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蘇聯以列寧格勒距蘇芬邊界只有32公里,地位極不安全作為藉口,要求同芬蘭交換部分領土和租借漢科半島為海軍基地,遭到了芬蘭政府態度堅決的拒絕。
1939年11月28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由於芬蘭對蘇聯採取“極端敵視和挑釁”的態度,蘇聯認為“芬蘭已經走上直接對蘇聯發動戰爭的道路”,故而宣布廢止1932年兩國簽訂的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蘇聯宣布中斷同芬蘭的外交關係。
在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三個月,也就是1939年11月30日,蘇聯向鄰國芬蘭發起猛烈的進攻。
當時蘇聯的兵力有50萬人,1500輛坦克和1500架飛機,而芬蘭的各方面明顯遜於蘇聯,軍隊勉勉強強湊夠20萬人,全軍只有反坦克炮約100餘門,轟炸機30架,戰鬥機56架,偵察機59架。因此在發動這場戰爭前,史達林絕對不會想到,這場戰爭的勝利竟然如此慘烈,如此恥辱。
30日當日,蘇聯就對芬蘭發動了全面進攻。芬蘭作為一個小國,並不甘示弱,第一天的戰況就十分激烈,導致蘇聯的軍隊幾乎沒有向前推進一步。史達林的樂觀錯誤的輕敵,又加上當時寒冷的天氣原因,居然有利於芬蘭。蘇聯的士兵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零下20℃的氣溫下頑強作戰,但是仍抵不過天氣的寒冷,芬蘭軍隊利用天氣以及地形上的優勢,牢牢的將蘇聯軍隊咬在了邊境線上。
這次戰爭一直打到了12月底,蘇聯軍隊才向芬蘭國境內推進了30餘公里。次年2月,蘇聯集結30萬強軍猛烈進攻芬蘭的防線,雖然芬蘭頑強抗敵,但雙方實力的懸殊太大,芬蘭審時度勢,最終還是選擇被迫向蘇聯求和,割讓了芬蘭10%國土(5.7萬平方公里)。
在這場戰爭中,蘇聯獲得了他們想要的土地,但是卻因此損失了70萬的士兵,以及許多重武器裝備,蘇聯將領曾這樣評價蘇芬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獲得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這也許還不夠掩埋我們死亡的士兵。”
而芬蘭,作為一個軍事力量薄弱的小國,在大國侵入時能夠奮勇抗戰,雖然以失敗收尾,但還是令這個大國遭受嚴重的損失,同時也使得二戰以後芬蘭避免成為蘇聯的僕從國,芬蘭雖敗猶榮。
蘇聯 芬蘭 蘇芬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