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權由受限到無限 完全偏離了發展軌跡!

有人說在中國唐朝以前不是完全的君主專制,君權是受到相權制約的。漢武帝以前丞相的權力特別大,丞相作為三公之首有專門的僚屬“十三曹”,一個龐大的辦公機構。漢武帝時期設立了尚書省,皇帝遇事就和尚書們商量,這些尚書的品級又很低,不會對君權構成威脅,丞相權力的一部分就這樣被剝奪。此後很長時間君權和相權的角逐一直都是看皇帝和丞相雙方誰的能力比較強,如果碰見漢武帝這種雄才大略的皇帝,君權自然強,相反如果碰見漢獻帝這種傀儡皇帝,相權就會變得很強。

曹操曹操

隨著歷代的發展,隋朝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分為:中書省負責草擬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三省的正副長官都是丞相,由之前的一個變成現在的一窩。相權雖然受到了限制,但是仍然能夠牽制君權。皇帝的聖旨不經過宰相審核是不能公布的,君權與相權之間達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衡。君臣坐而論道,幾乎可以說是君臣共治天下,而宋朝很好的承襲了這個制度。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不是不可能誕生像西方的那種責任內閣制度。

君臣坐而論道君臣坐而論道

可是到元朝以後就不行了,因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之前這幫人都是在草原上啃羊腿的,完全看不懂,也玩不轉這個制度。只留下一個中書省,設中書令掌領百官,中書令之下設左右丞相。由於中書令長期虛位,左右丞相成了實際上的最高行政長官。結果群相變成了獨相,由於丞相的權力過大,元朝中後期奸相輩出,皇帝平均兩三年換一個。

宋朝大臣上朝宋朝大臣上朝

到了明朝更完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微的帝王。這種人一掌握權力便會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的地位。洪武十三年,藉口胡惟庸謀反,廢掉了延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總覽大權,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董事長兼職CEO。因為皇權和相權合一,所有事都皇帝一個乾,朱元璋太累了,寫詩說,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這皇帝當的還不如一個小財主。

明成祖時期設立了內閣制度,讓一幫大學士入閣幫助皇帝處理政事。到後面由某部的尚書兼大學士入閣,內閣的地位慢慢提升,可以壓制六部,等於是恢復了丞相制度。但這時候的丞相地位和權力和唐朝沒法比,和漢朝更沒法比,實際上這些人成了皇帝的秘書班子。

軍機處軍機處

清朝的雍正爺設立軍機處,這時候皇帝的權力達到頂峰。皇帝遇事和這些軍機們商量,看著是丞相其實是級別比較高的家奴。皇帝下旨大臣們要跪受筆錄,這和之前的君臣坐而論道相去甚遠。更有意思的是軍機處這個清朝的最高級別的機構竟然不見《大清會典》,是個臨時機構,想撤就能撤。

中國的政治制度就這樣從宋朝以後完全偏離了原先的發展軌跡,一步一步猶如鬼使神差一般把君權無限的拔高,臣子們再也不能對皇帝構成威脅。中國這種絕對君主專制,經過明清兩朝幾百年的發展,對後來的中國發展有很大的危害。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