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定居點的概念已經深入以色列人的心中,在他們看來,建立定居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對於生活在這裡的猶太人來說,土地是保證勝利的關鍵。早在以色列進軍約旦河西岸之前,這場戰爭已經持續很久了,而且還將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某一方放棄了。 猶太人定居點對於以色列來說,可謂利害攸關。人們知道,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依靠移民並建立定居點而形成的國家。猶太人定居點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存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在所談的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主要是指以色列在其公認邊界外,尤其是1967年第3次中東戰爭後,不顧國際法和有關協定規定,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建立的非法定居點。目前主要集中在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綠線(1949年阿以停火線,即1967年戰爭爆發前的巴以邊界)附近、約旦河谷、西岸南部的希伯倫山區以及東耶路撒冷等。歷史沿革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包括加薩走廊在內的1.115萬平方公里劃歸“阿拉伯國”。由於阿拉伯國家反對,“阿拉伯國”未能成立。1948年5月以色列國宣布成立後,阿以爆發了一系列大規模戰爭。 1967年6月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占領了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在內的大片阿拉伯土地。從此,加薩走廊處於以色列的軍事占領之下。
根據巴以雙方1993年9月簽署的允許巴在加沙和傑里科地區先行自治的《原則宣言》,199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接管加沙和傑里科。此後,根據巴以有關協定,加薩走廊60%左右的土地實現完全自治。
1967年以後,以色列開始在被占領的阿拉伯土地上實施修建猶太人定居點政策。開始時,定居點集中修建在約旦河西岸。隨著定居點的不斷擴建,加薩走廊成為以色列修建猶太人定居點的主要地區之一。
截至2004年2月,該地區共有17個猶太人定居點,其中南部的古什·卡提夫定居點是最大的定居點。據統計,這些全部處於以色列軍隊直接保衛下的定居點占據著加薩走廊35%的土地。定居點的猶太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巴以2000年9月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以來,加薩走廊猶太人定居點成為巴激進組織襲擊的目標,為了保護定居點猶太人的安全,以軍經常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由,多次進攻加薩走廊,打擊或搜捕巴武裝人員。
2002年3月以軍發動“防衛牆軍事行動”後,曾一度全面封鎖加薩走廊,控制所有交通要道,並以“暴力問題嚴重”為由遲遲不肯從加薩走廊撤軍。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2003年4月問世後,以軍才從加薩走廊北部全部撤出。
2004年2月4日以色列總理沙龍表示,他支持就拆除加薩走廊猶太人定居點問題舉行全民公投。沙龍2日曾宣布,他將下令拆除在加薩走廊的全部猶太人定居點。沙龍稱,“制定這項計畫的出發點是,未來的加薩走廊將沒有一個猶太人居住。”
主要問題
