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冰島史詩《埃達》(又稱《伊達》或《伊達斯》)是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也是在古希臘、羅馬
以外的西方神話源頭之一。它的含義現已無從考證。有人認為它的意思是“詩”;另有人認為它是冰島南部學術中心奧迪的變音,可能表示“奧迪叢書”的意思。流傳至今的埃達有兩部:一是冰島學者布林約爾夫·斯韋恩松於1643年發現的舊埃達,或稱詩體埃達,為手抄本,寫作
時間大概在9至13世紀之間;二是新埃達,或稱散文埃達,由冰島詩人斯諾里·斯圖魯松(1178~1241)在13世紀初期寫成。它是舊埃達的詮釋性著作。
《埃達》有詩體和散文體兩種,前者又叫“老埃達”,後者又叫“新埃達”,後者是對前者的解說。詩體埃達共收詩歌35篇,按其題材可分神話詩和英雄詩兩大類,其中神話詩14篇,英雄詩21篇。神話詩記錄的是有關北歐神(如奧丁、托爾神)的傳說,有敘事體,也有教諭體。敘事體的代表作是《弗盧斯保》,它敘述世界和人類的創造、毀滅和再生。由於惡魔在世界上肆虐,人和神都受到它的誘惑,和它同流合污,最後世界歸於毀滅。詩中還描寫了女預言家看見一個美麗的世界從海中湧現的情景,表達了古代人民對理想社會的嚮往。教諭詩的代表作是《豪瓦毛爾》,又名《天主之言》,天主即奧丁神。他在詩中以說教者的身份出現,講述他對人生的見解,告誡人們不要以財富自傲或依賴財富。他重視真誠的友誼和豐富的知識,認為智慧是人生最好的稟賦。英雄詩都是短詩,歌唱古代英雄、北歐海盜時期以前的國王和戰士。如歌唱英雄西古爾的《西古爾祖爾·福布尼斯班尼》。有的詩記述了4至6世紀歐洲民族大遷移時哥特人的國王埃曼納立克、匈奴人的國王阿梯拉以及其他北方英雄的故事。
丹麥中古時代歷史學家薩克索曾說過:“冰島人用智慧彌補了他們的貧瘠。”確實,就在冰島這片貧瘠而相當荒涼的土地上,滋生出了堪與希臘神話羅馬史詩相比美的冰島埃達。瑞典大百科全書告訴我們:“中古時代的冰島是一個貧窮的農業社會,人口不足七萬,然而多才多藝的冰島人創造出了世界等級的文學珍品冰島埃達。”這朵文學奇葩不僅被後世同希臘赫希俄德的《神譜》,羅馬奧維德的《變形記》和印度的《摩訶婆羅多》等巨著相提並論,而且對中古時代的歐洲文學產生過重要影響,尤其是英國和德意志文學,如德國中世紀的著名英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即是從冰島詩體埃達脫胎衍生,它的內容和風格都和冰島詩體埃達如出一轍。何謂“埃達”,又何謂冰島“詩體埃達”?“埃達”一詞在古代斯堪的那維亞語裡原義是“太姥姥”或是“古老傳統”,後來轉化為“神的啟示”或“運用智慧”。十二世紀末,冰島詩人斯諾里·斯圖拉松從拉丁語“Edo”一詞變化創造出冰島語單詞“埃達”,意思是詩作或者寫詩。“埃達”一詞前面再配以“詩體”兩字,為的是同稍後出現的散文體埃達區別開來。冰島詩體埃達是公元九世紀從挪威遷到這裡來的定居者將流傳已久的北歐神話和英雄傳奇帶到了剛剛拓殖的處女地,並且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繁榮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有詩的體裁、格律和韻律,可供吟唱。這些作品大多在民間已流傳了數百年之後,然後在十三世紀前佚名的冰島行吟詩人寫定成篇,它們被稱為“詩體埃達”、“老埃達”或“塞蒙恩德(註:塞蒙恩德·弗魯德(1056—1133),冰島歷史學家。有的冰島學者誤認為詩體埃達由他收集整理,故又有“塞蒙恩德埃達”之稱。)埃達”。斯諾里·斯圖拉松在十三世紀寫定的無韻體散文神話故事和英雄傳奇則被稱為“散文埃達”、“新埃達”或“斯諾里埃達”。
