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投敵、倒戈的人有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在短短几年內,在兩股敵對勢力之間,多次、反覆的變節,不過,有一個人做到了,他就是晚清時期的苗沛霖。對於苗沛霖這種史上最沒有原則的人,小編給他一個大寫的服。
苗沛霖自幼家境貧寒,世代為農。從小就心比天高,一心想改變家族的命運。在當時來說,能夠快速擺脫貧窮的方法只有一個:科舉。他努力讀書,刻苦學習,終於在30歲的時候考中了秀才,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苗沛霖依然是貧困潦倒,家徒四壁。
此時,苗沛霖正趕上太平軍和捻軍起義,他感覺這可能是個機會,於是他投靠了捻軍。太平軍和捻軍都是農民,他們對知識分子分外尊重,捻軍首領張樂行封苗沛霖為“紅筆師爺。” 不久後, 苗沛霖感覺這捻軍都是農民組成的烏合之眾,估計以後成不了氣候,於是就選擇了離去。這次的經歷給苗沛霖的人生增添了精彩的一筆,於是他憑著這份“簡歷”投靠了清朝將領勝保,乾起了團練練總(清政府民兵組織),參與了鎮壓捻軍的運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風雨飄搖,南方的太平軍和北方的捻軍都在大規模起義,苗沛霖感覺清政府可能走到頭了,手握十多萬兵馬的他在1861年2月與太平軍、捻軍一同抗擊清政府。仗打了一年多,苗沛霖感覺這清兵太難打了,自己的軍隊都快被清兵消滅完了。於是,苗沛霖暗中再次投靠清政府,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苗沛霖命令部隊“剃髮”以明反正之心,加之在清朝將領勝保的擔保下,清政府接納了苗沛霖。在苗沛霖變節之際,捻軍還蒙在鼓裡,最終在苗沛霖和勝保的夾擊下,捻軍大敗,捻軍首領張樂行倉皇出逃。
張樂行的逃跑引發了清政府的不滿,清政府懷疑張樂行是苗沛霖故意放走的。苗沛霖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他誘捕了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將其獻給了清朝欽差勝保以求自保。誘捕的過程很簡單,苗沛霖寫信給陳玉成,說自己雖然投靠了清政府,但是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願意和英王一起抗擊清軍,於是約英王在某地會面商討大計。單純的英王陳玉成竟然相信了苗沛霖,於是被捕。
隨著太平軍和捻軍被清政府全面鎮壓,自感罪責難逃的苗沛霖孤注一擲,再次舉辦反擊清政府。1863年,苗沛霖在被清軍僧格林沁部擊敗後,被部下所殺。
晚清 苗沛霖 太平軍 捻軍 陳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