雖然以色列並未正式吞併1967年從巴勒斯坦獲取的領土,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在那裡定居。現在約旦河西岸有15萬5千人的以色列定居者,加沙的猶太人有6千,他們的去留已成為巴以雙方領導十分頭疼的問題。巴勒斯坦的立場:巴勒斯坦方面始終認為被占領土上的猶太人定居點是非法的,任何和平協定下,猶太非法定居者都必須離開。但現實使他們不得不接受由以色列軍隊保護的猶太聚居區。阿拉法特將盡力凍結和減少巴勒斯坦控制領土上的現存猶太定居點。以色列的立場巴勒斯坦控制區中的猶太定居者使巴拉克政府維持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安全的目標有了重要的依據。雖然以色列在1979年將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時拋棄了當地的猶太定居者,但現在的巴拉克政府將堅持猶太定居者由以軍隊保護留在巴勒斯坦控制區的權利。前景展望在約旦河西岸非巴勒斯坦控制區內的猶太人定居點最終可能併入以色列領土。居住在巴勒斯坦控制區內的猶太定居者將選擇搬遷到非巴控地區或接受巴勒斯坦當局的管轄。
戰略意義
血腥的場面也讓很多以色列人對現實產生了懷疑,真的需要通過如此極端的方式嗎?有些以色列人表示,“從實際和人道的角度上看,我們應該考慮在西岸建立巴勒斯坦國。生命比土地更重要,
為了拯救生命,我們應該學會放棄。”然而定居點具有的戰略意義不容放棄。以色列和平主義組織“即刻和平”指責政府利用了民眾的宗教感情,以實現安全和戰略目標。這個組織一直密切關注著定居點的發展趨勢,它發現定居點的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2001年,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新建了34個定居點,全部位於交通要道邊或者山頂制高點上。以色列政府還在各個定居點之間修建公路,在把各定居點連線起來的同時,將巴勒斯坦人分割開來。目前約旦河西岸共有126個定居點,加薩走廊有19個,它們就好像耶路撒冷和伯利恆的郊區。定居者可以享受很多福利待遇,比如子女可以接受免費教育,少交個人所得稅,而且房屋的價格比以色列城市要便宜很多。猶太人定居點的擴張與以色列現任總理沙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是以色列定居政策的策劃者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擔任農業部長時,他就積極推動把定居點向西岸發展。在他的自傳《鬥士》中,沙龍這樣說:“猶太和撒瑪利亞是猶太人的發源地,是構成國家的血和肉。我們堅持猶太人在此定居的權利。”在地圖上,西岸並沒有多大,但在人們心中,它是巨大的、迷人的。阿拉法特曾明確表示:“在以色列掠奪土地、建設定居點的時候,是無法獲得和平的。”而沙龍的態度也很明確:“在我離任以前,不要幻想著談論撤銷定居點的問題。”
透視入侵
猶太人定居點在巴以衝突愈演愈烈之際,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卻願意從世界各地湧入中東這個“火藥桶”。據統計,2001年,猶太定居點的人口數增長4.8%,達到了21萬人。他們生活在330萬巴勒斯坦人中間,以色列政府幫他們建房子、修公路,構建他們自己的家園。在巴勒斯坦人看來,猶太定居者是入侵者,是來搶奪土地、破壞平靜生活的敵人,但要把他們趕走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這樣,在巴勒斯坦人自治的領土上,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相伴生活著、仇視著,成了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他們的出路何在?
多夫•溫斯托克一家是30年前在約旦河西岸定居下來的。他們把現在居住的地方稱為“猶太和撒瑪利亞”,而不是西岸。從第一天起,就像其他定居者一樣,溫斯托克將此視為以色列永久的土地。對於猶太定居者來說,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他們的祖先在這裡誕生。追尋著先人的足跡,定居者們也要在這裡紮根,即使這意味著流血、失去生命。就在巴勒斯坦武裝分子闖進希伯倫附近的定居點,
