這點也非常清楚。
第二,在1643年這個時候,大明王朝已經危在旦夕,大順政權、大西政權先後建立,對明王朝形成了絕對的威脅,雙方的決戰在即。在這個時候,大清王朝正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最佳時期,任何時候豪格和多爾袞都可以決裂,但是唯有1643年這個時候,兩個人不能決裂。因為他們知道,勝利就在前面。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知道,這場爭奪必將是激烈,但是不悲慘。他們絕對不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爭,絕對不會犯一個王朝末期才能出現的事情、才能出現的錯誤。這個王朝剛剛建立,他們不可能像明王朝後期那樣,出現那種腐敗現象。

我們首先來看,豪格這個主動出擊者的劣勢。主動出擊者豪格的劣勢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真正的支持者少,在有決定權的七個人中間,豪格只贏得了自己的一票,其他那六票或者明目張胆地支持多爾袞,或者是模稜兩可地不予表態。

第二,兩黃旗目的不純,兩黃旗表面上支持他,與其說支持豪格,不如說是為了保護兩黃旗自身的優勢,滿洲人向來以黃色為尊,誰當了皇帝,誰屬下的那兩個旗就會叫成黃旗,另外兩個旗就得換了顏色,如果你換了別的色就不會受人尊重,你拿的錢都不一樣多。你的地位、身份一切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兩黃旗之所以支持豪格,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從這種程度上,兩黃旗並不是在支持豪格,而是在支持自己,如果有人能夠想一個辦法,我上台,你們兩黃旗的位置不變的話,那么兩個黃旗很有可能立即就宣布,那我放棄對他的支持,我就支持你。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兩黃旗的最終想法與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想法應該是一致的。就是說,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當皇帝,那皇太極的兒子自然就會掌握兩黃旗,那我支持誰都可以。所以,我們表面上看,兩黃旗那么堅定,實際上兩黃旗並不是鐵板一塊,這是我們講的第二。

第三,嚴重缺乏經驗。豪格,畢竟是皇太極的長子,他前面走的路都由皇太極給他鋪墊好了,所以豪格的一生是平坦的,他沒有經歷過任何鬥心眼的事。戰爭、打仗,赳赳武夫方面,豪格是很好的一把手,但是與人鬥心眼,豪格沒量,在這個方面他明顯地比他的叔叔多爾袞要差。鬥心眼這方面完全不行。

那么第四,他缺乏軍隊的支持。豪格參加了大大小小十五場戰役,但是這些戰役很多情況下他都是掛一個名,真正打得怎么樣還是多爾袞,真正立功的還是人家多爾袞,所以在軍隊的支持方面,他自己也清楚,他不如多爾袞更能贏得人心。
第三部分
說起他們的關係,我們就會發現,清朝挺亂的。你翻閱歷史,什麼清宮三大疑案,四大疑案,八大疑案,等等不一而足。你再翻翻我們前朝,從,哪朝有這么多的疑案,怎么就清朝怪呢?也甭三四,關於是到底三大疑案、四大疑案,還是八大疑案,這都不在我們今天考證的範圍之內。觀眾要有興趣,我們將來專門來給大家講解清宮八大疑案,我們現在就統一的把它命名為叫清宮大疑案。不知道是幾個,說法不一。

我們說,明王朝他的腐敗表現在三個方面,這只是他的第一個方面,那他的另外兩個方面是什麼呢?與此同時,當時的大順政權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呢?我們為什麼說多爾袞沒有能夠完成中國的統一,與孝莊皇太后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呢?

第十六講 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之謎(一)
我們談到由於多爾袞的六大錯誤決策,客觀上造成了到1651年初多爾袞去世的時候三大抗清力量的抗清鬥爭幾乎同時漸入佳境!也就是說,多爾袞直到死,也沒有看到他率領的清朝八旗子弟統一中國!而我們在分析原因的時候卻說,多爾袞的上述六大錯誤決策,是與孝莊皇太后多爾袞關係的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呢?話還要從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的關係談起!

長期以來在史學界,或者是在野史中,正史中,民間傳說中,關於他們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有三種說法。第一種孝莊皇太后下嫁給了多爾袞。第二種,孝莊皇太后她沒嫁給多爾袞,而且兩個人的關係是清白的。第三種,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是情人的關係,或者說難聽一點,沒嫁,但是偷情。

