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又被稱為“五穀輪迴之所”。人有三急,誰都不例外。但你知道嗎,明清時期的皇宮裡是沒有廁所的,大抵是因為威嚴的皇宮不允許“藏污納垢”,而修葺臭氣熏天的廁所會煞風景。那皇宮裡的人是如何解決內急的呢?
清代皇宮內上廁所主要使用便器,而存放便器的地方叫“淨房”,設在每個宮殿配房後的小屋內。皇帝、后妃用的叫“官房”,有專門的太監保管,平時不放在寢宮,需要時要傳喚;下人用的則叫“便盆”。“官房”說起來,一點也不比現在的馬桶差,不多說,直接上圖。
古代上廁所的雅稱是“出恭”。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記載。而從慈禧太后的“出恭”我們完全可以領略清代皇室生活的豪奢。
太后的“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表雕成一隻大壁虎,壁虎的四條腿就是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屜,尾巴是後把手,下頜是前把手,嘴微微張開,手紙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蓋子,打開後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官房裡放有乾松香木細末,便便一入盆立馬滾入灰中,防止臭味散發。
太后一說要傳官房,幾個宮女就去分頭準備,一個去叫管官房的太監,一個去拿鋪墊,一個去拿手紙。太監要用繡雲龍的黃布套裹著的官房,頂在頭上送到太后的寢宮門外,請安以後,打開黃布套,取出官房,由宮女捧著送進淨房(淨房一般設在臥室床的右側,明面上裝一扇或兩扇小門,裡面是不足一米寬的死夾道,專門為便溺用)里,宮女把油布鋪在淨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點上薰香,服侍著慈禧老佛爺寬衣再騎上去,把手紙放進壁虎嘴裡。太后完事後,由宮女捧出去,交給太監,太監仍然用布套包好,舉到頭上頂出去,清除完髒物後,擦洗乾淨,放入新的乾松香木細末,等下一次使用。
慈禧太后的手紙那更是講究,用的是精加工的細棉紙。為了讓老佛爺使用起來感覺舒適,宮女們可下了大功夫的:首先將棉織一格格的剪好,再用嘴含著水,均勻細緻地噴在紙上濕透,然後用烙鐵燙平,這樣弄下來棉織沒有一絲的毛刺,用著特別舒坦。
說完帝王家奢華的“出恭”,再說說普通的宮女、太監。他們也各自有淨房,一般設在個宮院配房後的小屋內,裡邊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使用完後,要把污物處理好,把便盆擦洗乾淨,放在茅凳下,以供後來的人使用。
而為了保證皇宮中沒有廁所的臭味,便設立了一種職位叫做“淨軍”,專門收取打掃糞便,在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進宮將便桶調換,隨時將排泄物清理到特定的所在然後運出皇宮。
後來在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這些解決內急所用的便器也被清理了出去,另外儲存他處,只剩下了空屋子。
其實慈禧老佛爺用過的官房有很多個,現在故宮有的還保存著,一些民間的收藏家也有收藏。這些“官房”其實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成為收藏中的另類藏品也是理所當然。
慈禧 紫禁城 廁所 官房