槍殺了4名定居者,其中還有1個5歲大的小姑娘。定居者將自己的家修建在希伯倫和約旦河西岸的山丘上,他們在心中構築了一個美好的景象,其中融合了對國家獨立的追求、救世主降臨的信仰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絕大多數以色列人都相信,定居點不是和平的障礙,相反,定居點更容易成為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的襲擊目標。而對以色列人來說,定居者則是所有以色列人的先鋒。定居點信念深植人心,定居點的概念已經深入以色列人的心中,在他們看來,建立定居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海法大學教授阿舍爾•阿里安說:“再定居的信念是許多猶太復國主義者邏輯思維的基礎,他們要考慮的不是要不要修建定居點,而是在哪裡修建。他們是以色列最強大、最成功的利益集團。”對於生活在這裡的猶太人來說,土地是保證勝利的關鍵。早在以色列進軍約旦河西岸之前,這場戰爭已經持續很久了,而且還將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某一方放棄了。一位定居點領導人希望不再使用定居點這個詞,而改用猶太人社區。“定居點是臨時性的,不屬於你,而社區是你自己的土地。” 但在巴勒斯坦人看來,猶太人是入侵者,是來搶奪他們的土地、破壞他們平靜生活的敵人。有一點同以色列很相似,巴勒斯坦對這片土地的追求也是神聖的。看著遠處紅色的屋頂、裝有高壓電網的圍牆和荷槍實彈的以色列士兵,巴勒斯坦人心頭涌動著奪家之恨,祖先親手種下的橄欖樹已經被砍掉了。他們認為,猶太定居點的存在標誌著巴勒斯坦人失去了自由,而定居者是搶奪巴勒斯坦人領土的先頭部隊。巴勒斯坦人要把入侵者趕出去,抗議、示威沒有用,那就只好使用子彈和炸彈了。
巴以衝突
以色列預警和防禦的堡壘,猶太人定居點對於以色列來說,可謂利害攸關。人們知道,以色列是世界上惟一依靠移民並建立定居點而形成的國家。猶太人定居點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存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在所談的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主要是指以色列在其公認邊界外,尤其是1967年第3次中東戰爭後,不顧國際法和有關協定規定,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建立的非法定居點。目前主要集中在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綠線(1949年阿以停火線,即1967年戰爭爆發前的巴以邊界)附近、約旦河谷、西岸南部的希伯倫山區以及東耶路撒冷等。 以色列建設和保留定居點的始作俑者是前國防軍旅長埃倫•比倫的“馬賽克方案”,其初衷是建立緩衝地帶,把定居點作為進行預警和防禦的橋頭堡,擴大以色列的防禦縱深,防範阿拉伯國家從約旦和埃及兩個方向對以色列實行夾擊(以色列本土南北長,東西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5公里)。“馬賽克方案”提出了5條主要原則:1、不拆除定居點並保證其安全和連線它的交通。2、以色列保留約旦河谷地的安全地帶。3、保留沿綠線存在的分割線。4、完全控制水源。5、完全控制大耶路撒冷。
一般認為,1967年~1976年這10年是以色列建設定居點的初期發展階段,總共建成了42個定居點,其中5個在加沙,其餘在西岸和耶路撒冷,平均每年建設4 .2個;1977年以色列右翼利庫德集團在大選中獲勝並推行擴張政策,加之前蘇聯大批猶太移民湧入,定居點建設進入了急劇膨脹的階段。從1977年~1984年,以色列新建猶太人定居點112個,年均建14個;到90年代初期,以色列平均每年用於定居點建設(住房、道路和基礎設施)的費用高達10億美元。1992年至去年巴以衝突爆發前,由於工黨政府重新執政並和巴解組織簽署了《奧斯陸協定》 ,定居點建設相對趨緩,但據以色列“現在就和平運動”組織統計,到2000年底,在加沙和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人口總數比1993年增加了70%,達到近20萬人。以色列歷屆政府無論其政見紛爭有多么尖銳,都為定居點建設投入了巨大財力和兵力,鼓勵個人和企業到定居點發展,培養他們以西岸、加沙為家的觀念,把定居點當作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的郊區。為此,以色列政府耗巨資用於區間公路建設,以便定居者能夠不受干擾地往返定居點和大城市。軍隊守衛
