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丹與禪定--道佛醫氣功典籍選解》

《內丹與禪定--道佛醫氣功典籍選解》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維、先天意識、潛意識、下意識。 13、【清修】:練功者鍛鍊自身的“精氣神”,即是清修。 16、【男女雙修】:男女練功者內功達到一定程度後,通過性的接觸來練“精氣神”。

《內丹與禪定--道佛醫氣功典籍選解》《內丹與禪定--道佛醫氣功典籍選解》
本書選編道教氣功著作八種,佛教氣功著作二種,中醫氣功著作三種,合為一帙,進行標點、分段以及考證作者生平、介紹全書內容、解釋疑難之點。

基本內容

【篇名】內丹與禪定――道佛醫氣功典籍選解
【編著】張榮明編著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日期】1991年1月1日
【ISBN號】7-5321-0754-X
【頁數】465
《內丹與禪定--道佛醫氣功典籍選解》
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與大周天之分。小周天路線是任督兩脈;大周天路線是人身24經脈與奇經全通。僅僅是感覺到氣在身體內運行,稱之為經絡周天;內視到經絡、穴位及內光、內景,才能說真正是周天路線通了,這稱之為丹道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開發出人體潛能,並最終覺悟到“炁”的真諦。
2、【內視】:練功者將思維集中於自己的身體內部,直到能“看”到各種圖像,稱為內視,醫家稱之為“返觀”,俗稱“開天目”。內視得好的還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
3、【靜功】:練功者用各自的辦法,排除多種念頭,將思維集中於一念,並儘量將此一念定下來。定得好的甚至將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這些過程均稱為“靜功”。靜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現“內視”、幻聽、直覺等諸多人體功能。
4、【盤坐】:這是靜功中常用的姿勢,有三種。散盤——兩腳交叉在雙腿下而坐;單盤——一腳放在另一隻腳的上面而坐;雙盤——兩腳交叉擱在雙腿上而坐。
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連線與鹵門下垂線的交匯處,又稱天目、天目穴、泥丸宮。中丹田——雙乳連線的中點往胸內部的中間。下丹田——臍下3寸往腹內進去的中間。而功夫達到相當程度,則“全身無處不丹田”。
6、【天門】:俗稱鹵門,是道家元神出處。
7、【天頂】:即百會穴。
8、【意念】:即識神,即後天思維、後天意識、顯意識,簡稱思維、意識。
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維、先天意識、潛意識、下意識。道家認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
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氣”、“神”連用,則可簡稱為“精”。道家認為下丹田是生儲元精之所。
11、【玄關】:由後天思維進入先天思維(玄)的一剎那。因為進入先天思維很難,又是內功修煉過程中極關鍵的一步,因此前輩練功家將這個“一剎那”喻為一道極難逾越的關口。玄關打開,人體潛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開發出來。
12、【丹】:練功者玄關竅始開,即可內視到身體內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圖形,此圖形即是內丹,一般稱為“丹”,釋家稱為“舍利子”、“菩提子”。
13、【清修】:練功者鍛鍊自身的“精氣神”,即是清修。如果與異性交換“精氣神”,不進行性接觸,也屬清修,不過這是清修里的“雙修”。
14、【性命雙修】:練功者獨自先後或同時修練本身的“性”(神)與“命”(精)。
15、【內外雙修】:內——指精、氣、神,外——指身體,內外的鍛鍊同時進行。
16、【男女雙修】:男女練功者內功達到一定程度後,通過性的接觸來練“精氣神”。此種練法只在夫妻之間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