那么上述三種說法,哪一種更客觀呢?更能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性呢?或者嚴格地說,我更相信哪一種觀點呢?相信哪一種觀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於這件事的考證過程,所以從今天開始呢,我就和大家一道來考證一下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說起他們的關係,我們就會發現,清朝挺亂的。你翻閱歷史,什麼清宮三大疑案,四大疑案,八大疑案,等等不一而足。你再翻翻我們前朝,從秦到明,哪朝有這么多的疑案,怎么就清朝怪呢?也甭三四,關於是到底三大疑案、四大疑案,還是八大疑案,這都不在我們今天考證的範圍之內。觀眾要有興趣,我們將來專門來給大家講解清宮八大疑案,我們現在就統一的把它命名為叫清宮大疑案。不知道是幾個,說法不一。關於這個清宮大疑案,我們現在不去考證,我們只考證這大疑案中的第一個疑案,太后下嫁疑案。

說起太后下嫁,我們很自然的首先就會有一個問題,這個太后下嫁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疑案?為什麼這個疑案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不就嫂子嫁給小叔子了嗎?有什麼可討論的?所以我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這個太后下嫁疑案的呢?史學界進行考證,我們最早發現有這個太后下嫁疑案有人討論的,說實話是從乾隆初年就有人給歸納出來了,這是一個案子,疑案,謎案,那為什麼要有呢?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話長了,很複雜。我們還得從夏完淳說起。夏完淳,一個知識分子,夏完淳死了,英勇犧牲。那我們要知道,面對著清軍浩浩蕩蕩的大舉入關,這個漢民族的知識分子他不服啊,他得打啊,但是他們的一切戰鬥都不能救國救民的時候,您說,他還有什麼辦法來挽救這個國家呢?在這個時候,我們說,知識分子他還有一個武器,最後的一個武器—語言、文字。

我們知道,語言文字那是可以殺人的,語言文字殺人那是不流血的,那是最銳利的一個武器。如何利用好語言文字這種銳利的武器來殺人呢?當時的漢族知識分子就採取了兩個辦法,利用了漢民族語言文字中的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利用語言文字的放大鏡功能,放大鏡。本來我們說這是一個點,黑點,經過放大以後它可以放大到無數倍,也就是說,我要想千方、設百計,想辦法誇大你的缺點和錯誤,以逞自己的栽贓陷害之能事。既然用武力推不翻你,我就到處利用我手中的、口中的舌,到處去宣揚你,到處去羞辱你,笑話你,其結果便是出現了清宮大疑案中的一大疑案,太后下嫁了,順治出家當和尚了,雍正繼位是篡位。

《歷史上的多爾袞》《歷史上的多爾袞》

第二種功能,利用語言文字武器中的自嘲功能,沒完沒了的自嘲。這種自嘲被魯迅先生稱為阿Q精神,在這裡,漢民族知識分子的阿Q精神集中地表現為清宮大疑案中的兩大疑案。一個雍正暴亡,一個乾隆出身。雍正暴亡,大家一看,甭管是誰的小說,金庸的小說,梁羽生的小說也好,雍正暴亡,你們的老皇上怎么樣?被我們漢族的一個女子給弄死了,身首異處了,我們漢民族報仇雪恨的任務完成了。下面一個乾隆出身,那乾隆不明明是我們漢人的種嗎,現在的皇上是我們漢人,明白了吧,我們還報什麼仇,我們有病,我們推翻自己家的皇上,想必就不用推翻了嘛。我們漢民族,那么多軍隊沒打贏,一個呂四娘,再派一個女的把你們民族徹底改造完了,兩個女人解決戰鬥,有什麼?還報什麼仇?不用報了吧。

諸位,也覺得是這個理。所以這就是我們講,為什麼清朝那么多案,別的朝代怎么沒那么多。

它沒法有那么多啊。別的朝代不是少數民族建立的。蒙古,少數民族建立的,不到一百年就給他打回去了嘛,所以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那么現在,問題是太后下嫁它憑什麼會成為清初大疑案中的第一個疑案呢?

第四部分
話又說回來了,皇太后想你,你這個小孩,你怎么不去看看你呢?一個月見不著一面?這中間肯定有問題,是什麼夾在了太后和順治皇帝的中間了呢?誰能擋得住這個去路?持太后下嫁的人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除了多爾袞,誰也沒有這個能力。他們恰恰就認為,一個月方見一面,那肯定是太后不在宮裡,她住哪兒呢?她住多爾袞他們家了,所以自然一個月看望自己的孩子一次。所以,這是第五個論據

第五部分
正史上不論是《清史稿》也好,《清世祖實錄》上也好,都有大量的關於順治皇帝如何不滿意多爾袞對其教育的說法。但這些說法,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出自順治小皇帝的嘴。他埋怨多爾袞,不讓我學漢語,你看我現在的漢語,當了皇上以後,漢族大臣跟我說話我聽不懂,不知道他說什麼,我聽懂了我不會,我不知道怎么交流,都怨你。其實您想,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學外文,然後就當著皇上,學了外文還要跟屬下交流,對任何人來說也會成題。

易中天處世及系列作品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首播即獲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