定居點由軍隊守衛能攻能守,猶太人定居點可分為以下3種:一是由幾個特大定居點或較多的中小型定居點連片構成的定居點群。二是孤立無援不易保衛的零散定居點。三是兩三間臨時搭起的組合房或一個貨櫃構成的象徵性定居點。最後一種主要是猶太極端分子為顯示定居者的存在和對一塊土地的占有而匆匆建立的。1999年以色列政府強行拆除的15個西岸地區定居點大多屬於此類。猶太人定居點不論大小,均處在以色列國防軍的直接保護之下,絕大多數都由幾道高壓電網與外界隔絕開來,內設崗樓、探照燈、射擊掩體、戰壕,里側有巡邏專用車道、電視監視器等設施,還配備了吉普車、裝甲車、輕重機槍等武器裝備。除非獲得許可,任何非以色列人不得擅自進入定居點。為防止巴勒斯坦人對定居點發動自殺性爆炸襲擊,任何單人駕駛的巴勒斯坦牌照汽車都被禁止經過,即使車輛為外國人所有並由外國人駕駛也不準進入或經過。定居點周圍所有路口均有以軍士兵把守。許多定居點還建有防彈營房、緊急通道、專用廣播甚至防彈圍牆等。既是防禦的堡壘,又是進攻的基地。巴以雙方對定居點數量的統計出入較大,而且以方並不把東耶路撒冷的定居點統計在內。以方的統計數目為125~190個定居點,定居者人口為14萬~ 20萬。而巴方1999年的統計,猶太人定居點超過200個,定居者達35萬人左右。
衝突原因
巴勒斯坦人心上的尖刀和衝突的馬蜂窩,長期以來以色列通過貌似合法的各種手段徵用、沒收和封鎖巴勒斯坦人的土地,用來建設、擴建定居點及其道路,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段:
1、以色列軍事當局可以宣布“因軍事和安全需要”關閉某處巴勒斯坦土地。這種做法常用來懲罰扔石頭或襲擊定居者的巴勒斯坦人。在這種情況下,地主不得接近其土地,也不得索賠,也無最終控制權。這些被關閉的土地隨後經常被轉給猶太人定居者。
2、任何未被認作是伊斯蘭教基金用地或未進行私人產權登記的土地,都會被以色列視為“國有土地”而沒收、分配。有時還以“公共福利用地”名義徵用巴勒斯坦土地。
3、如果巴勒斯坦地主在1967年戰爭爆發之前或戰爭期間離開,其土地便被宣布為“遺棄的土地”。以色列的“出走者財產臨管局”可以將這些土地交給別人託管並根據軍事當局頒布的命令轉交給定居者和以色列開發商。據巴方統計,1967年以來,以色列從西岸和加沙的6070平方公里土地中沒收了3035平方公里。
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邊界內已經建設了15個猶太人定居點,占其總面積的34 %,約為24平方公里。定居者人口達到18萬,已接近東區阿拉伯居民人數(21萬人)。耶路撒冷周圍的猶太人定居點已經將大部分阿拉伯居民區同西岸隔開。以色列政府在東耶路撒冷建定居點的目的,顯然是要改變那裡的人口和人文結構,將其逐漸猶太化,消融它的巴勒斯坦特性,以便達到最終徹底吞併。 目前由於定居點的建設,客觀上還造成以色列邊界的東擴,使巴以參照19 67年以前的邊界來劃定最終邊界幾無可能。另外,約旦河西岸目前探明淡水儲量為8億立方米,其中80%由以色列控制和消費,而定居點則成為控制這些水資源的重要樞紐。顯而易見,雖然在以色列人看來,這些定居點是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堡壘,但在巴勒斯坦人眼中卻是實實在在插在他們心窩裡的尖刀,是他們謀求生存和發展、建設獨立和統一的國家的攔路石。正因如此,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定居點從一開始就成為頻繁引發衝突的馬蜂窩。在歷次巴以和談中,猶太人定居點問題都是談判的難點問題之一。而在第3次中東戰爭以後的歷次巴以衝突中,猶太人定居點也都是首當其衝的受攻擊目標。
彌合分歧
恢復和談才能彌合分歧,目前國際社會對巴以衝突極為關切,正在多方進行斡鏇。《米切爾報告》是以巴衝突國際調查委員會經過6個多月調查後提出的,主旨是要求以巴雙方立即無條件中止衝突,以方凍結修建猶太人定居點,巴方則要加大打擊恐怖主義的力度。但《米切爾報告》在法律地位上不同於簽署的協定,對以巴雙方都不具有任何約束力。分析人士認為,要讓巴以雙方切實執行《米切爾報告》絕非易事,以巴雙方在停止暴力衝突和停建定居點等核心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特尼特主持的巴以會談,仍然是無果而終。 以色列總理沙龍正式闡明了對《米切爾報告》的立場。他一方面表示該報告是以巴打破目前暴力循環,