簡言之,冰島詩體埃達就是中古時代的冰島民間史詩。這些敘事詩歌和歌謠在北歐地區輾轉流傳幾百年,內容和形式都漸趨臻美,北歐其他地區裡的口頭文學已經失傳,唯獨在冰島卻得以保存下來,而且是原汁原味的民間史詩,不是後人仿作的文人史詩。公元八世紀末九世紀初,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地區封建模式的國家雛形開始出現。北歐居民是驃悍的海洋民族,“大海是他們的後院,戰船便是他們的長靴”。在公元八至十一世紀的三百多年時間裡他們橫行於波羅的海和大西洋海面上,以北歐海盜著稱於世,而這段時期也被史籍稱為“北歐海盜時代”。北歐海盜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海盜,他們自稱是“維京人”,即居住在海岬上的人。由於北歐氣候條件差,耕地狹小和粗放農業產量低下,北歐居民為了生存和追求財富便出海冒險。往往由部落首領組織,整個部落青壯都出動的經常性掠劫,後來發展成為動輒上百艘戰船一齊出動的侵略戰爭。自公元七九三年北歐海盜在英格蘭登入騷擾得手後,每年夏天他們都去而復來並且侵占了英格蘭和愛爾蘭的大片土地。公元八四五年北歐海盜洗劫了巴黎,並在塞納河入海口建立了諾曼第王國。公元一○一三年丹麥卡努特大帝建立起“北海大帝國”,版圖包括斯堪的那維亞地區、英倫三島的大部分。公元一○六六年諾曼第王國征服英格蘭並且攻占了義大利部分土地。至此,北歐海盜進入了鼎盛時期,他們東進到基輔,南進到拜占庭,西進到冰島甚至北美洲東海岸。然而北歐海盜稱霸歐洲並不像羅馬帝國那樣長久,到十一世紀末便土崩瓦解了。冰島詩體埃達是這幾百年里流傳在北歐地區的口頭文學作品的筆錄和集成,它所記載敘述的自然不外乎海盜和海盜生活。英雄史詩中的主人公從君主到奴隸無一不是海盜,神話故事裡的神,從主神奧丁到他手下的大小神靈也都是海盜的形象。因而,埃達詩篇里崇尚的是兇狠好鬥,吹噓的是兵刃的鋒利,讚美的是殺人武藝。如果說希臘、羅馬的神話和英雄史詩以藝術和哲理的方式反映出希臘、羅馬氏族社會生活最本質的面貌和塑造出氏族社會所需要和為之謳歌的英雄人物和殉道者,冰島埃達也就是北歐海盜時代的文學,反映出北歐海盜社會生活面貌並且塑造出一批值得為當時社會贊美謳歌的海盜神靈和英雄形象。冰島詩體埃達包括神話和英雄傳說兩部分,神話主要是關於開天闢地、神的產生、神的譜系、神的故事和日常活動、人類的起源等等。
在公元1000年改信基督教以前,冰島信奉北歐多神教。這類宗教流行於北歐丹麥、挪威、瑞典,後來又傳入冰島和格陵蘭。這種宗教信奉多神。崇拜太陽和生殖,是古代拜陽教的衍變異種。它沒有神學,也不設專門的祭司,但是有許多自成體系的神話故事,教義和哲理都是通過神話故事來表達。這些神話故事是北歐地區居民在漫長年代中運用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口頭文學珍品,然而只有在冰島詩體埃達里得到保存。如同一切民族的神話一樣,北歐多神教的神話也源起於人類與自然的鬥爭,是北歐人在對付自然爭取生存的鬥爭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他們尚處於原始和生產低下的社會發展階段,對周圍世界和自然現象感到迷惘不可知,只能藉助於想像來認識和探索自然,於是便產生了北歐神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宗教。這些神話都記述在冰島詩體埃達中。
北歐多神教
同印度、波斯、埃及、希臘、羅馬和克爾特人的信仰或原始宗教雷同之處在於這個宗教雖然信奉眾多神,僅主要神就有十二個之多,然而十二個主要神中大致分成三個類型,一般的供奉祀祭也都是這三個類型的代表人物。
第一類是萬物神靈的主宰奧丁和他的家庭成員
主神奧丁同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一樣是眾神之神、全能的天父,實際上是世界的統治者,可敬可畏而又可憎可怕。他
