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上廣,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以三個城市第一個漢字組成“北上廣”。用來指生存成本極高的現代化大都市。
同意詞為“京滬穗”,是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也是最多外國領事館的三個城市,同時也是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城市。
2010年中國國務院批覆及定位最高之三大城市。其中北京定位為世界城市;上海定位為全球城市;廣州定位為國際大都市。
流行起源
最初被網友廣為傳頌的是逃離北上廣這個網路流行語。來源於《逃離北上廣》書籍,逃離北上廣,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這是兩種價值排序,有些人認為中小城市好的人,以降低人生風險為主要目的;認為大城市好的人,以抬高人生收益為目的,選擇哪種是性格和每個人具體情況決定的。逃離原因
1、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高收入只屬於個別少數人,大城市的收益本來是很高的,但現在門檻更高,這緣於外力。
2、在這些一線城市的一套房,到小城城市可買門面,出租價比這些的住宅出租價高很多,買房成為一項風險,是自己賦予的。
3、在這些一線城市發展的空間可塑性不太強,感覺在北京上海等地高學歷、有足夠的錢、有社會關係的人有發展,其他人都是螞蟻,人活著不但是要虛名,還要質量。
迷茫之路
曾是廣大年輕一代首選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樓價高漲、交通堵塞、生活壓力加劇,愈來愈多的白領選擇離開,去二三線城市打拚,卻失望地發現,那裡樓價漲了,空氣污染了,塞車也成家常便飯了,“城市病”在這些中小城市正迅速複製。在城市化的大潮下,何處才可安放青春?在一些資源、機會、公共服務完全不能與大城市同日而語的二、三線城市,這些年輕人真的能夠逃向幸福與美好嗎?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指出:回到家鄉,由於父母無權無勢,更是死路一條。在一個故鄉早已淪陷的時代,那些逃離了一線城市的人們,又將如何逃離家鄉的現實積弊?
假如那些逃離者真的是出於一種自主的理性選擇,那么我們應認同這些選擇。但是對這樣一個族群而言,“逃離”已根本不是一種選擇,因為除此之外,他們別無選擇。一份來自網路的統計數據顯示,有54.7%的80後選擇“逃離北上廣”,其最直接原因是由於一線城市飛漲的房價;31%的“逃離者”則認為由於戶籍制度的束縛,在一線城市存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公的現象。
夢想總是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不容否認,經濟發展的失衡和各種資源過度向一線城市集中,仍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巨大優勢。在起初,人們正是因此而蜂擁而至。然而,這些占用了大量社會資源的一線城市,顯然遠沒有建立起一種公平的、一視同仁的人才競爭機制與制度安排。比如房價畸高的現實性不公,戶籍以及附著於其之上的種種社會福利制度的不平等。在今天,人們正因此而逃離。這只能是一次悲情的逃離,很難稱得上理性地回歸。對幸福生活的擁有與追求,從來不可能以“逃離”的方式抵達。
退居二三線城市、甚至是到農村發展,但問題是,這些地方到底有沒有發展?個人的發展與成功固然與個體的努力程度有關,但面對一個青年群體,是否依靠憑藉直覺,或者幾個個例就可以做出判斷來說明這是合理的?早在楊瀾勸“蟻族”去二三線城市就業的時候,就有人站出來回擊:小城市,要靠爹。資源分配的失衡,中小城市的官僚、人情與僵化的體制,早就決定了一個年輕人的前途。在中國各種資源分布都極不平衡的現實下,我們似乎也可以預料到逃離北上廣之後的結果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他們會有另一番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