回到談判桌的“積極基礎”,一方面卻拒絕凍結修建猶太人定居點活動,聲言以色列政府不會建設新的定居點,不會占領更多的土地,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定居點是以色列的“國家財產”,以政府將繼續滿足那裡的“自然增長”需要。他同時認為《米切爾報告》不應將停建定居點與停止暴力衝突聯繫起來,要求巴方首先停止反以鬥爭,作為以方停止暴力、恢復和談的前提。對此,巴方隨即作出強烈反應,認為沙龍的表態等於反對《米切爾報告》,強調《米切爾報告》必須作為整體來對待,絕不可將其割裂開來。巴方表示,如果以方在巴控區的占領和定居點建設未被最終消除,巴勒斯坦人民絕不會停止反抗以色列侵略的鬥爭。巴解“法塔赫”軍事組織“阿克薩烈士旅”、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軍事派別“卡桑旅”聯合發表聲明稱,若要停止在以色列境內的襲擊和“自殺性爆炸”,以方必須從巴被占領土上撤軍,也就是要以色列撤出定居點。雙方的分歧很大,衝突難以停止。此間觀察家認為,停止以巴暴力衝突、儘快恢復雙方政治談判現在已到了關鍵時刻,以巴雙方應抓住這一契機,有關各方也應作出更大努力,否則《米切爾報告》不但將無法逃脫“一紙空文”的厄運,甚至以巴暴力衝突還有不斷升級的危險,從而進一步威脅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當年中東和平進程之所以得以啟動,就是因為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最終都認識到,他們之間並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不論情願與否,都必須共同存在和發展、“你活我也要活”的關係。
主要居點
1、加薩走廊。加薩走廊最大的定居點為古什•卡提夫定居點,位於加薩走廊的西南部。該定居點共有大小定居點12個,人口超過5000人。此外,加沙城南的尼茨薩利姆定居點也較大。
2、約旦河谷定居點。被以色列認為是約以之間關鍵的緩衝地帶。目前有23個定居點,只有5200名定居者。其中最大的定居點是馬阿里•埃弗拉伊姆,有定居者1800人。3、希伯倫山地定居點。這裡的定居點一般較小,只是緊靠希伯倫市的基爾亞特•阿勒巴定居點較大,約有6000人。希伯倫地區其他地方共有4000名定居者,分散在另外13個定居點裡。
4、綠線附近定居點。人口最密集的定居點是肖姆倫定居點,位於西岸北部納布盧斯市西北。它周圍有40個猶太人定居點。
5、本雅明定居點。位於西岸中部拉馬拉市東南,耶路撒冷以北,共有33個大小定居點,約有5.5萬人。
6、古什•阿杜米姆定居點。位於耶路撒冷東側,是該地區最大的定居點,其中心為馬阿里•阿杜米姆定居點,人口為2.5萬人。
7、阿茲尤恩定居點。位於西岸南部希伯倫市以西,共有15個定居點,總人口 5萬人。
巴以和談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說,以色列擴建猶太人定居點是巴以和談的最大障礙。阿巴斯當天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會見了到訪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在隨後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阿巴斯說,以色列繼續擴建定居點會給巴以和談帶來最大障礙。 為此,他要求美國說服以色列遵守承諾,停止定居點建設。阿巴斯說,巴方希望在埃及的斡鏇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派別實現停火,以色列解除對加薩走廊的封鎖,結束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賴斯說,以色列繼續修建定居點的決定將影響巴以雙方的信任,可能破壞巴以和談。她當天晚些時候將會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談判負責人利夫尼和庫賴,並於16日與以國防部長巴拉克和巴總理法耶茲舉行三方會談,討論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爭取改善巴人民的生活狀況,推動和談進程。巴以領導人2007年11月在美國安納波利斯中東問題國際會議上重啟和談,並承諾力爭在2008年年內達成一項內容廣泛的和平協定。但之後,雙方和談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此次訪問是安納波利斯會議以來賴斯的第六次中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