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叫什麼?其實它有四大別稱

我國疆域遼闊,從夏商周時期黃河地域,逐步擴展到現今大陸法定領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有四大別稱即:神州、九州、華夏、中原。

一、神州

神州

《混元聖紀》:“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古時以黃帝為中央天神。黃帝以土德王,相傳黃帝領治的土地稱為神州,赤帝統轄的土地稱為赤縣,赤縣和神州合稱“神州赤縣”或“赤縣神州”。神州之稱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範圍"東逾蟠木,西濟流沙,北至幽陵,南撫交址" 。《古今通論》云:“崑崙東南方五千里謂之神州,州中有和羹鄉方三千里,五嶽之域,帝王之宅,聖人所生也。”

二、九州

九州

據史料記載,九州的概念可能始於戰國初期。《尚書·禹貢》認為九州指的是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是指九州地域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氣勢磅礴的一種景象。漢代以後的華夏地區與九州地域基本一致,其範圍屬於漢地,又有"東夏" 、"南夏" 、"西夏" 等詞稱呼漢地內的局部地區。

三、華夏

華夏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據說,黃帝和炎帝為爭奪部落結盟首領開戰,史稱“阪泉之戰”,這次戰爭以炎帝戰敗而告終,炎帝一族從此併入了黃帝族。後來在逐鹿之戰中,炎黃團體打敗了位於東夷的九黎族首領蚩尤,勢力擴展到今山東境內。後來炎黃團體與山東境內東夷集團的其他部落組成了更加龐大的大華夏部落聯盟,華夏一族的源流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黃河中下游黃帝族的後裔先後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經過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華夏族正式形成了。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

四、中原

中原

一般認為,中原指的是黃河中下游流域,即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地區因為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有所蔓延,使得一些夏、商時期的河南省周邊地區也被納入中原文化區。中原一詞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被古代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