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段史料:
“己未二十三日,俄國政府所遣之索思諾夫斯齊等五人自北京抵蘭州,晤左宗棠,說明俄皇對中國和好之意,並願代左軍採辦糧銅,運至古城。六月一日,左宗棠邀請索斯諾夫斯齊等於蘭州閱操二十日,俄人所斯諾夫斯齊等離開蘭州回國。”
左宗棠認為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目的是“竊維泰西諸國之協定謀我也,其志專在通商取利,非必別有奸謀”。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左宗棠分析俄國對中國的關係,認為俄國雖然占領了中國的伊犁,但目的是為了藉此向中國要通商利益,並不想把兩國關係弄僵。所以左宗棠希望維持這種關係,以求順利收復新疆,收回伊犁。
西征過程中,最為困難的就是無處籌糧。索思諾夫斯齊等五人的來訪,並主動提出賣糧,對於左宗棠大軍來說是一件好事。光緒二年四月俄國運糧至古城,供金順大軍所用。
這次與俄買糧,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有利的。俄國賣糧達到了通商利益,同時俄國也把此次實踐作為支持清軍收復新疆表明自己誠意立場的證據。對於中國來說,一是用便宜的價錢買到了大軍所用的糧食,節省了時間和金錢,另外與俄國處理好關係,為收復新疆創造了相對安穩的外交局面。
此次購糧是左宗棠一次靈活外交的表現。
當時清朝的許多大臣都認為英俄兩國共同攜手謀我中國,英國擬出兵雲南,俄隨後出兵伊犁,來牽制西征軍。正好趕上俄國索思諾夫斯齊等人取道甘肅出關,皆以為俄人來窺探我軍虛實。
左宗棠認為,英俄聯手謀我之說,取自報紙不可靠,通過他對遊歷中國的索思諾夫斯齊等的交談,他認為攜手謀我的事根本不存在。
英俄有著利益衝突,俄國並不想把中俄關係弄僵,把中國推向英國一邊,這是它所不願意看到的。左宗棠看到了英俄的對峙,利用當前的關係,和俄國搞好關係,牽制英國,有利於中國西征,因此左氏力主向俄買糧。
英國政府一直利用阿古柏政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能保住阿古柏這個有用的工具,英國採取直接的干涉方式來阻止清廷進軍新疆。英國發表文章說,中國若果欲遠出師,以冀攻服喀什噶爾,實為大失算之舉,緣中國官庫正當告匿之時,即平常支費猶難籌措,則馳師邊外之糜耗,尚可期濟事乎且此役也,諸事覺進退兩難,必勝之券豈可定操之掌握。
1874年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派人來到天津,向李鴻章提出把伊犁讓給俄國,把天山南路劃給阿古柏方案。李鴻章竟然於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在自己的奏摺《籌議海防折》中,指出“招撫伊犁、烏魯木齊、喀什噶爾等回酋,準其自為部落”。
在西征未開始時,左宗棠欲借外債充軍餉,但英國政府以“馬嘉理事件”為藉口,阻止英商提供貸款;後在光緒二年三月,英人到天津會見李鴻章,想讓“阿古柏稱臣,派人到左宗棠軍營談議和條件”。妄圖阻止西征軍,保留阿古柏政權。
對於英國,左宗棠採取的方式就是給予堅決的反擊,堅決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和民族利益。
清朝 左宗棠 俄國 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