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是色中餓鬼,這樣形容和尚,很多朋友是從豬八戒的話里知道的。《西遊記》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中豬八戒說出了那句“和尚是色中餓鬼”。但是呢,這話可不是吳承恩先生說的,而是施耐庵先生在《水滸傳》中提到的。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楊雄醉罵潘巧雲,石秀智殺裴如海”中寫道:“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精闢,施耐庵先生總結的真好。
話,不能只說,還要解釋,施耐庵先生如何解釋呢?原著道:“原來但凡世上的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緊……這上三卷書中所說潘、驢、鄧、小、閒,惟有和尚家第一閒。一日三餐吃了檀越施主的好齋好供,住了那高堂大殿僧房,又無俗事所煩,房裡好床好鋪睡著,無得尋思,只是想著此一件事。”
意思很簡單,夜裡的和尚孤單寂寞冷。施耐庵先生的話,精闢入理,雖然是歪理,但也讓大家對入夜後的和尚有了新的理解。
施耐庵先生覺得不夠,又打了比方,原著道:“一個財主家,雖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閒事惱心,夜間又被錢物掛念,到三更二更才睡,總有嬌妻美妾同床共枕,那得情趣。又有那一等小百姓們,一日價辛辛苦苦掙扎,早晨巴不到晚,起的是五更,睡的是半夜,到晚來未上床,先去摸一摸米瓮,看到底沒顆米,明日又無錢,總然妻子有些顏色,也無些甚么意興。”
以俗人打比方,不管有錢人還是窮苦人,夜間總有陪伴,和尚沒有。施耐庵先生怕他的歪理不足以服眾,又把蘇東坡摻和進來,原著道:“因此上輸與這和尚們一心閒靜,專一理會這等勾當。那時古人評論到此去處,說這和尚們真箇利害。因此蘇東坡學士道: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
蘇東坡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了百餘年之後,施耐庵會拿他戲弄和尚的話來圓自己的歪理。施耐庵究竟是罵和尚呢?還是罵蘇東坡呢?書生看來,他都罵了。
施耐庵先生這番歪理,可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他自己內心對和尚的憎惡。在他筆下,真沒幾個正經和尚,魯智深是和尚,但是個酒肉和尚,並且落草為寇了;孫二娘殺過一個和尚,他殺人無數,還有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原二龍山寶珠寺住持,綽號“金眼虎”的鄧龍,聚四五百人占據二龍山打家劫舍,剪徑擄財;潘巧雲的情夫裴如海等等。
的確,施耐庵筆下的那個宋朝,官場黑暗、社會動盪、賊寇橫行等等,但也不至於寫出這么多壞和尚。
看來看去,只有一個解釋比較合理,施耐庵先生打心眼裡恨和尚,看不起和尚。因此,他才會把和尚寫的這么壞。這也沒辦法,他是文人,想抹黑或者讚揚一個或一類人很容易。
可是,施耐庵先生為何這般恨和尚呢?結合現有史料記載來看,與明太祖朱元璋有些關係。
據說,施耐庵曾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選擇棄官回鄉。後來,張士誠起義抗元,施耐庵成為他的謀士。再後來,離開了張士誠。
離開張士誠,但他還是忠於張士誠的。到了大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集中主力消滅張士誠。至正二十七年,張士誠上吊自殺,終年四十七歲。
朱元璋滅了張士誠,曾為張士誠謀士的施耐庵當然不高興。因此,他恨上了朱元璋。可他再怎么恨,那也不能明著罵呀,只能私底下變著花樣罵。思來想去,認為罵和尚好,因為朱元璋曾經是和尚。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朱元璋全家四散逃生。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投奔了皇覺寺的和尚,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不久之後,當地鬧饑荒,沒人到寺院裡施捨了,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一來,朱元璋離開寺院托缽流浪去了。之後,朱元璋參加了起義軍,一步步成長為大明開國皇帝。
施耐庵恨朱元璋,那就通過自己的小說罵。詆毀和尚,其實是間接罵朱元璋。他筆下的魯智深、被孫二娘殺死的頭陀等,與朱元璋當初的經歷相似,都是無奈之下出家,又因其他願意離開了寺廟。朱元璋和尚不當和尚了,去造反,這與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好漢極其相似,很多好漢都是本職工作不幹了,去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甚至造反。
施耐庵先生對和尚的恨,起因應該是朱元璋。當然了,這是書生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施耐庵本人的人生經歷做出的一個較為合理的推斷。
朱元璋 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