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不斷推動著乳製品行業的繁榮,牛奶已經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重要性僅次於水。那么牛奶是怎樣一步步成為今天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標配呢?
牛奶的歷史非常悠久,截至目前考古發現的關於人類獲取和引用牛奶的歷史,最早可溯源到6000前的古巴比倫一座神廟的壁畫。但考古學家推測,早在12000年前,人類馴化牛作為家畜開始,牛奶就成為了重要的食物來源。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用牛奶作為祭品,祭祀象徵愛情和豐收的哈索爾神,這個神化身為人時,帶有牛頭,或者一對牛耳。
牛奶並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人們的盤中珍饈,它有過人們敬而遠之的歷史歲月。古羅馬和古希臘時期,由於農耕發達,人們幾乎不喝牛奶,牛奶被看作是野蠻人的充飢品。19世紀以前,由於缺乏消毒殺菌和保存的技術,牛奶一直被認為是高危險食品,剛擠出來的牛奶容易被細菌污染,在炎熱的季節幾個小時就會變質。當時的觀點是認為直接飲用牛奶是極其危險的,尤其是幼兒,甚至有醫生說牛奶會傳播麻風病。因此幾百年中,食用乳製品會被視為貧困的標誌,有錢人對其敬而遠之,只有貧困的家庭才食用變質的東西。
19世紀開始,牛奶才逐漸脫離了高危險品身份,成為日常生活的消費品,這得益於科學和技術的進步。1856年,美國人博登成功研製出製作煉乳的方法:用減壓蒸餾方法將牛奶濃縮至原體積的1/3左右,並加入大量的糖,達到成品重量的40%以上,以抑制細菌生長。1871年,加熱食品原料,以消滅細菌,防止食品變壞的巴斯德滅菌法的推廣極大地提升了牛奶的安全度,降低了人們的恐懼心理,奶製品消費空前旺盛。1900年,牛奶已經是美國和歐洲城市居民餐桌上常見的飲品。
1930年開始,美國的農場首先採用冷藏櫃,不久隔溫冷藏車被用於運輸。接著新的保鮮技術-如高溫消毒法和微過濾法用於牛奶保鮮,使牛奶的保鮮期更長。20世紀火車和冰櫃的出現,使得牛奶的保存和運輸更加便利,奶製品也空前發展。
牛奶富含蛋白質、核黃素(維生素B2)、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牛奶以及各種奶製品成為前線士兵重要的營養來源,市場需求猛增,就連嬰兒的牛奶消費也猛增。
1903年,國際牛奶業聯合會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1961年5月,國際牛奶業聯合會在德國舉行了第一個慶祝“牛奶日”活動,並決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二定為“國際牛奶日”,並沿用至今。
而在中國,牛奶的使用最早出現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商代時期就有了“乳”和“酪”等文字記載。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把牲畜拆分開來,食其肉,飲其奶,物盡其用。北魏時期,人們就開始掌握了擠奶和製作奶製品工藝,農學家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就詳細地記載了取牛乳的方法,“牛產三日,以繩絞牛項、脛,令遍身脈脹,倒地即縛,以手痛乳核令破,以腳二七遍蹴乳房,然後解放。”簡單粗暴。
古代中國牛奶是上等的補品,北宋唐慎微在《證類本草》中提及:“牛乳、羊乳實為補潤,故北人皆多肥健”。在孫思邈的書里,牛奶是與靈芝一樣珍貴的藥膳,王侯將相才能享用的珍饈美饌。生活在13世紀的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載了成吉思汗的隊伍長途行軍時,攜帶乾燥的粉末狀牛奶作為食物,這很有可能就是奶粉的最早記錄。
牛奶 乳製品 牛奶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