是個滿臉皺紋、銀須長髯的耄耄長者,不過並不慈眉善目反倒是狡詐陰險而且又由於是獨眼顯得面貌殘忍。他頭戴大金盔,身裹黃金鎖子甲,手持貢尼爾長矛和不停地變化出金環來的德勞普尼爾金環。他居住的殿堂名為瓦爾哈拉宮,即英靈殿。這座殿堂十分宏偉壯觀,四周用長矛豎立為牆,屋頂用盾牌覆蓋。大殿共有五百四十扇門,門前拴著他的八足駿馬斯萊潑尼爾。平日他端坐在大殿上象徵權力的金色高背座椅上,腳前蹲著兩隻狼格雷(貪婪)和弗列克(慾念),警戒和保衛他的安全。他的雙肩上棲著兩隻烏鴉,名叫胡恩(思想)和穆寧(記憶)。奧丁每天清晨都派出那兩隻神鴉飛往世界各地去窺察動靜,它們飛回來向他匯報,使他對治下的地方了如指掌。主神奧丁深知武力對維持統治的必要,因而他身邊擁有一批由花季少女組成的瓦爾基里氏仙女,這些仙女有的是神,有的是半神半人,有的是人自願獻身服役於神,他們以九人為一組,穿甲戴盔手持利劍分赴各個戰場,按照奧丁的吩咐決定戰爭勝負,並且把作戰英勇的戰士亡靈引領到英靈殿同奧丁共酒宴。眾仙女在天上乘馬疾馳,盔甲閃閃發光便形成了北極光。眾仙女手下還率領許多女兵,她們是盾牌仙女和天鵝仙女(註:天鵝仙女的傳說在日耳曼人居住的地區流傳已久,俄羅斯芭蕾舞劇《天鵝湖》即據此改編。)。主神奧丁失去一隻眼睛是為了求得智慧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奧丁曾為盜取古文字的奧秘而被巨人倒吊在大樹上九個晝夜,還不停地遭受長矛猛刺。他為了喝到智慧聖泉之水而被智慧之神米彌爾勒索,他以剜掉一隻眼睛為代價終於喝到一口智慧之水,不過那同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把天火盜到人間不同。然而,即便像奧丁那樣法力無窮,又能變形,卻也無法阻擋末日的來到和他自己遭受毀滅的命運。
第二類神以雷神托爾為代表
托爾大抵是個自由民或工匠一類的角色,不過神話故事為了表明他的顯赫地位,說他是主神奧丁的長子,是奧丁同女巨人伊沃德所生的私生子。可是他們父子倆關係似乎並不太密切和融洽,奧丁似乎對托爾處處加以防範並且嘲弄,因為托爾功勞很大威望很高,這就難免使奧丁心中暗暗戒備。托爾是個身材魁梧,臂力過人的壯漢,他長著一雙豹眼、滿臉連鬢紅鬍子。身上穿著很簡陋,僅一件短衫而已。他腰束一條魔帶,這條魔帶可使他的力氣增加一倍。他戴著鐵手套,手執米奧爾尼爾魔錘,他一揚手這柄大小伸縮自如的魔錘便破空飛出,砸破敵人的頭蓋骨,這柄魔錘就是雷霆,不管飛多遠它總能自己歸回到托爾手上。托爾經常乘坐由兩頭公羊拉拽的戰車外出。沿途他宰羊充飢,只消用羊皮將羊骨覆蓋嚴實,次日清晨用魔錘一敲羊皮,兩隻公羊就復活過來繼續拉車。托爾還是個防守疆土的戰神,他忠於職責,時常在東方抗擊冰霜巨人和巨蟒的襲擊,保衛眾神的家園。他剛直不阿還敢於頂撞奧丁;暴躁而仁慈且豪邁行俠,生活正派思想崇高,因而在北歐多神教的後期,他的威望超過奧丁,成為最受尊重和供奉的神靈,最受北歐海盜、移民和工匠的崇拜。
第三類神的代表是豐饒之神弗雷
弗雷既主管收成又主管生殖和情愛。他風流倜儻,笑臉常開,服飾華麗。他有一柄神奇的利劍,能飛來飛去任意殺戮敵人;還有一艘可以摺疊自如的斯基布拉德尼爾寶船,必要時可以運載所有的神和他們的武器;他的坐騎是一頭金黃色鬃毛的會飛的野豬。弗雷的孿生妹妹,美麗而淫蕩風流的弗蕾婭是繁育之神,既職司繁殖生育又負責撮合情愛,並且暗中與主神奧丁偷情。在和平時期,愛情和生育、播種和收成、豐饒和興旺是人心所向的,因而弗雷是個非常受歡迎的神,供奉他往往和崇拜太陽與生殖的圖騰聯繫在一起。正因為他如此受到歡迎,以致於他野心勃勃覬覦主神奧丁的寶座,並且因此而受到了奧丁的懲罰。
