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發來的“朋友圈文章”中,不乏如何如何會致癌的文章,大家看標題之後,往往就會一笑置之。可是這次,我們搞到真的了!!喝熱水會致癌,這可是真的!
口腔、食道,對熱超敏感!
大家可能在吃火鍋、麻辣燙、麵湯等等東西的時候,有過上牙膛被燙掉一塊“皮”的經驗。這塊“皮”就是覆蓋在口腔表面的黏膜。不只是口腔,就連食道內也覆蓋著這種柔軟的黏膜。
可這種黏膜為什麼這么容易被“燙掉”呢?
這是因為平常情況下,我們口腔和食道的黏膜溫度都在36.5℃~37.2℃左右;食物最適宜流經這些黏膜的溫度是10℃~40℃;覆蓋在口腔和食道上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溫度也就是50℃~60℃。
火鍋、麻辣燙,溫度趕超75℃!
我們想一下,從滾燙的火鍋裡面剛夾出來的食材為100℃,經歷了夾到碗裡蘸上醬料、夾到嘴裡這個過程,不超過15s,溫度下降的沒有那么快,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食材的溫度還是非常高的,往往趕超75℃。
在50℃~60℃的環境下,就已經是食道、口腔黏膜的最高耐受值了,而超過75℃的食材經過嬌嫩的黏膜,就會把黏膜“灼傷”。
灼傷之後,受傷的組織會選擇自動脫落、增生、修復,在只經歷了幾次燙傷的黏膜,是可以完全恢復如初的。
黏膜經常更新、剝落,容易變質!
如果經常吃特別燙口的食物,飲料,那么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口腔、食道黏膜反覆剝脫的情況。而反覆增生的黏膜越變越厚,也會削弱我們對於“熱”這件事的感知能力,我們反而變得越來越不怕熱了。
這么一來,就會形成黏膜剝落、增生、更新地越來越厲害→吃得東西也越來越燙→黏膜剝落增生得更厲害的惡性循環。
經常更新、剝落的黏膜,由於需要反覆地增生,難免在修復的過程中,產生一些形態、功能不正常的壞細胞。這些細胞變多了,就會逐漸發展成食道腫瘤,甚至是食道癌。
稍微等一等,趁熱吃不是趁燙吃!
在喝熱飲、吃火鍋的時候,稍微讓它放上個5分鐘,這時候它的溫度就可以下降到65℃左右;吃火鍋的時候,也可以專門拿一個碗在旁邊涼一涼食材,再大快朵頤,我們說的“趁熱吃”並不是“趁燙吃”,千萬別為了一點溫度,丟了健康呀。
致癌 熱水 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