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和段祺瑞,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武人;一個活躍於清末,一個蹦跳於民初;一個是所謂的“南海聖人”,一個是公認的鎮壓學生運動的劊子手。康有為發動了戊戌變法,雖然他後來的“保皇”被人視為落伍之舉,但戊戌變法卻讓他長享盛名。提起段祺瑞,人們首先會將他和“三·一八”慘案,和愛國學生在執政府面前的喋血聯繫起來。
依中國人品評世事的邏輯,康有為似乎是個君子,而段祺瑞似乎是個小人。可事實並非如此,在某些方面,軍閥段祺瑞比康聖人高尚得多。
康有為非常貪財。這一點T君在之前的文章(土豪康有為:坐擁豪宅女僕一伙食費近百萬,他的錢從哪來?|淘人物)中已經詳細講過。他本是保皇黨,但為了利益,卻叫梁啓超以“與孫中山聯合革命”的名義在海外華僑中募集捐款,並許諾撫恤失敗的革命黨人。巨款到手,他就跑到香港做了寓公。湖南“哥老會”的兩位首領因為參加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遭清廷通緝,貧病交加,請求康有為資助,但康有為卻避而不見,還叫守門的印度人將他們趕走。革命黨人聽說後非常氣憤,蘇曼殊甚至曾想過要刺殺康有為。
康有為不講義氣。戊戌變法失敗後,他的同伴在北京遭受了嚴刑拷打,“六君子”甚至被砍頭,他卻在政變發生的前一天離開北京,稱自己是為了謀大事而“惜身”。
康有為特別好色。他嘴上主張一夫一妻,說“一夫可娶數婦……公理不合,無益人道”,自己卻娶了六位太太,18歲娶21歲的大夫人,39歲娶19歲的二夫人,49歲娶17歲的三夫人,54歲娶16歲的四夫人,57歲娶五夫人,61歲時又娶的六夫人只有19歲,比他的很多兒孫年紀都小,迎娶時,康公館的兒女們只得出門躲避。遭到社會非議,康有為卻強辭奪理地為自己開脫道:“現在生活不容易,我是幫忙養著幾個女人。”娶了這么多老婆還不算,他還經常出入風月場,年輕時曾鬧出過進妓院賴嫖資的笑話。
而段祺瑞,他的政治眼光有些問題,人品卻很被人稱道。他有個外號叫“六不總理”,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他平時只吃簡單的食物,其日常飲食差到家人都不願與之同桌的程度,“三·一八”後,他更是不食葷菜,以表懺悔。
身為中華民國執政,段祺瑞卻不收禮,只有朋友和最親近的下屬送來的禮品,卻之不恭,他才會選擇一兩樣最不值錢的留下,其餘的一概退還。據說他為官數十年,只有一次毫不猶豫地收了別人的禮物—馮玉祥送的一個大南瓜。
可惜,儘管一個人的私德非常重要,但如果私德與公義相悖,一般人或許更多地還是會在乎公義。康有為就因此而在百年國運史上占據了光明的一角。好在,晚年的段祺瑞對自己早年的行為也有了清醒的認識。他下野多年後,日本人跑來鼓動他像溥儀一樣做傀儡,他斷然拒絕。
為了表示自己對國家的忠誠,1933年,68歲高齡的段祺瑞來到國民政府控制的南方。此舉贏得了國人的尊敬,蔣介石還親自前往迎接他,並對他執弟子禮(段祺瑞在保定軍校做總辦時,蔣是該校的預科學生)。正是因為他晚年的這種民族氣節,他的名字才不至於完全被早年乾出的有傷公義的事情玷污。
康有為 晚清 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