北歐神話中除了這三個享受供奉祭祀的神之外,還有一些神亦很出名:火神洛基,亦名威利,是巨人法爾勃蒂之子,主神奧丁的同母兄弟。他長相俊美,卻為人乖戾,他做過好事也做了不少壞事,曾協助奧丁為創造世界和人類出過力氣,也為奧丁和別人得到法寶作過貢獻,並且與雷神托爾結伴去抗擊冰霜巨人。然而他桀驁不馴,不肯臣服於奧丁的統治。他惡作劇偷偷剪掉了托爾妻子西芙的金色長髮,又去誘拐了負責保管長生不老的金蘋果的長壽女神伊敦恩。為了要出眾神不許他出席酒宴的惡氣,他闖進大廳當眾羞辱主神奧丁並且對諸神的淫穢放蕩也揭短露醜,他與眾神結下怨仇,慫恿黑暗神霍德爾射殺光明神巴德爾。他又同女巨人安吉布達(古德威格)偷情,生下了巨狼芬里尼、米德加爾德巨蟒等一大群怪物,在末日來臨時,這些怪物一齊出動,主神奧丁終於未能逃脫被咬死的厄運。戰神提爾亦是訂立誓約的監護之神,他是巨人希米爾之子,當時契約擔保人是個重要的角色,遵守諾言履行契約被認為是最大的美德,而背信棄義自食其言則是最大的恥辱,提爾以身作則起了表率作用。當眾神誘捕芬里尼惡狼時,惡狼要求契約擔保人提爾將右手放進自己嘴裡。提爾明知眾神有詐,仍將右手伸進狼嘴,結果喪失了一隻手。
還有眾神的保護神海姆達爾,又名里格,滿口金牙;眼光敏銳深遠而且能目觀四方,無論白晝黑夜都能看三百海里遠。他耳聽八方,俯伏在地上能聽得見青草生長的嘶嘶聲。他晝夜不眠守衛著天界的入口——比弗羅斯特彩虹橋。他肩上掛著大號角,遇有偷襲或緊急變故,便吹起號角,聲震雲霄,召集眾神前來。
北歐多神教的神話里也有不少女神,她們的地位並不像男性神那樣顯赫,並且往往是男神的配偶,這大概反映出氏族社會後期母系社會瓦解和一夫一妻制開始建立。愛神弗麗嘉是主神奧丁的妻子,主管婚姻和家庭,她容貌端莊,金色長髮里夾雜有白色羽毛,身穿白色長袍金帶束腰。山崗女神斯卡娣是巨人蒂阿茲的女兒,她父親被雷神托爾擊殺之後她要求主神奧丁支付賠償。奧丁無奈只得讓她在眾神中挑選一個丈夫,她看中了年輕俊美的光明神巴德爾,不料奧丁略施小計把她嫁給了年老醜陋的海神尼奧爾德。土地女神西芙是雷神托爾的妻子,她的金色長髮不慎被火燒掉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長壽女神伊敦恩是詩神布拉吉的妻子,她負責保管長生不老的金蘋果卻又生性柔弱遭受哄騙誘拐,這在眾神間引起莫大恐慌,因為他們要永葆青春須臾不可離開金蘋果。然而最令人不可知卻執掌生殺予奪大權的當數命運三女神。她們戴著厚厚面紗,無人識得她們的真面目,這三個姐妹分別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她們同希臘神話里的三個摩伊拉十分相似。
北歐神話除了用神秘真理和神的故事使信徒們虔誠之外,它擁有眾多神可以各司其事,負責充當一個方面的守護神。當時人們的生活中要冒的風險和不可知的厄運太多,他們總希望冥冥中有一位神靈專門庇佑自己,使他們感到安全和隨時可以祈禱求助,尤其在出海捕撈或掠劫之時。多神教滿足了信徒們的這一要求,因而北歐神的名字一直得以保持,如同英語裡的一周各日的名稱:星期二為戰神提爾之日、星期三為主神奧丁之日、星期四為雷神托爾之日、星期五為豐收神弗雷之日。
北歐神話講述的神眾多,也就必然會有譜系和種種志怪故事,冰島詩體埃達就把神的譜系開列得十分清晰。冰島詩體埃達敘說,最初出現的是巨人族,巨人伊米爾是始祖,他的血肉身軀都用來創造出世界。他的兒子布里、孫子博爾衍育許多冰霜巨人。這一族居住在僻遠的約頓海姆,換言之,他們大概是居住在凍土荒原的原始野人。他們同神既有密切關係(主神奧丁三兄弟都是巨人之子,女巨人斯卡娣嫁給海神尼奧爾德等),又是神眼中最大的敵人。神們為了爭取生存地盤,開疆闢土同巨人們展開殊死拼搏並且把他們越趕越遠。
冰島詩體埃達將神劃分成四個神系,前面兩者(阿西爾部落和瓦尼爾部落)是真正的神,只不過屬於不同的部落。後兩者(小精靈和侏儒)則屬於半神半人或非神非人的族類,這是日耳曼人地區所創造出來並長久流傳的精怪。由主神奧丁為首領的阿西爾部落大概是神的正統,有著開天闢地的輝煌過去,有著裂疆拓土的赫赫功業。後來他們居住在阿斯加爾德即神的樂園裡安樂逍遙。然而家庭不和、齟齬層出不窮,甚至主神奧丁和妻子弗麗嘉亦不斷爭吵,奧丁偏袒自己的被保護者,不惜拿戰爭的勝利當作禮品饋贈。弗麗嘉偷了奧丁的黃金去買一串貴重的項鍊,氣得奧丁憤而出走了七個月。冰霜巨人隨即乘虛而入,嚴冬窒息了一切生機,直到奧丁返回阿斯加爾德這場危機才過去。在俊美聰明的光明神巴德爾和醜陋瞎眼的黑暗神霍德爾孿生兄弟之間,奧丁夫婦偏愛巴德爾而憎惡霍德爾,這就播下了妒忌和仇恨。