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為什麼在宋朝發動一次摧枯拉朽的農民起義就那么難?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到1912年清帝退位,封建社會兩千多年,歷經二十多個王朝的更迭。造成王朝更迭的一個重要推手,就是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推翻了秦朝,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的根基,黃巢起義差點葬送唐王朝,紅巾軍起義讓元朝分崩離析,李自成起義則將明王朝徹底送進了墳墓。

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

無外乎毛主席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可以說,農民起義歷朝歷代都有發生,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伴隨著土地不可逆轉的兼併,農民起義基本是必然要發生的。

但是宋朝的農民起義雖然時有發生,卻基本是小打小鬧的規模,沒有像黃巾起義、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這樣鋪天蓋地。

“闖王”李自成“闖王”李自成

那么,是什麼原因讓北宋的農民起義的烽火燒不起來?

1、獨特的土地兼併之路

一般而言,王朝建立初期,統治者處於恢復生產力的需要,勸課農桑,抑制土地兼併。後期隨著經濟恢復,土地兼併開始愈演愈烈,王朝後期土地兼併加劇導致農民走投無路。於是只要有個星星之火,馬上就能拉起成千上萬的農民起義者隊伍,對統治者進行摧枯拉朽的沉重打擊。

勸課農桑勸課農桑

而北宋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建國初期,土地兼併就開始了。由於宋朝採取了“賄賂”而不是屠殺功臣的政策,所以立國不到百年,土地已經兼併到“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地步。

按說農民應該揭竿而起才是啊,然而並沒有。

因為北宋的財政收入並不只是土地。明朝農民起義的原因是明明有天災顆粒無收,政府還是不斷加派“三餉”,終於導致農民鋌而走險。沒辦法,明朝是農業立國,萬曆皇帝好不容易想要征礦稅給增加稅收,結果被東林黨生生懟了回去。

萬曆皇帝,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而宋朝不一樣,宋朝之所以成為中國古代最富庶的王朝,絕不只是靠種地。土地之外,還有發達的工商業。因為工商業的繁榮,北宋財政收入之高前所未有。自己的錢夠花了,當然就不用去為難農民兄弟,所以宋朝的農民徭役比例是很低的。可能最終執行不是這么回事的,但起碼統治者是注重農民利益的。

而且,發達的工商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這吸引了大量無地農民進城務工,促進了宋朝城市的繁榮,宋朝的城市化水平也是歷朝最高。這和幾百年後英國工業革命前的“圈地運動”異曲同工。

英國“圈地運動”英國“圈地運動”

所以北宋對土地兼併的管控是寬鬆的,土地可買賣,而農民在失去土地後還可以從事工商業。既然可以活下去,就沒有必要去造反這種乾腦袋別在褲腰上的行當,所以也就沒有了起義的民眾基礎。

2、缺少社會不穩定因素

宋朝的社會不穩定因素都去幹嘛了?答:“當兵”。

北宋禁軍北宋禁軍

宋朝流行“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諺語,原因是組成北宋軍隊的人真的是魚龍混雜。

北宋軍隊主要分為禁軍和廂軍。禁軍負責打仗,而廂軍主要就是負責除打仗之外的一切活計,類似於民兵,廂軍中出類拔萃的可以選拔到禁軍。而廂軍平時的作用就是修路、挖溝、搶險等不一而足,這些人沒有作戰任務,他們很多是由各種社會不安定因素組成。把它們拉到工地掙工分絕不是為了國家建設,而是為了看住他們。

《水滸傳》中,林沖犯罪,被刺字發配充軍看草料。原因無他,在軍隊裡面,有吃有喝有事做,以後就不要到社會上搗亂了。所以宋朝得以推行募兵制,這樣就不需要像唐朝府兵制一樣從農民中拉人去打仗了,農民的負擔減輕。

影視劇中的林沖形象影視劇中的林沖形象

大量廂軍的存在不僅促進了社會安定,減輕了農民負擔,而且承擔了大部分的徭役,所以農民更加自由。這樣的環境下,讓他們放棄安定生活去“鬧革命”是不現實的。

3、重視文人利益

宋朝是文人最幸福的朝代。

宋朝三百年,史料記載中只有一個文人被殺,這就是“偽楚”皇帝張邦昌。這是漢奸,人人得而誅之。除此之外,統治者信奉“刑不上大夫”的準則,所以士人相當愜意。

張邦昌張邦昌

宋朝立國開始,“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將軍權,消滅了藩鎮割據基礎,推行“以文制武”,這讓宋代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

從歷代農民起義成功的事例來看,擁有一個靠譜的智囊團(文人軍師)是取得起義勝利、建立新王朝的關鍵。這裡說的文人必須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佼佼者,像李自成麾下的牛金星之流是不行的。

大順丞相牛金星大順丞相牛金星

宋朝在科舉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大量的文人被吸納到統治者集團中,這讓佼佼者基本成為統治者的自己人。有錢有地位有保障,所以文人都比較“溫順”。

放眼宋朝,文人地位這么高,誰會輕易的跟著一幫農民去創業呢。要知道,由於封建社會農民和地主資源占有量的嚴重不對等性,農民起義的成功率非常之低。而失敗,基本就意味著要被咔嚓掉。所以沒有文人加盟的宋朝農民起義基本就是火剛燒起來就被澆滅。

縱觀宋朝的農民起義,以方臘起義、宋江起義和王小波起義為典型。王小波起義基本就是在四川盆地打轉,宋江起義基本就是在山東鬧騰(起義骨幹只有三十六人,後世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增加到一百零八人),而規模較大的方臘起義也只是在浙江省及其周邊活動。和黃巢起義、李自成起義這種風捲殘雲,一舉端了當權者老巢(都城)的壯舉不能相提並論。

方臘起義圖方臘起義圖

基於以上因素,儘管北宋的農民起義次數較多,但都是小打小鬧,以至於史書都只是用“叛”、“亂”寥寥數語就一帶而過。

宋朝的農民起義想鬧出大動靜,難!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