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期的中國,是中華歷史上鮮有的混亂和黑暗的時期,在此期間不僅有外敵虎視眈眈,國家內部也暗潮湧動,地方豪強都想在動盪的中國謀得一席之地。當時的東北就是這一國家形勢的代表,富饒的東北地區被日本和俄國覬覦已久,兩國也屢屢派遣小股部隊和特務來刺探和作亂。另一大情況就是地頭蛇橫行於東北,政府根本無力剿滅只得任其發展。
當時的亂世中,東北地區更是一個強人輩出的地方,而這其中張作霖絕對算得上是一號人物。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致使中華大亂,清政府自顧不暇,內憂外患之際沙俄抓住機會趁機侵占東北,而當時的盛京將軍不戰而逃,這一下讓東北陷入到了一片混亂之中。
亂世出英雄,而張作霖就是在這個階段起勢,當時他在趙家廟地區組織了保險隊(大團),負責起了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不久後又進一步壯大。當時張作霖負責的地區稱為“保險區”。在保險區內很守規矩,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因此,在這個地區胡匪的騷擾得到遏制。隨後張作霖的勢力日漸加強,不過張作霖的本質仍然是土匪武裝。
當時東北像張作霖這樣的土匪還有很多,而且不乏強於張作霖的勢力,而其中一人就遠比張作霖實力強悍,他就是被稱為晚清第一通緝犯的杜立三,杜立三其人早年比張作霖更加的出名。和張作霖類似,杜立三在1900年於遼河兩岸開始辦巡捕局,開闢自己的根據地,將今台安縣黃沙坨鎮和遼中縣朱家房鎮一帶定為根據地,向當地百姓收取餉銀。子承父業的杜立三可謂年少成名,他的起勢在於他殺死了辱母仇人,自此繼承了幫會,成為少年黑老大。
杜立三出身打家劫舍,當時每年10畝地需交餉銀兩塊大洋,比國稅還重,所以早年的名聲非常之差。但是他收取餉銀之後也沒有全部用來揮霍,他也曾下令維修遼河河道,這或許是他在百姓心目中被稱做“好漢”的原因所在。當時遼河有三條支流,無人治理多年,常常洪水泛濫,杜立三下令將其中一條截流,至此由遼中境內到台安縣韭菜台共幾十公里的低洼地勢,變成沃野良田。
造福一方也在一方作威作福,但是杜立三在民族氣節上絕對算得上是一條好漢。當時沙皇俄國藉口三國干涉歸還遼東半島,把日本趕出遼東半島有功,攫取了由哈爾濱通向旅順的築路權,而遼河當時是一條重要水道。沙俄在向東北南部擴張中,俄國和杜立三的利益發生了衝突。
於是杜立三開始屢屢和俄國人作戰,落下了一個“包打洋人”的稱號,指的就是他多次打擊俄國人蠶食中國的勢頭。在多次戰鬥中杜立三先後打死三十多沙俄兵,打傷上百人,迫使沙俄軍隊退回遼陽。這使得杜立三名聲大振,“包打洋人”的綽稱因而傳播開來。沙俄兵也十分懼怕杜立三,他們之間常以“出門遇上杜立三”來詛咒對方。
隨著杜立三名聲越來越大,他的實力也迅速膨脹,這讓當時的東北總督徐世昌非常忌憚,於是徐世昌想了一跳毒計,那就是讓土匪們自己火拚,當時徐世昌手下正好招安不久的張作霖一夥,於是徐世昌就把處理杜立三的任務交給了張作霖。
精明的張作霖當然不會選擇去和勢力強大的杜立三火拚,於是他把張景惠、張作相、湯玉麟找來,一起謀劃,決定誘殺杜立三。當時張作霖先以結義兄弟關係,派人向杜立三賀喜,佯稱奉天總督府派員來向他招撫,給他的官位比自己還高,請他速來新民拜見委員,籌備晉升事宜。面對張作霖的請求,當時杜立三認為前往新民的風險太大,凶多吉少,很可能是張作霖設的圈套。因而他沒有答應張作霖的邀請。
當時張作霖見杜立三不來,就請杜立三的同宗叔父杜泮林出來說勸,當時張作霖用花言巧語將杜泮林接到新民府,重情相托,並引見徐世昌派來的委員,證明確是招安。張作霖說:“我和立三都是綠林朋友了,我現在歸附官府,有了一個好出路。
面對這樣的情況,杜立三選擇了去赴宴,結果宴席結束後,杜立三剛走出門口,就被突然從外面衝來的幾個大漢按倒,其中一名大漢手起刀落,將杜立三殺死。一代梟雄杜立三當場殞命。雖然是土匪出身,但是杜立三也算是抗擊外辱的民族英雄,結果死於詭計之下,難免令人唏噓。
張作霖 杜立三 徐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