霍德爾在火神洛基的教唆下終於射殺了巴德爾。其實阿西爾部落並不是無憂無愁的,而是處於不斷的內憂外患,內有火神洛基作亂和惡狼巨蟒等野獸滋擾,外有冰霜巨人的侵襲,此外還面臨一個嚴重的挑戰,那就是新興部落的崛起。冰島詩體埃達里敘述的另一個神系是瓦尼爾部落,大概是一個遷徙過來較晚的部族,他們在與阿西爾部落毗鄰之處建造起了自己的城寨,名叫瓦納海姆(瓦尼爾族的家園)。瓦尼爾部落的主神是大海之神尼奧爾德,有種說法是:尼奧爾德即日耳曼人供奉的大地女神納爾托斯。他的孿生子女弗雷和弗蕾婭掌管著生殖與情愛、死亡和再生、播種和收穫、放牧和飼養牲畜等與人們有切身利害關係的事業。總之,瓦尼爾部落雖然是個後來者,然而經營照料頗為得法,人丁興旺,豐饒富足。並且他們同巨人族似乎亦相安無事,甚至還有姻親聯盟:尼奧爾德娶了女巨人斯卡娣為妻,弗雷娶了巨人之女蓋德為妻。兩個部落之間不斷摩擦衝突,直至爆發戰爭。阿西爾部落在平定火神洛基叛亂之後立即設法誘捕並燒死了洛基的情婦、充當奸細的女巨人埃吉布達(即古爾維格)。這時她已是豐饒神弗雷的岳母,瓦尼爾部落便以親戚血仇為藉口向阿西爾部落發動了襲擊,阿斯加爾德城寨被衝垮攻破,然而阿西爾部落畢竟還實力殷足,雖然城廓破殘可是抗禦住了進攻並且還打了點勝仗。兩個部落都打得精疲力竭又難將對方完全擊潰制服,於是只好談判講和。阿西爾部落派出地位不太高的智慧神米美爾等兩個神到瓦納海姆去充當人質。屈居下風的瓦尼爾部落則由主神尼奧爾德率領弗雷兄妹倆到阿斯加爾德來當人質。後來瓦尼爾部落嫌米美爾太驕橫跋扈而把他殺掉,並且把他的首級送還給奧丁,奧丁亦無可奈何。弗雷卻在阿西爾部落里大得人心,由此他覬覦起奧丁的寶座,卻被奧丁所發覺並加以防範。
北歐神話里的小精靈和侏儒這兩個神系似乎是後來創造出來的身份較為曖昧的神,有種說法是精靈和侏儒是同一類矮神。據說他們是本族祖先的靈魂凝聚而成前來把福祉帶給子孫後代的。他們往往詼諧風趣、調皮搗蛋,但在緊要之時肯出力幫忙。他們平日居於地下深處採礦冶煉,鍛打出各種兵刃和首飾,看來是氏族社會後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礦工和能工巧匠的寫照。他們可以出席神們的禮儀活動如宴飲等,但地位比神遠為卑賤,因而當侏儒阿爾維斯要娶雷神托爾的女兒為妻時,托爾不禁勃然大怒。屠龍壯士西古爾德在殺死他的養父雷金之前,曾鄙視地說到他只不過是個打鐵的侏儒。而侏儒的君主伏爾隆德兵敗之後被打斷腿脛,囚在荒島上為國王製作首飾過著悲慘的生活。他們是從屬於神並且為神們服役的匠人,平時似乎由雷神托爾來管理他們,而當末日來臨之際,他們同眾神一起赴難和毀滅。
冰島詩體埃達
《冰島詩體埃達》的手抄稿本是丹麥主教布呂恩約爾弗·斯汶遜在十七世紀初在冰島發現的,這些已經成褐黃色的手稿存放在一個幾乎變成棕黑色的羊皮紙口袋裡,外形絲毫不起眼。然而斯汶遜主教卻認出了它的無比重大的價值,因為曾經在巴黎學習的冰島學者聰明人塞蒙恩德曾經擁有過這些手稿;斯諾里·斯圖拉松也曾引用過這些埃達的片斷,然而手稿後來卻不明去向。因而這一發現自然令人喜出望外,斯汶遜主教將這袋珍貴的手稿起名為雷吉烏斯經典,並宣稱他已尋找到了聰明人塞蒙恩德所收集的人類智慧的主體部分。一六四三年他將這部手稿帶回哥本哈根呈獻給丹麥國王。一六六五年丹麥出版了《女占卜者的預言》和《高人的箴言》,此後北歐和歐洲其他國家陸續翻譯出版冰島詩體埃達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詩篇。到十九世紀下半葉左右,歐洲的一些大國不僅出版了冰島詩體埃達全集,還興起了一門專門的學科叫做“埃達學”。
冰島詩體埃達的大部分詩篇雖然在“雷吉烏斯經典”中被發現,然而它們有的已殘缺不全,有的字句顛倒缺行等等。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詩體埃達以口頭文學形式在不同地區流傳了數百年,直到十一世紀才被佚名的行吟詩人記載成篇,它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而是北歐居民在這幾百年內在北歐不同的地區陸續創作出來,因而在內容上存在著明顯的不連貫性,有不少重疊、贅述甚至前後矛盾的地方,文字上的蕪蔓紛亂也隨處可見。它雖然成篇時間要遠遠晚於希臘羅馬史詩,卷帙遠不如印度史詩那樣浩繁,可是它不及《伊利亞特》、《奧德賽》、《伊尼德》那樣一氣呵成,也不如《摩珂婆羅多》、《羅摩衍那》那樣流暢自如,這是因為佚名的行吟詩人們僅僅將埃達記載成“唱本”而未經整理加工的緣故,稍後出現的“文人史詩”在藝術上要精美得多。當然在另一方面來說,當時仍被認為是“海盜”“蠻族”的冰島人或者北歐人尚還沒有湧現出荷馬、維吉爾、毗耶娑和蟻蛭這樣的大手筆似乎也不足為奇的。“雷吉烏斯經典”那個羊皮紙口袋保存了冰島詩體埃達的主體部分,但並不是全部。有四首詩篇是散落在別處,後來才找到的。它們是《巴德爾之死》、《里格頌歌》、《霍恩德拉之歌》和《格羅蒂之歌》。有些詩篇雖存有篇名但內容已失傳或無法辨認,如《辛費奧里之死》、《尼伯龍人之死》等。也還有些詩篇的內容是後來在《伏爾松薩迦》和《英林嘉薩迦》里尋找出來再補充進去的,如《西古爾德之歌的殘卷》、《西格德里弗之歌》等。由於冰島和其他國家的學者們在研究埃達方面所作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才使我們得以對這部人類童年時代的文學珍品一窺全豹;他們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是功不可沒的。他們還旁徵博引作了大量考據工作,有些考據很有學術價值,例如阿西爾部落是否代表原北歐居民(即哥特人),而瓦尼爾部落則代表後來遷徙來的非北歐居民(即愛爾蘭人、蘇格蘭人或其他撒克遜人)以及他們的社會結構、習俗觀念的異同、阿西爾部落同南方(即羅馬帝國)的關係等等。他們還論證了主神奧丁是不是羅馬人的祖先埃涅阿斯,或者埃涅阿斯和奧丁乾脆就是同一個人,因為據說奧丁亦曾到過特洛伊,並且在特洛伊毀滅之後在南方漂泊多時。又如考證了奧丁的武裝女侍從瓦爾基里氏仙女是否就是希臘的亞馬遜女戰士等等。這些考據至今仍在探討,說法不同尚無定論。國際上埃達研究界所爭論最大的是一些觸及實際的問題,例如冰島詩體埃達究竟何時起源、它的各個詩篇究竟在何時何地完篇,以及“拉格納洛克”末日毀滅究竟發生於何地和是什麼災難等等。學者們有的說在冰島、有的說在挪威、有的說在英倫三島等等,各執一詞相持不下,這場爭論至今仍在繼續。至於“雷吉烏斯經典”那羊皮紙口袋裡的詩體埃達手稿本,令人慶幸的是它完好地保存至今。由於種種原因,這批珍貴的手稿長期留在哥本哈根,直到一九六一年才重新送回冰島。由於它的重大學術和文化價值,冰島和丹麥政府都不敢用飛機運送,他們專門派船運輸,並有軍艦護航。手稿本抵達雷克雅未克港口時,碼頭上萬頭攢動,歡聲雷動,冰島人以節日的歡樂來慶賀國寶的回歸。
“冰島詩體埃達”全集共三十八首詩篇,其中《太陽頌歌》等三首顯然是基督教傳入之後才添加進去的。原來的三十五首大約都是十一世紀前的作品,其中有神話詩十四首(敘事詩十三首,教諭詩一首),英雄史詩二十一首(敘事詩十八首,教諭詩三首)。神話詩的代表作是《女占卜者的預言》(瓦洛斯帕)。這首詩從開天闢地和神人出現的世界創造說起,講到神族的太平盛世和部落戰爭以及自然災害和神族毀滅。舊秩序被打破消滅後,新的世界又再生復興,而毀滅的預兆是光明被黑暗所扼殺。這首詩雖然敘述神的故事,卻描繪出氏族社會後期的社會矛盾。《里格頌歌》膾炙人口的地方在於它輪廓分明地刻劃出當時的氏族社會已是一個組織嚴密的階級社會。眾神的守護神海姆達米化名為里格來到人間漫遊,他在三個家庭作客小住,並且在各家都留下了一群子女。三個家庭分別代表著當時社會的三個階級,即奴隸、自由農和軍事貴族。他們的相貌、談吐儀表、衣著打扮、食物器皿、住房家具全都迥然不同。《洛基的吵罵》一詩反映出氏族社會內部的重重矛盾。這首詩歌詼諧而活潑,甚至稍帶輕佻,戲劇性極強,可由幾個人邊唱邊演。因而,它的佚名作者被譽為北歐的阿里斯托芬。《斯基爾尼爾的奔波》是一首動人的愛情故事。豐饒神弗雷派貼身侍從光輝者斯基爾尼爾去向巨人的女兒蓋德求婚。蓋德被說服,答允了婚事但要求弗雷必須以他的魔劍作為聘禮。這類愛情故事在日耳曼人聚居的地區並不罕見,它表達了北歐居民的美好願望:豐饒神與穀物女神的結合將會給人類帶來好收成。教諭詩的代表作是《高人的箴言》,前半部分是各種格言,後半部分是主神奧丁敘說他如何偷盜到智慧的語言——羅納古文字,以及學習掌握這些文字的重要性。詩中提出的誡諭包括了北歐地區海盜時代的格言、諺語、口頭禪等,然而這些對待成功、幸福、金錢財富等所闡明的觀點,似乎同揮劍斬殺掠劫他人的海盜形象是大相逕庭的,甚至同海盜生活並不會一致,詩篇中鼓勵追求知識崇尚智慧,而不是吹噓兵器的鋒利和殺人的武藝,這在當時社會裡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至於海盜們是否會奉為圭臬,那又當別論了。
“冰島詩體埃達”中的教諭詩還有《西格德里弗之歌》、《雷金之歌》、《格羅蒂之歌》和《太陽頌歌》等。這些教諭詩內容較為紛陳煩雜,如同《高人的箴言》一樣,它們有的段落表現氏族社會首領的意願和理想,有的段落反映氏族社會的集體觀念,有的體現自由農村生活的欲望追求,但也有的表現了奴隸的生活疾苦和反抗。冰島詩體埃達里的英雄史詩篇幅不算多,而且多半很短,有的已殘缺不全。主要內容包括伏爾松家族、海爾吉家族和伏爾隆德家族的傳奇故事,而以伏爾松家族為中心。這個傳說在日耳曼人聚居地區和北歐地區流傳悠久而廣泛,它在以後的“薩迦”和《尼伯龍根之歌》中敘述得更為完整。“冰島詩體埃達”中伏爾松家族傳說的每個片段都具有獨立性,可以單獨吟唱。這個傳說的故事從伏爾松族的英雄、屠龍壯士西古爾德隻身屠殺惡龍得到萊茵黃金開始敘說。他少年得志未免輕狂,居然遺棄了以身相許並立下婚誓的匈奴族女子布隆希爾德,移情別戀娶了勃艮第姑娘古德隆恩為妻子。布隆希爾德一怒之下嫁給古德隆恩的哥哥貢納爾為妻並且唆使他殺死了西古爾德。貢納爾是勃艮第國王,他為了巴結勢力強大的匈奴國王艾特禮,也就是布隆希爾德的哥哥,而不惜逼妹妹古德隆恩屈從去嫁給艾特禮為妻。當布隆希爾德殉情自刎之後,貢納爾和艾特禮之間關係陡然緊張,雙方為了爭奪西古爾德身後留下的萊茵黃金而爭鬥,艾特禮終於獲勝殺掉貢納爾並奪得了寶物。古德隆恩為了替兄報仇設計殺掉了艾特禮和她同艾特禮生的兩個兒子。她想投海自殺,可是命不該絕,漂流到法蘭西,又嫁給國王伊昂納爾為妻,從而又遭遇到另一場血親仇殺。
這一詩篇以及由它演變衍生而來的《伏爾松薩迦》和《尼伯龍根之歌》保存了較多的北歐氏族社會的特徵,如圖騰崇拜、還原獻祭、殺生殉葬和血親仇殺等等。在詩篇里黃金寶藏象徵著權力和伴隨權力而來的災難,得到寶藏的人必然遭到災難。而災難又被認為是命運所安排的,因而災難來到之前總有預言、夢兆以說明厄運之不可避免。這就使整個詩篇充滿了悲劇氣氛。男主人公西古爾德是個悲劇性的角色,他能夠屠殺惡龍奪得寶藏,卻無法避開身邊覬覦寶藏的親人所下的毒手,這就突出地反映了氏族社會末期為了爭奪財富人與人之間背信棄義的行為。女主人公古德隆恩則更是悲劇性十足的犧牲品。她幫助哥哥貢納爾籠絡住擁有寶藏的西古爾德,甚至西古爾德遇害後她也忍氣吞聲,不但不替夫報仇反而屈從於哥哥的意志嫁給了匈奴王,而匈奴王殺害了貢納爾,她卻立即要拚命,並且設法殺死匈奴王報了殺兄之仇。這反映出氏族社會裡把血緣關係看得比夫妻關係更為重要。在古德隆恩身上可以看到美狄亞(希臘悲劇《美狄亞》的女主人公)的寫照。美狄亞為了懲罰遺棄她的丈夫伊阿宋而殺死兩個兒子使他斷絕後代,古德隆恩則是為了報血仇。從整個詩篇看來,這一詩篇明顯地受到希臘悲劇的影響,詩中突出了悲劇性格、悲劇衝突和悲劇效果,並且將個人的遭遇歸因於命運的捉弄擺布,這一命運觀念貫穿全詩,在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
冰島詩體埃達的表現手法除了敘述、獨白、旁白、插話之外更多地運用了對話,詩篇中常常出現智慧的競爭,即解答或猜謎。猜謎這種輕鬆活潑的智力測驗在當時的北歐和日耳曼地區廣為流行,並且往往同命運或者預兆聯繫起來,因而顯得十分生動。詩體埃達里穿插不少小故事,這些故事來自民間,為人樂道,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如諸神宴飲時要借用大鍋、托爾丟失魔錘、托爾假扮新娘等,都十分精彩。冰島詩體埃達還運用了大量的類比、暗示、寓意和譬喻等修辭手法,尤其是譬喻,這就更增加了史詩語言的形象性和多變性。詩體埃達中的譬喻幾乎隨處可見,有明喻也有隱喻和換喻等。詩中把大海稱為“鯨魚之路”、“哈丁(大海之王)的國土”;把船隻稱為“大海的駿馬”;把鯨魚稱為“海豬”;把火焰稱為“椴樹的毀滅者”、“蘇爾特的家族”等。武士被叫做“持利器的槭樹”或者“能戰鬥的蘋果樹”,而利劍則成了“血蛇”、“鋥亮的青蔥”、“會殺人的棍棒”,鮮血則是“屠殺的露水”,淹死叫做“向海神獻祭”等等。有時還將人名隱去,只用明喻稱呼,如“西芙的丈夫”即為雷神托爾,而“山羊之神”也是指的托爾,因為托爾乘坐公羊牽拽的戰車。“俊俏者”、“貝里的屠夫”指的是弗雷,至於主神奧丁的各種稱呼則更是不勝枚舉。有些隱喻是十分詼諧的,如把鬍鬚稱為“臉頰上的森林”,把駿馬叫做“勒著韁繩的船”,把蛇叫做“荒原上的魚”,狼則成了“奧丁的猛犬”或者是“女巫的坐騎”。至於黃金則是“河上的火焰”、“巨蟒的火焰”。詩體埃達中還有些換喻頗為費解,如把慷慨的人比喻為“黃金戒指的破壞者”或者“仇恨黃金的人”,這是因為慷慨者樂於砸開戒指同別人均分。
冰島詩體埃達的風格如同其他史詩名著一樣亦十分崇高,文風鄭重而雄偉,由於是傳統的民間史詩而不是文人史詩的緣故,詩的韻文仍較活潑,並不拘泥於語言的儀式化。又由於這些詩篇其實都是可供吟唱的歌謠,因而往往語言質樸而開頭突兀,並且通過對話、獨白和行動來敘事,並且廣泛採用了迭句。詩體埃達中無論是神話詩、教諭詩還是英雄史詩都有不斷重複的迭句詩行,迭句往往出現在詩節的開頭幾行,這也正是民間口頭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冰島詩體埃達既然是供吟唱的民間口頭文學作品,它對韻律和節拍的限制自然就十分嚴格。簡單地說這些詩篇大多是北歐史詩獨特的韻律,較多採用四行體一停頓,押韻一般為ABAB,不押尾韻只押頭韻。每行詩大多分成兩個半行,中間有一個停頓,這樣吟唱起來便會有一種特殊的音韻節奏效果。英國中古英雄史詩《貝奧武甫》即採用這種韻律格式,冰島詩體埃達沿用了這種韻律並且有所發展。到了十三世紀《尼伯龍根之歌》出現後,這種韻律格式被稱之為“尼伯龍根詩體”,一般史詩大多採用這種詩體。因而,冰島詩體埃達的韻律格式是尼伯龍根詩體的先驅,並且同尼伯龍根詩體在許多方面大同小異。然而兩者的差異畢竟還存在,而且還很明顯,因為冰島語同德語之間有著巨大差別。它們同屬於日耳曼語系,冰島語作為古挪威語的延伸和擴展比德語更富有音韻感,節奏感更為明快,因而抑揚頓挫的音韻效果也往往更明顯。冰島詩體埃達通常運用的音步為四音節,每節詩行長短不一,也有的為二、六、八行,但都不很長。它採用的韻格為抑揚格。這類四音步抑揚格的詩格多半見諸敘事詩。敘事詩尤其是英雄史詩一般每節四行,每行由兩個半行組成,每半句有兩個重音和一個押頭韻音節。教諭詩和對話詩大多每節六行,分成兩部分,第一、二行各有兩個重音和一個押頭韻音節,以押頭韻串連成一長句,第三行為短句,有兩個重音和一個押頭韻音節。第四、五行和第六行各與第一、二行和第三行相同。為了區別敘事詩中不同人物的獨白和對話,冰島埃達詩還採用了用比喻或別名來改變音韻節拍,有時也採用疊字,這樣把有些對話或敘述變化為五音步。埃達詩里元音和輔音都可以作重音,也可以押韻,但元音重讀時必須相隔一個音節。
2000年8月,由譯林出版社策劃的“世界英雄史詩譯叢”將石琴娥、斯文合譯的中文本《埃達》出版面世,彌補了我國外國文學譯介、教學和研究的這一大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